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贡地区辣椒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2021-09-15卢远华熊春林李志刚柳明刚熊军曾红梅

新农民 2021年6期
关键词:发生特点绿色防控辣椒

卢远华 熊春林 李志刚 柳明刚 熊军 曾红梅

摘要:本文根据自贡地区辣椒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合理运用农业防控、物理防控、生物控制,配合精准化学防控的一整套绿色防控技术。

关键词:辣椒;病虫害;发生特点;绿色防控

自贡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丘陵区,年均温17.8℃,最冷月(1月)均温7.2℃,年降雨量1030mm。气候特点是冬季温暖、干旱,早春气温回升快,少雨,4~6月降雨较多,7月中旬~8月中下旬有高温伏旱天气,9月中旬~10月秋雨连绵。2018、2019年该市辣椒种植面积、产量、产值(hm2、t、万元)分别如下:6714、213249、55785.63;7173、217912、59511.34。种植菜椒品种主要有湘研系列(1号、2号、3号、8号、9号、11号、12号、13号)、湘辣1号、苏椒5号、早杂2号、川椒B特早;干椒品种主要有二荆条、二荆条新1号、九香、千惠、长香早尖等;泡椒品种主要有:二荆条、九香、天宇3号、丰收4号、墨西哥泡椒等。采取大棚、露地覆膜或不覆膜栽培方式,育苗期因栽培方式与栽培季节不同分别为: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塑料棚冷床育苗(春早熟栽培)、12月中下旬温床(酿热、电热线)育苗简称育冬苗(春早熟栽培);7月上中旬前后用遮阳网、营养钵、营养土块育苗,简称育秋苗(秋冬辣椒栽培);2月下旬至3月上旬,塑料棚冷床育苗,简称育春苗(晚春或干制辣椒)。近年来,笔者对影响自贡地区辣椒生产的主要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并开展了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和应用。

1  自贡地区辣椒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常年发生程度

猝倒病2(3)级,立枯病2(3)级,灰霉病3级,根腐病2级,炭疽病3(4)级,轮纹病2级,疫病5级,白粉病2级,叶霉病2级,白绢病2级,褐斑病2级,枯萎病3级,细菌性叶斑病2级,疮痂病2级,软腐病4(5)级,青枯病3(4)级,病毒病4级,茶黄螨3(4)级,蚜虫(棉蚜、桃蚜和萝卜蚜)3级,烟青虫3级,棉铃虫3级,甜菜夜蛾2级,斜纹夜蛾3级,甘蓝夜蛾2级,白粉虱2級,小地老虎2级,蝼蛄1级,蛴螬2级,金针虫1级,蟋蟀1级。(发生程度采用5级分级标准,1级表示轻发生,2级表示中等偏轻程度发生,3级表示中等程度发生,4级表示中等偏重程度发生,5级表示大发生。)

2  自贡地区辣椒病虫的发生特点

2.1  猝倒病

以卵孢子或菌丝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以游动孢子的芽管直接侵入寄生,引起烂种倒苗(猝然倒伏),病菌腐生性强,能长期存活在土壤和有机肥料中,发病苗床可见到白色絮状菌丝,借雨水、堆肥、农具等媒体传播。低温病害,最适生长温度15~16℃,最低8~9℃,最高30℃。在气温16~25℃,土壤湿度高,出苗时间延长侵染发病严重,早春苗床发病重。低温多雨年份,连作苗圃不消毒或消毒不彻底,发病严重。

2.2  立枯病

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内病残体和有机质上越冬,腐生性强,可在土中存活2~3年,寄生范围很广。床土带菌,是幼苗受害的主要来源,病菌通过水流、农具等媒体传播,多发生于育苗的中后期,病苗初期白天萎焉,夜晚恢复,一般不倒伏,湿度大时,茎基部能见到淡褐色蛛丝霉状物。病菌发育最低温度13℃,最高42℃,最适24℃,气温15~21℃最易发病,在18~20℃发病严重。温暖潮湿、播种过密、浇水过多、间苗不及时发病严重。

2.3  灰霉病

以菌核在土壤残枝上越冬和越夏,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菌丝,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雨水传播,蔓延十分迅速,苗期为害叶、茎、顶芽,成株期为害叶、花、果实。病菌发育适温20~25℃,最高30~32℃,最低 2℃,在低温高湿下最易发病,早春辣椒苗床常成片发病。大棚栽培在12月至翌年5月危害,冬春低温,多阴雨天气,棚内相对湿度90%以上,灰霉病发生早且病情严重,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田块易发病。自贡地区12-4月为发病盛期。

