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背景下新闻播音的新特点

2021-09-16媛媛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主播人工智能人类

媛媛

自2018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上第一代人工智能新闻主播“新小浩”诞生之日起,人工智能新闻主播通过每年的升级、换代已走过了三个年头。“新小浩”为坐姿2D版新闻主播,“新小萌”为站姿2D版新闻主播,而第三代“新小微”则成为了我国首位3D版人工智能合成主播。“新小微”不仅能根据新闻的背景变换服饰、妆容,还能完成各种复杂的播音姿态。伴随着人工智能新闻主播的崛起,未来的新闻媒体将呈现出万物皆可播新闻、人工智能与人类和谐共生和实现媒体和播音员自我更新的特点。把握好这些新特点,不断提高传统新闻主播的专业水平,有利于新闻播音专业的整体提升。

人工智能合成主播的特点

人工智能合成主播的背后是一套大型的计算机系统,需要进行海量数据的采集,通过几百个摄像头对真人新闻主播进行全身无死角的定点扫描,通过模块化的处理和合成组装,使得新型的3D合成主播可以完全模拟真人主播的动作、姿态和表情,也可根据播报特点设定相应的语速。人工智能合成主播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只要完成数据的采集,就能模拟不同主播的风格,并运用大数据系统,吸取优秀主播的特点,完成自我更新和升级。

新闻信息的快速整合和拟稿能力。合成主播具有快速汇集、整合和处理新闻信息的能力,通过大数据系统能对新闻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在海量的新闻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可在短时间内,实现新闻的分类整理,提供稳定的新闻素材来源。在短时间内迅速对成百上千条新闻进行各种风格的拟稿,供播音员筛选,这个工作量相当于人工几天的工作量,并可根据稿件完成新闻播音工作,实现新闻播音的一体化服务。

工作效率和生理适应性完胜人类主播。新闻播音相对于其他节目而言,要求较高,不仅语速要求快慢均匀,发音要求标准、清晰,主播在新闻播音时需要很高的专注度。人类主播在长时间的新闻播音中往往会声音变哑、注意力不集中,出现播音状态不稳定的现象。合成主播则可以克服人体生理条件的限制,做到连续播音保持稳定的状态。合成主播不受时间、时差的限制,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能迅速做出反应,工作效率高,使用成本低。

新闻播音精准度和灵活性远超人类。即使是代表我国新闻播音最高水平的《新闻联播》节目也会出现主播口误、读错音和念错字的情况。新闻主播在播音前,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对稿件进行熟悉,遇到生僻字还需要查字典,而合成主播不存在这些问题,只要字库够全,合成主播在播音过程中不会出现口误等播音事故,大大提升新闻播音的精准度。另外新闻播音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重大新闻的插播现象,这对播音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需要播音员有极强的专业素养才能完成此项任务,而对于合成主播来说,不需要提前适应,只需将稿件录入系统,即可完成新闻的插播。

人类主播的优势

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虽然在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新闻播音领域,短时间内合成主播并不能取代人类。人类主播具有自身的思维,能对新闻进行创作,而合成主播仅能经过之前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目前还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人类的情感,虽然能模仿人类的语音和语态,但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感情支撑。当前新闻播音的发展趋势是从播新闻到说新闻,受到互联网发展的影响,需要与观众进行沟通、交流,合成主播尚不能完成这项任务。

新闻播音过程中采访、互动能力和情感的共鸣。顶尖的新闻播音员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许多新闻主播也由记者转型而来,在“说新闻”比较流行的当下,新闻播音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大量的采访和互动环节,这也是现代新闻播音的精髓所在。合成主播只能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播音,形式、表情和语音语调等能实现多样化,具体到采访某个新闻人物、与节目观众互动等环节尚不能开展。在《新闻l+1》《新闻调查》等栏目中,与嘉宾的对话采访过程中,会出现许多衍生问题,新闻主播需要根据嘉宾的回答来进行下-步的提问。由于合成主播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无法胜任此项工作。人工智能合成主播虽然可以存储大于人类记忆几倍的词汇和数据,但是永远处于执行人类设置程序的状态,不能形成情感的共鸣,在新闻播音的过程中缺乏新闻应有的温度。

新闻播音过程中的引领和控制能力。一档好的新闻播音类节目不仅需要传播新闻资讯,更要能够引领社会的舆论,并能掌握舆论中的话语权。这就需要在新闻播音过程中将信息、资讯传递出去的同时,加上一些简要而经典的评论。目前来说,人工智能合成主播做到字正腔圆的按稿播报毫无问题,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越了人类主播,但是对于新闻事件的评论则尚不能胜任。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来临时,在初期人们对病毒的来源、危害力和治疗方法并不了解,增加了内心的恐惧感,新闻主播们通过深入一线,将抗疫前线的新闻第一时间整合并传播,起到了引领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的作用。另外,现在的新闻播音节目基本都是实时直播,偶尔会出现不同级别的播音事故,如果是合成主播,其只能根据事先设定的程序进行播报,没有人类主播临危救场的能力。一位优秀的新闻播音员要兼具引领、控制新闻播音过程的能力,还要在播音事故发生时顾及观众的感受,做好救火和善后工作,这些素质均是现在的合成主播所无法达到的。

新闻播音创作过程中的服务意識。合成主播没有自身独立的意识,在当前阶段仅能将新闻的文字稿件转变为略带播音技巧的有声稿件,但是在新闻播音的整个过程中离不开对新闻播音过程的创新和对新闻稿件的二次创作。新闻播音中,主播要根据新闻稿件的内容判断新闻是“播”还是“说”,用多少字每分的速度播报最为合适,是否需要在播音过程中加入口语和网络用语等,这都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最初的新闻播音以单向传播为主,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流行,观众与主播之间的通道越来越多,主播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到观众的意见。新闻播音的全过程离不开观众,在播音的创作过程中,要把多数观众的意见放在首位,在保证某些重大新闻信息权威性的同时,打造服务型新闻播音共享新模式。

人工智能背景下

主播职业素养的提升策略

新闻播音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将是人机共存、优势互补、协作共赢的局面。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合成主播是未来的趋势,大量重复性高的新闻播音工作将由合成主播来进行播报,另一方面在新闻由“播”到“说”和播说结合的过程中,人类主播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新闻的创作和舆论引领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人类的情感和思维模式是自身的一大特点,人类主播应多从艺术创作和心理学科的理论提升入手,努力学习新闻播音的拓展学科,提升主播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新闻播音理论注重字正腔圆语音语调的培养,但是更多的播音外部技巧,如节奏与语速、情感与语气、重音和连读都是需要主播在长期的新闻播音过程中不断积累,也需要向其他优秀主播学习,非一朝一夕可以练成。由于目前人工智能合成主播自主学习的能力尚显缺乏,这就需要人类主播在这些方面进行提升。新闻播音由“播”到“说”,加上新闻播音中可能出现的连线采访、与新闻人物对话等,对人类主播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人类主播了解甚至精通各行各业的知识,最终在新闻播音时呈现出较高的提问和解答水平。

人工智能改变着各行各业,合成新闻主播给新闻播音专业带来了高效率和高精准度,使得新闻播音在其影响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但是在新闻播音的创作过程中仍然需要人类主播的参与。新闻播音从业人员应改变传统思维模式,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合成主播的优点,发挥其特长,取长补短,最终实现人类与机器协调发展,实现双方的共赢,让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新闻播音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

猜你喜欢

主播人工智能人类
电视双城记:川渝主播共护长江源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谁变成了人类?
数读人工智能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网络主播:近半月收入不足5000元
网络主播:近半月收入不足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