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物物流的现状及完善思路

2021-09-15李德民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26期

李德民

摘 要:如今,我国对文物物流有很大的需求,但是由于我国文物物流的体系还不够完善,文物在运输方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要想推动文物物流专业化发展,就需要国家制定相关的物流政策,建立文物物流诚信体系及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并积极引进物流管理的全新技术。

关键词:文物事业;文物物流;文物运输;文物包装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文物作为一种由人类社会活动代代流传的文化宝藏,其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体现文化实力、树立文化自信、彰显文化底蕴上有着重要意义。我国文物作为一种社会资源,不仅极具观赏、历史和科学等价值,还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见证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历程。

2017年2月,国家文物局正式颁发了《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该文件指出:“让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让宝贵遗产世代传承、焕发新的光彩,用文明力量助推发展进步。”[1]在此背景下,众多地区的博物馆纷纷将其文物展出,加上个人买卖、收藏文物愈加频繁,市场对文物物流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但是,因为文物物流具有专业性、集成性等特征,在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時有着严格的要求。在此,笔者简单介绍文物物流的相关信息,并建议将保护文物的包装、移交、输送、展出、收回、路途规划和报关等方面的工作交给专业人员。

1 文献综述

2011年,汪俊枝和汪培梓提到了文物物流过程涉及藏品或者遗产的转移以及文物探寻、挖掘后和文物进行展出时的运输,说明文物物流具有专业性、综合性、集成性等特征[2]。2013年,杨斌指出了文物运输前需要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并强调要做好文物包装和相关方案的部署,以及装车、运输工具的选择,和确认押运人员的身份、文物安全的保障、文物数量的清点、文物的交接、运输行驶的速度等相关事项[3]。2016年,王滨提出了文物展览的基本管理与保护,其中包括搬运途径、包装方式、摆放位置以及湿度和温度的控制等[4]。2016年,李春玲对中欧文物运输要求的差异进行了探讨。她提出中国文物运输的要求主要是有关文物运输包装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包装箱制作手法及装箱方式等[5],而欧洲文物运输要求主要是有关文物包装的整个流程的相关操作,其更加注重风险评估等前期的准备,以及对包装人员专业性的选择等。2020年,朱群芳将研究视角放在文物的理论发展层面,其将文物物流的概念归纳在文物的移送、打包、输送、展出和交接这五个阶段,提出了以供应链角度对文物物流进行系统化、标准化管理,规范相关行业准则,和培养文物物流专业人才等相关建议。2020年,罗宁以西安市的文物物流为例,发现了文物物流在仓储、运输方面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2 中国文物物流现状分析

2017年2月份,《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文件正式公布,其具体说明了关于推动文物事业发展部署的计划,举例了如何实施相关举措来增加文物的活性和推进文物的合理利用,并提出要合理利用文物的活性,将其渗透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文件颁布后,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和文物展览馆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文物展览会等活动,加大了文物在人群中的宣传力度。

2.1 文物物流需求量大

随着博物馆文物的大量展出,文物自身的魅力也得以在文化圈中展现。以2020年11月为例,北京、上海、苏州、深圳等地举办了文物展览11场,其文物运输大多委托给第三方物流。由表1可知,2016年至2018年,全国博物馆数量从4 109增长至5 354,共计增长了1 245家,与2016年相比博物馆数量的增长率达到了30.29%;2016年全国博物馆举办文物艺术品共计12 420个,2018年增长为26 000个,其数量是2016年展览数量的2.09倍;2016年全国博物馆总参观人数为1.01亿,2018年参加人数高达11.3亿,是2016年总参观人数的11.3倍。由此可见,我国文物事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人们越来越关注文物,所以文物的交流、运输需要更专业的物流服务来保障其安全。

2.2 文物物流各个环节不够完善

文物物流的发起方如博物馆、拍卖行、私人收藏家等单位聘用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文物物流的运输参与方,但是目前对于文物物流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选择没有具体的客观评价标准,没有完整的信用评价体系,加上国家颁布的文物物流相关政策较少,文物物流各个环节的规范不够完善,所以文物物流无法做到高水平、标准化管理。文物物流相关政策文件见表2。

