APP下载

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与国土三调数据的整合探讨

2021-09-16贾如军

科技资讯 2021年15期
关键词:国情国土用地

贾如军

摘  要:厘清“国土三调”中“工作分类”与地理国情监测中“内容与指标”之间的关系,重新定义地理国情监测的分类体系,对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至关重要,该文从地理国情监测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应用出发,通过对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与国土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理论层面构建两种分类体系的对应关系,再从实践层面进行数据整合试验并分析差异原因,最后提出衔接国土资源等自然资源调查的地理国情优化建议。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  国土调查  数据整合  试验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5(c)-0110-03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Geographical Condition Monitoring Data and Land Survey Data

JIA Rujun

(Beijing Xinxing Huany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2308  China)

Abstrac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rk classification" in the "three land adjustment" and the "content and index" in the geographical national 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redefine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eographical national condition monitoring, so as to carry out the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of natural resources. Starting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geographical national condition monitoring in the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of natural resourc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eographical national condition monitoring data and the land survey data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to link up the land resources and other natural resources survey.

Key Words: Geographic condition monitorin; Land survey; Data integration; Experiment

2020年1月17日自然資源部发布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中指出,当前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基础调查工作以第3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国土三调”)为基础,自然资源监测工作是在基础调查和专项调查形成的自然资源本底数据基础上开展的,地理国情监测是自然资源监测的专题监测分项之一;现有分类体系存在概念不统一、内容有交叉、指标相矛盾等问题[1]。以“国土三调”成果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一张底图”的基础,对现有数据成果进行分析判断,厘清“国土三调”中“工作分类”与地理国情监测中“内容与指标”之间的关系,重新定义地理国情监测的分类体系,对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至关重要。

1  分类体系对比分析

“国土三调”成果反映了国土利用现状和国土源变化情况,而地理国情监测则反映了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二者均反映的是地表自然资源的属性,只是侧重面有所不同。从分类对象来看,其主要区别在于对地物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区分[2]。

地表是以自然存在为主的地物对象,包括水系、土质和植被,两项工作中的一级类、二级类地物均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区别主要在于二级类中各类对象的定义、指标不同,分类详细程度不同,因此除完全对应的地物外,还存在一些基本可对应但还需区分的地物。

1.1 种植土地

“国土三调”成果对桑园、苗圃、花圃、其他经济苗木未做细分,一并归入了其他园地;“国土三调”中的田坎,在地理国情监测中就近归并到相邻地块。

1.2 林地

“国土三调”成果对疏林、绿化林地、人工幼林未做细分,一并归入其他林地。地理国情监测存在乔木林、灌木林、乔灌混合林,“国土三调”中则只有乔木林和灌木林,这是因为地理国情监测中定义乔木林、灌木林的指标分别为乔木树冠覆盖面积和灌木树冠覆盖面积占木本植物总覆盖面积65%以上,不符合条件的乔木、灌木地,可能被归为乔灌混合林;而“国土三调”中的指标为:乔木郁闭度≥0.2的林地、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不符合条件的乔木、灌木地可能被归为其他林地。“国土三调”成果对草地的区分以草地是否适合放牧、是否天然为标准,地理国情监测则是以草地生长状态是否天然为标准[3]。

1.3 荒漠与裸露地。

“国土三调”中的沙地不包括滩涂中的沙地,而地理国情监测中的沙质地表包括沙漠、沙滩等。

1.4 水域

“国土三调”成果采集了沿海滩涂,地理国情监测则将海岸线作为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采集[4]。

1.5 湿地

地理国情监测一级类中没有湿地;但在“自然地理单元”中采集了湿地、沼泽,在“林草覆盖”类属性项中标注了红树林。通过分析“水域”一级类在地表覆盖中的水面和要素中的高水界可得到内陆滩,可从“沙质地表”中分离沿海滩涂,从“固化池”中提取盐田。尽管存在种种差异,但两种成果体现的重点均为地表要素的自然属性,即“是什么”。对于这类地物,调查监测的分类方式大体一致,虽然采集的指标要求不同、统计结果存在差异,但无论“国土三调”还是地理国情监测,通过变化监测,体现的各类自然资源变化趋势是一致的[5]。

2  数据整合试验

2.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该文研究方法的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

2.1.1 构建分类体系对应关系

通过对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与国土调查数据所依据的两种分类体系进行分析,依照“定义相近、最小细分、逐级合并”原则,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为基准,将地理国情不同地类重新对应其中,建立两种分类标准的对应关系。“定义相近”是以各类别的实际含义为基础,根据各定义内容和采集要求进行类别归并;“最小细分”是将所有类别的对应关系都划分到最小类别从而建立对应关系,如在地理国情某一类别对应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时,若地理国情某二级类不完全对应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特定地类,则采用地理国情该类别的三级类与之对应;“逐级合并”则采用全覆盖方式将整个分类体系完整对应,对应关系中以最小地类为基础,一级、二级类根据最小子类逐级归并。

