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三农”题材新闻摄影报道

2021-09-16李勇斌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三农题材摄影

李勇斌

三农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新闻行业要始终重点关注。作为新闻摄影从业人员,如何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为“三农”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是每个新闻摄影从业者都应该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新时代下如何做好“三农”题材新闻摄影报道展开论述。笔者结合多年来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经历,从“三农”题材新闻摄影的现状、意义、对策等三个方面,浅析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三农”题材新闻摄影报道。

新闻摄影的理论内涵

摄影工作的实质是艺术形式的展现与表达,图片则是通过新闻媒介进行推广与传播的,而新闻摄影就是将新闻通过现代媒体进行传播,从而实现宣传效果的-一种行为活动。《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阐释:“新闻图片是以图片的直观形象和简要文字说明结合起来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新闻摄影的传播存在多种空间方式。大多数新闻传播出于直观性与真实性的要求,会将图片与文字融合一起形成图文并茂的新闻文本,能极大激发读者的兴趣。那什么是“三农”题材新闻摄影呢?根据上面新闻摄影的定义,加上“农业、农民、农村”等相关要素,便是“三农”题材新闻摄影。

“三农”题材新闻摄影的意义

新闻摄影对于新闻报道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三农”题材的新闻摄影是新闻摄影中的一个类别,是展示三农和推动“三农”工作最具影响性的表现手法之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每天都有业余的或专业的新闻摄影者在农村采访,在党报党刊上,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关于“三农”题材的新闻图片,这说明“三农”题材的新闻摄影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占的比重很大,意义也非常重大。

第一,“三农”题材新闻摄影可以使“三農”新闻报道情感更浓烈,还能引起读者共鸣。小小的一张照片,没有任何言语,但却很直观,大家一看就能看懂图片所包含的信息,能起到比长篇大论更深入人心、更有震撼力的效果,这是因为这些图片具有内在情感,它在无声地诉说当时的场景、画面。比方春暖花开之际,农民在田里耕地劳作;收获季节,机械在田间收秋的丰收场景;谁家桃树开花、苹果熟了...这些农村场景用镜头定格,很富有诗情画意之美感,看过之后,能给人带来向往农村田园生活、想去农村参观的效果,对农村旅游业发展、提升经济颇有益处。

第二,“三农”题材新闻摄影可以使“三农”得到很好的宣传,有利于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经济腾飞,有利于新时代乡村振兴。有的农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许多有特色的农业资源、农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良好宣传和报道,埋没在乡间一年又一年,通过新闻摄影工作者的镜头,可以让这些富有特色的农村农业活起来、文化“火”起来。

第三,“三农”题材新闻摄影记录的是农村、农业、农民的历史,同时也见证着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史以及成长史。农业现代化、人居环境改善、新型城镇化、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农民创新创业、美丽乡村建设等现象,特别是农村中的新貌,农业中的新业和农民中的新人。通过新闻摄影从业人员的拍摄,一幅幅“三农”作品真实反映了中国农村的历史巨变,体现了今日农民丰富的精神风貌,抒发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同时也彰显了新闻摄影人的艺术创造力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

“三农”题材新闻摄影的现实表征

第一,主体多元。过去,照相机、拍照手机尚未普及,“三农”题材新闻摄影主要依靠传统纸质媒体专业的摄影记者。现在,随着时代发展,摄影技术门槛越来越低,照相机、拍照手机早已普及千家万户,除了专业的媒体摄影人,在农村还涌现出许多农民摄影爱好者,在田间在地头,拿起手机“记录生活、记录时光、记录农村的新变化”。可以说,“三农”题材新闻摄影从业主体已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第二,信息传递多样化。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特别是利用手机摄影随时随地可以拿出来拍照的特性,极大地为“三农”题材新闻摄影报道信息传递提供了方便。既丰富了信息传递的方式方法,又大大提高了新闻传递时效性。可以说,信息传递多样化,为“三农”题材新闻摄影报道带来了看得见的效果。

第三,后期数码技术高端。新时代,数码技术日新月异,在数码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图片软技术也异军突起,图片后期处理工作也变得越发便捷简单,美化成本逐步降低。当然,除了主体多元、信息传递多样和后期数码技术高端之外,“三农”题材新闻摄影的现状还存在许多农村宣传影响力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农村位置偏僻、缺少新闻摄影报道亮点等原因导致的。

“三农”题材新闻摄影提质的思考

新时代下,新闻摄影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过硬、扎实的摄影技术,更要有对新闻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新闻视角,通过摄影图片来表达出自己对新闻事件或人物的独到一面,深挖视觉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那怎么样才能不断地拍出具有“三农”特色的好的新闻照片呢?

首先,要用好“眼睛”,留意身边的“美”。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拍“三农”题材的新闻作品也一样,需要你用眼睛去留意身边的“美”,善于捕捉素材和线索。“1991年《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解海龙曾拍摄过《我要上学》一组组照,组照中有一幅大眼睛女孩照片,就是留意身边“美”的一个典型例子。”小姑娘的大眼睛透露着天真、执着、纯朴和希望,就像探照灯一样逼视着每一位看过照片受众的良知和灵魂,强烈冲击着受众心灵,全国希望工程也把这幅照片作为活动宣传的标识,这张照片可以说就是留意身边的“美”的经典之作。

其次,要有好心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好的心态是拍好“三农”题材新闻作品的基础。有的摄影人觉得农村条件不好,拍照片又脏又累,不想拍这类题材,说到底是心态出了问题。这就需要新闻摄影人提升自己理论素养,不断加强学习,学习党在“三农”方面的方针政策,改变自己怕苦怕累怕脏的心态,多拍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引领社会新风尚的“三农”题材新闻摄影作品。与此同时,在“三农”题材新闻摄影拍摄中,应严格遵循真实性原则,随意填补或者是修改图片都属于违背真实真相,这是新闻摄影所不允许的。

此外,还需要用好“情感”,要带着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情感去拍“三农”题材作品。因为一幅好照片,其实是能看出摄影者背后的情感因素的。比方说田间作物就在那里,也许很多人在围着它拍,然而心情不同,拍下的东西就不同。这就如同评论“咏物诗”一样:咏物是因为自己的看法和心情,咏物不过是在咏自己。千般的情感,凝聚在诗里,在画里,成就了物,更成就了诗人。摄影也莫不如此。惟有用情感去创作的影像,才能够具有真正鲜活的生命力,让人充满无尽思索和无限回味。

当然,上述三个方面只是拍好“三农”题材摄影作品的重要环节,除这三个方面,拍好“三农”题材新闻摄影作品还可从培养丰富敏锐的“三农”新闻摄影敏感度;不断扩展“三农”基本知识面;培养勇于创新的“三农”新闻摄影精神;与农村朋友建立和谐、长期合作的公共关系等多方面入手。这样多措并举,相信摄影记者一定能够拍出更多优秀的“三农”新闻摄影作品。

“酒香也怕巷子深”。新时代的新农村,乡村振兴要与“三农”题材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新闻摄影人多去宣传多去报道,将一个个富饶、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世人面前,助力于乡村振兴及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汾阳市网络舆情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三农题材摄影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赞分盐镇裕牛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