3 推动文物物流专业化的措施

3.1 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文件

国家文物局及相关部门应该出台文物物流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定并健全文物物流各个环节的相关标准,以推动文物物流的专业化。应建立文物物流物流的标准化信用体系,通过对文物物流中物流服务方进行的信用评级,来帮助发起方选择最佳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根据出台的相关政策制定文物物流策划方案,对文物物流活动中的各个主体及相关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保障文物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接收方的需求;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专业人才培训政策,对参与文物物流的人员进行专业化系统性的培训,制定标准的文物物流管理规范,从而对文物物流的全过程进行高效管理。

3.2 建立文物物流的信用体系

推进文物物流信用体系的建设有助于加强文物物流信用服务和监管机构专业化。完善信用赏罚机制,建立健全、标准的信用制度可以保障文物物流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并且使文物物流行业门槛标准化,促使第三方物流公司提高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程度,以达到更高的文物物流服务水平。

相关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梳理及特殊性研究,界定文物物流内涵、分类以及发展特征。再以实地调研的方式寻找和分析文物物流的成功案例,结合文物物流的相关需求、服务和供给,分析物流风险因素,构建相关的产业模型,最终构建一个支持信用分级服务、规避风险的文物物流信用体系。

3.3 物流新技术的应用支撑

市场对文物物流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只会不断上升,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先进的物流技术来支撑其运行发展。现代物流的新型信息技术运用到文物物流的每个环节中可以提高整个文物物流的效率,保障文物物流的安全性。

现代信息技术除了可以提高服务水平,还能帮助制定完美的物流计划,保障物流的包装和运输。其通过扫描功能可以分析出文物运输过程中包装箱的具体形状和结构,通过对运送路况、运输环境的分析可以提升文物物流公司的防范风险能力。现代技术也将衍生出一个全新的数据库,建立模型以集中规划文物的包装材料及运输方式。同时通过引进高精尖仪器探查可以准确量化文物物流的相关工作,帮助物流公司保障风险防护、提高运行方案的可行度,以及模拟文物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人员管理方面其引进人脸识别等可视化技术,以实时监管文物物流环节的全部流程,了解文物运输情况,保障文物的安全。

3.4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具备是作为一个文物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合格的职业道德素养是文物工作者的必备素质。每个文物工作者必须要承担起相关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需要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文物运输时,保持准确的判断力,以及时确认包装和运输的方案,来保护文物的运输安全。所以物流公司要大力增强人才培养的实践力度,将紧密型工学结合和现代学徒制联系在一起构建全新的培养模式,着重解决文物物流管理人才的稀缺问题。

国家和文物物流相关产业应积极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机制,出台人才培养的支持性政策,并尽快设计方案,通过培训、交流、引进等方式扩大文物物流专业人才的规模。在培训等方面制定详尽计划,加强学校和文物研究机构、文物物流企业的合作力度,从而以多元化形式来培养文物物流專业人才。文物物流从业人员应该具备严格的资格认证,要求从教育领域开始,着手推进文物物流专业的建设,鼓励学术界对文物物流理论的科学研究,这样才能给文物物流业带来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

4 结语

本文对文物物流的理论发展进行了梳理,对文物物流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通过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建立文物物流的信用体系、引进物流管理的新技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等相关建议,不断推动文物物流专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2017-02-22)[2021-06-11].http://www.scio.gov.cn/31773/35507/35519/Document/1542897/1542897.htm.

[2]汪俊枝,汪培梓.文物物流特征分析与体系构建[J].物流科技,2011(5):69-71.

[3]杨斌.文物运输安全的文化探索[J].艺术百家,2013(增刊1):355-356.

[4]王滨.文化交流展示中的文物保护[J].人文天下,2016(4):59-61.

[5]李春玲.中欧文物运输包装规范对比研究[J].中国文化遗产,2016(5):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