2.1.2 进行空间数据衔接试验

对国土调查数据进行格式、坐标转换,统一两类数据的空间坐标基准,使两类数据在空间上可以进行叠加分析,为两类空间数据衔接试验做好准备。根据两种分类标准的对应关系,进行不同地类的空间分析和数据统计,采用地类的重合面积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用地面积的比值,作为综合评价衔接转换效果的指标,计算特定地类的空间重合率,比较两类数据成果在空间分布上的一致性,所有地类面积不重算、不漏算。

2.1.3 分析数据整合差异原因

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与两类数据进行空间叠置,分别对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国土调查数据进行具体核查,分析造成数据衔接差异的原因,并对差异原因进行总结归类,为地理国情监测内容调整和今后地理国情监测业务优化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6]。

2.2 分类标准对应关系

在地理国情地表覆盖分类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对应关系中,前者基本可以与后者的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各分类建立直接的“一对一”对应关系,而由于地表覆盖分类遵循“所见即所得”原则,侧重土地的自然属性,导致其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各建设用地分类的对应关系多是“多对一”或无对应关系,如地表覆盖分类中乔灌混合林、稀疏灌丛以及固沙灌草等地类,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无法找到直接的对应类别。从具体地类来看,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河流、湖泊、水库、坑塘、冰川及永久积雪)、其他土地(盐碱地、沙地)5个一级类及其大部分二级类,可与地表覆盖分类建立直接“一对一”对应关系而用于数据整合试验;部分二级类(如公路、机场用地等)虽然可以建立对应关系,但类别定义存在一定差异,还需补充地表覆盖其他地类,比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机场用地不仅对应地表覆盖分类中停机坪和跑道,还应补充机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草地、房屋建筑区等;交通运输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等类别因与地表覆盖分类在类别定义上差异较大,对应关系多是“一对多”或無对应,如将商服、工矿仓储等建设用地归并于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二级类均以“一对多”关系对应于地表覆盖分类中的房屋建筑区、道路、绿化林地、绿化草地等。

2.3 数据整合转换试验

由于地表覆盖分类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等建设用地难以建立直接的对应关系,且当前采用的国土调查数据中城镇村用地类别数据尚未进行细分,因此只对归并后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与地表覆盖分类数据进行整合试验。

根据两种分类标准的对应关系,将地理国情覆盖分类对应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各地类面积进行汇总统计得出,两类数据的整体重合率为74.0%,不同地类的整合一致性存在较大差异,尽管“一对一”对应关系下的地类一致性相对较高,但对应关系的建立并不能实现两类数据的“完美整合”。

从具体地类的一致性分析来看,水域(不含水工建筑用地)的重合率高达91.6%,说明地理国情要素中水域要素数据与国土调查数据中的水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中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的重合率分别高达99.3%、97.8%;其次是耕地和园地,重合率均在60%左右;由于试验区不涉及天然牧草地和人工牧草地,重合率为47.7%的草地反映的只是其他草地的整合一致性;交通运输用地、其他土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重合率均较低,一致性较差,其中其他土地仅反映的是设施农用地的一致性,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仅反映的是采矿用地的一致性。

从地理国情数据与国土调查数据的叠加分析可看出,二者的差异图斑主要存在于耕地(水田、水浇地及旱地)、交通运输用地(公路用地、农村道路)、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坑塘水面、沟渠及水工建筑用地)、其他土地(设施农用地)等(见图2)。

3  结语

随着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体系的初步建立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逐步完善,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调查工作,地理国情监测不仅要应对与国土资源调查监测的差异,还应考虑林业、水利等其他调查的工作内容与技术要求,从监测内容、技术标准、分类体系等方面优化完善地理国情业务,建立与各专项自然资源调查的有效衔接,从而发挥地理国情监测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的应用。由于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数据侧重反映土地的自然属性特征,完善土地功能管理属性的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如城镇综合功能单元)并应用于国土资源建设用地的监测管理,以及建立明确服务内容和对象的地理国情应用框架体系成为下一步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 王欢.基于低空遥感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D].清华大学,2018.

[2] 张宇欣.多源数据协同下的林地提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3] 闫盼盼.我国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

[4] 胡云华,李建勇,陈勇,等.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地理国情监测调查要求和分类的对应关系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43(7):57-62.

[5] 庄琳,李晋军,杨薇玉,等.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中的应用[J].地矿测绘,2019,35(1):4-6.

[6] 郑巧云,曾海波,王强,等.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与国土调查耕地数据差异分析[J].国土资源导刊,2020,17(2):69-73.

猜你喜欢

国情国土用地
叶子国漫游记
自然资源部:坚决防范临时用地“临时变永久”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家国情?家国梦
做优国土调查 建设美丽河南
关于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思考研究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韩新政府清算国情院七大弊案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