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道路移动机械动力排放污染的控制和治理途径

2021-09-15闫成福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26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

闫成福

摘 要:在非道路体系移动机械领域,呈现出丰富多样、数量多、应用广泛、难控制尾气污染等特点。在现代社会,能源和环保属于两大发展主题。伴随社会经济的增长,非道路用机械排放污染备受关注。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了非道路移动领域机械动力控制和治理排放污染的有效途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动力;环境保护;非道路移动;尾气污染

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一直以来,国内在控制移动源污染领域,均只重视机动车、船舶[1]。在有关防治法中,也仅有规定“机动车船防治污染”,却一度忽视了非道路移动农工业等类型机械方面的排放污染问题。当前,非道路机械、车辆飞快发展,所排放的污染物量现已呈现出急速攀升的势头。伴随国内首次在非道路移动领域,正式颁布和实施机械污染物方面的排放标准,终结了非道路移动领域机械排放物无控情态。所以,国内在非道路移动方面,针对防治机械污染的事宜出现了有力的管理技术手段,并且全社会也均很关注该污染治理。

1 非道路移动机械简介

1.1 内涵

非道路移动类型机械存在双重功能,可以展开功能操作并自驱动。其中,主要涉及到钻探机、工业器具、农业设备、林业机械等[2]。现阶段,非道路移动类型机械种类丰富多样,所以应用范围极广,并且在管理上要求加以完善、优化。特别是针对非道路移动类型机械污染排放,应充分强化管理力度。

1.2 动力排放分析

由于非道路移动类机械一般使用柴油燃料,因此在尾气中往往含有很多氮氧物、有害细粒、一氧化碳、碳氢物等。在可吸纳颗粒内,存在燃烧不匀而形成的小颗粒固体物、硫酸盐、有机可溶物等。在国内机动车排放污染中,体系柴油车污染大约占总量的九成。而又以氮氧污染物为7/10,一旦在空气内融入这些污染物,除了会明显降低空气质量外,还会严重危及人体健康状况。

1.3 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污染

由于大多数越野移动车辆使用柴油作为主要燃料,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大量有害废气,主要包括可吸入颗粒物、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其中,可吸入固体可进一步分为可溶性有机物和固体,以及硫酸盐类物质。燃料在高温高压下燃烧并富含氧气时会形成氮氧化物。上述物质对空气污染非常危险。长期吸入此类物质会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然而,柴油发动机污染物排放的严重程度鲜为人知。据相关数据显示,国内汽车尾气排放量90%是柴油车排放,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占汽车排放总量的70%。据专家测算,国Ⅲ以上越野移动设备排放的污染物相当于30~50辆小型汽车的污染物排放量,而施工设备排放的污染物大部分为低空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2 非道路移动機械常见动力排放污染控制途径分析

2.1 氮氧污染物排放控制

通过废气再循环,使废气又循环至发动机气缸内,以便充分改善燃烧问题,来充分降低非道路移动领域机械排放氮氧污染物的量[3]。同时,还可以选取催化还原法,来后处理尾气。该方法一般会利用分解尿素所得的氨,基于催化剂作用,来和氮氧物反应,以充分降低非道路移动类型机械排放氮氧物的量。基于该种方法,可以很有效地除去氮氧物。在温度较高的燃烧运行下,还可有效提高发动机效率。如此便可明显减少颗粒过滤器的实际再生次数,充分延长发动机、后处理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而基于冷却再循环法,就会在气体回气缸前下降温度,以便降低气缸燃烧温度。基于该类方法,可约降低非道路移动类型机械氮氧物40%。然而,在该方法的应用实践中,因为降低了气缸温度,而提升了颗粒物排放量,下降发动机效率,上提再生次数,而增大耗油量。所以,该方法也会减短体系后处理设备的整体使用年限,弱化发动机可操作性,而增大维护成本投入。

2.2 颗粒污染物排放控制

在控制颗粒污染物排放中,颗粒氧化催化器为流过式体系,具有较低的背压,并且呈现出金属纤维载体。当前均以铂钯等物质充当催化剂,能直接氧化聚集表面细粒、气态污染物,从而有效降低非道路移动类型机械外排的碳氧污染物、一氧化碳,以便从某种程度上降低其排放颗粒物的量[4]。然后,氧化催化转化器也为流过式结构,且无背压结构,在转化器内,具有蜂窝状材料,在其表面涂上铂钯等用以催化,进而充分降低排放碳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的量。这么一来,便可以从某种程度上,降低非道路移动类型机械所排放颗粒物的量,一般会直接除去其中存在的有机类可溶性物质。而壁流式柴油机系列下的颗粒过滤器则是壁流式体系,具有很高的背压,要求定时再生。其中的陶瓷充当着载体材质,一般会通过铂钯等,来发挥催化氧化功用。同时,能够收集起来表面附着的颗粒物、气态污染物,从而充分降低非道路移动类型机械所外排的碳氢污染物、一氧化碳,进而也可明显降低其颗粒污染物排放的量。然而,明显不足的是,以上体系会致使柴油车增大耗油量。

