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新形势下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2021-09-16于海玲曹昱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15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卫生

文/于海玲 曹昱

结合我国国情,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构建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卫生应急体系。

2003年以来,在总结SARS疫情防控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国逐步加强了以“一案三制”为核心内容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一整套应急预案,建立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应急管理体制,根据我国的实际工作经验,借鉴国际卫生应急成功做法,形成了卫生应急事件处置、风险评估、协调联动、国际合作等一系列卫生应急工作机制,提高了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全国医疗救治体系进行了规划建设。

近年来,我国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大力推进卫生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明确了“一体两翼”的卫生应急发展思路,制定了建设发展规划,以卫生应急体系和核心能力建设为“体”,以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为“翼”,加快实现关键环节、重点领域的突破,着力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水平,构建更加科学的中国特色卫生应急体系。

目前,纵横联通的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初步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逐步健全,传染病监测预警、防控和救治能力显著提升,部分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国布局7个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综合基地和25个区域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引导推进省、地(市)、县级紧急医学救援网点建设,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初步建成。建设58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5支国际应急医疗队,实现队伍的车载化、帐篷化、集成化和自我保障化,形成了卫生应急现场处置的拳头力量。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已经由自发式、运动式和无序状态发展为统筹有序有力、救援部署适度到位、专业人员素质较高、应急处置成效显著、自我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当前,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呈现出疫情防控的复杂性,使公共卫生防控成为世界性的重大课题,也给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救援提出了新的挑战。

卫生应急形势严峻

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同时,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各类突发事件动态演变,既可能产生次生、衍生灾害,也可能耦合发生,卫生应急工作的压力不断增长。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范围流行,截至2021年8月27日,全球确诊病例累计超过2.16亿例,死亡病例累计达到450万例。全球新发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和多发期,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受到世界疫情防控的严重影响,很难独善其身,世界各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形势,直接关系到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在全球疫情防控一波紧似一波的非常时期,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健康作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成为新时期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时代精神和重大任务。

河南郑州“7·20”暴雨灾害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人民群众生命至上的原则对我国卫生应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卫生防控应急管理体系就具有重要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意义,它不仅是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重大任务,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健康领域的重要实践。

1 连云港开展海上疫情防控应急救助演练。

2 南京一小学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迎开学。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经过近些年不断建设与发展,我国卫生应急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视程度等各不相同,卫生应急体系在区域、城乡、专业、系统等方面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应急指挥能力、资源布局、监测预警、物资保障、法律法规及预案建设、全民应急素养等方面还有持续完善的空间,现有体系建设还不能更好满足突发事件应对需求,与国家要求和人民期盼还有一定距离。

构建三级应急体系

应急指挥是卫生应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突发事件应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卫生应急指挥能力应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强化卫生应急专兼职指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善于预判风险,把握风险走向,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不断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有效掌控局势,化解危机。

二是加强卫生应急信息化辅助决策系统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5G等相关技术,对疾病预防控制、日常医疗救治、药品及物资销售等相关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分析,构建纵向统一指挥、分级调度、横向统筹、协调应急联动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实现科学监测预警、智慧辅助决策、高效应急指挥和精准快速应急响应。

我国按照自然地理、区域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华东、华北、华中、华南、东北、西北、西南7大地理区域,以便进行地理、气候、经济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在现行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借鉴法国“省—防卫区—国家”三级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经验和我国部队战区管理的思路,结合7大地理区域划分特点,建立卫生应急管理大区,唤醒和理顺国家—大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结合区域突发事件特点,更加科学、精准布局卫生应急资源,分级建立紧急医学救援队伍。

同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强化区域卫生应急联合演练,根据突发事件级别渐次启动省(自治区、直辖市)—大区—国家应急响应,实现就近快速反应、有序高效医疗救援,最大限度避免远距离支援反应时间长、救援队员不适应高原自然环境、救援装备不适应高寒地带等不良情况发生。

各地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持续将卫生应急的工作重点向监测、预警、预防、控制转移。强化风险意识,完善突发事件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和决策机制。加强各类监测哨点建设,强化农村、社区等基层和机场、火车站等重点场所防控能力建设,筑牢第一道防线。坚持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在提升全民卫生应急素养方面,可借鉴以色列、日本等国家经验,营造全民应急的社会氛围,制定和推广公众卫生应急素养知识要点,倡导家庭和公共场所开展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加大卫生应急知识和技能宣传普及力度,大力开展卫生应急进校园、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等活动,多种途径提升全民卫生应急素养,提高全民卫生应急能力。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卫生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智取红领巾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卫生歌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讲卫生
突发事件
公共卫生
医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