3 非道路移动机械常见动力排放污染治理途径分析

3.1 强化科技研发,从源头严控

为了降低非道路移动类型机械污染情况,便可以考虑强化科技研发,来从源头上严控污染现象。针对柴油发动机,深入研究关键零部件的专业化环保技术,把控住核心技术,并迅速推广应用成果。针对非道路移动类型机械,积极研发、推广电机驱动和对应的控制技术、能量管理和高效电池技术,及时大量投入各种现代化的清洁能源体系科学技术。基于对非道路移动领域加快推广低污染能耗、高度智能化机械产品的规划设计、加工并开发市场,来指引生产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工业和进口公司提前满足国家排放要求标准。

3.2 健全法律建设,充分维护制度保障

不完善的法律、制度属于导致非道路移动类型机械污染无法治理的关键性所在。现阶段,治理的重点便是及时提出切实科学、极具可操作性的法规法律。同时,充分明确各政府机构、社会、企业的法律职能,充分细化监督管理与惩处措施。推行“社会监督、机关协作、政府主导、调节市场”的联动工作制。针对非道路移动类型机械,加快提标升级排放标准的速度,以保障在监管、执法中,真正有据、有法可依。

3.3 上提燃料品质,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在污染物治理中,充分衔接好油品质量和防治非道路移动类型机械方面的污染需求。同时,还应及时修订业界油品质量规范标准,全方位严格监管油品质量,严禁制作、进口、售卖与标准不符的燃料,妥善处理“最后一公里”环节的机械油品提供质量问题。在非道路移动类型机械领域,推广应用普通柴油,更快和车用柴油充分并轨。此外,还应多多鼓励炼油厂深入研发燃料清洁技术,并且迅速升级改造,以大幅提升替代燃料投入使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基于此,再逐步在我国境内,创建起适合压燃式非道路移动类型机械NOx污染物还原剂提供系统,以便可以及时展开加注操作。

3.4 明确情况,做好综合监管工作

国内政府应充分明确牵头方,彻底摸底调查清楚非道路移动类型机械和对应的环保登记体系编码内容。与此同时,搭建起对非道路移动类型机械进行监管的平台,并健全数据库台账。统一划定并直接公布非道路移动类型机械高排放禁用区,并且摸索、创建、采纳入场前系统化报备处理、投运中规范过程抽测监管、惩处撤场超标情况的一整套闭环管理制。借助信息化科技,如大数据技术、网络技术等,来严格监控非道路移动在用机械的具体排放状况,并以此来促进生态环保机构与单位远程监控平台进行联网作业。此外,还应依法采取环保召回措施,科学改造、淘汰、统一回收排放高的非道路在用移动机械设备。

3.5 利用清洁能源,做好升级改造

建筑企业应优先收购以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为能源燃料的越野移动技术。虽然初期投资较高,但绿色能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控制较少,工作时间长,回报高,是建筑企业一劳永逸的最佳选择。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型号没有清洁能源产品作为能源燃料。以土木工程中常用的压路机和摊铺机为例,市场研究表明,几乎没有清洁能源产品可以替代。他们中的一些人可以生产这样的产品。厂家也只接受定制,不接受现场,这就需要建筑公司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可以使用相对成熟的DPF技术进行改造。 DPF 是众所周知的微粒捕集器。操作原理如下:利用物理方法收集颗粒物质,从而减少颗粒排放。

3.6 了解难点,渐进式深化治理

各地环保部门要深入调研,及时了解企业现阶段防治非道路移动设备污染物排放的难点,提供权威、便捷的检测手段。城市重点区域的道路移动设备可以按时间划分。分类控制,同时出台驾驶处罚规则,加强对非道路移动设备污染控制的执法和监督,逐步深化污染治理工作,达到永久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效果。您无法实施普遍治理。由于越野移动设备的成本通常很高,使用陈旧的设备,无论是强制处置还是重罚,只会激起设备所有者的抵制。道路移动设备的使用较为隐蔽,不利于控制措施的实施。环保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也要从源头上把控,加强对越野移动设备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督检查和整治,通过公布越野移动设备清单,继续压制不合格产品。排放合格的机械产品和制造商。排放产品的生存空间将逐步清理越野手机销售市场,鼓励厂商开发低能耗、低污染的高标准产品。

4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非道路移动领域当前的机械动力,为了通过有效的控制、治理方法途径来严控排放污染,便出台了有关法规,用以确定排放限值。同时,还应及时强化大眾环保意识,大力升级发展先进技术,强化研发工作,用以应对市场变化,并科学升级排放标准,真正节省资源、保护好环境。

参考文献:

[1]肖军.非道路移动机械动力排放污染的控制和治理[J].汽车工业研究,2017(1):36-40.

[2]肖九梅.浅谈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治理途径[J].摩托车技术,2020(8):48-52.

[3]叶金平,余建峰.浅析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1):84.

[4].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2017年发展报告[A].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18)[C].2018:12.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新形势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对策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公布
政策
加强环境保护法规教育是中职院校法律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
全面做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准备工作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