2.4  根腐病

以厚垣孢子、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病菌从根茎部或根部伤口侵入,通过雨水或灌溉水进行传播和蔓延。主要为害茎基部及维管束,病株部分枝和叶片变黄萎蔫,茎内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或生育后期茎基部或根茎部腐烂,有时可见粉红色菌丝及点状粘质物,发病严重时常造成根系腐烂、植株枯死。辣椒的感病生育期在成株期。春季多雨、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严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积水、连作及棚内滴水漏水、植株根部受伤的田块发病严重。自贡地区3~6月为发病盛期。

2.5  炭疽病

以菌丝体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也能以菌丝体粘附在种子上越冬。主要危害果实,特别是近成熟期的更易发生,也可危害叶片和茎、枝,果实在田间或在贮运期间皆可发病,后者有时产生的危害更为严重,引起更大损失。高温高湿病害,平均温度24-28℃,降雨次数多、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空气湿度大,易引起病害流行;地势低湿、土质粘重、连作、过度密植、土壤瘦脊、田间管理差、杂草丛生的地块,发病较重。自贡地区5~9月为发病盛期。

2.6  轮纹病

又称早疫病,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田间或种子上越冬,第二年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助风、雨水、昆虫等传播。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多发生在辣椒3~5叶期,主要危害叶片、茎秆和果实。影响早疫病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湿度、光照及管理水平。秧苗定植过迟、过密、湿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等都易引发病害。在温暖多湿的条件下病情发展较快,田间管理常因基肥不足发病重;在26~28℃的高温,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时易发病流行;炎夏多雨季节,及保护地内通风不良时发病严重。自贡地区5~7月为发病盛期。

2.7  疫病

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及种子上越冬(卵孢子可存活3年以上),其中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高,是主要初侵染源,来年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卵孢子萌发,长出孢子囊,孢子囊通过气流或风雨溅散传播,萌发时产生多个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萌发后进行初侵染,植株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茎,特别是茎基部最易发生,对产量、品质影响极大。从辣椒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病。高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温度27~30℃、湿度超过60%适宜发病;当温度超过35℃、湿度低于40%时,不易发病。温室大棚、地膜种植的田块很容易达到发病条件;连续阴天,田间积水、浇水过多、管理粗放、重茬种植等条件下容易发病。自贡地区4~7月为发病盛期。

2.8  白粉病

以闭囊壳随病叶在地表越冬,越冬后产生分生袍子,借气流传播,从气孔侵入,进行多次浸染,当叶片上出现白粉状物已是发病晚期,一般以生长中后期发病较多。主要危害叶片,老熟或幼嫩的叶片均可被害。早春温度偏高、少雨的年份发病重;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肥水不足引发早衰的田块发病重;白天温度25℃,湿度小于80%,而夜间湿度大于85%时该病扩展最快,空气干燥、气温在25~28℃时易于流行;结果期比初花期和幼苗期的植株更易感病。早晚结露多,结露时间长容易发病;氮肥过多,植株徒长抗病力差发病也重;浇水不当,土壤忽涝忽旱也容易发病;保護地放风口附近易发病。自贡地区露地5~6月、9~10月,保护地3~4月、10~11月为发病盛期。

2.9  叶霉病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遗留在地面越冬,翌年气候条件适宜时,病组织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分生孢子在寄主表面萌发后从伤口或直接侵人,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由下部叶片开始,发病严重时整片叶形成花斑,并且变黄干枯。栽植过密,株间生长郁闭,田间湿度大或有白粉虱为害时易发病;秋季昼暖夜凉露重和春暖雨绵绵季节病害蔓延较快,甜椒较辣椒品种发病重,国外品种较国内品种发病重。自贡地区3~5月、9~10月为发病盛期。

2.10  白绢病

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属土传性病害,菌核萌发产生菌丝后从寄主茎基部或根部侵入,潜育期3~10d,出现中心病株后,地表菌丝向四周蔓延。主要危害茎基部和根茎部,发病中后期植株上部萎蔫整枝死棵。发病适温30℃,高温、时晴时雨利于菌核萌发。连作地、酸性土或沙性地发病重。在夏季灌水条件下,菌核经3~4个月就死亡。自贡地区在高温多湿的6~7月发生较重。

2.11  褐斑病

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能带菌越冬。病害始于苗床,主要为害辣椒叶片,严重时病叶变黄脱落。田间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灌溉水和工具传播蔓延。病菌喜温暖高湿条件,20~25℃适宜发病。相对湿度80%开始发病,湿度愈大发病愈重;高温高湿持续时间长,有利于该病扩展;植株生长不良易发病。自贡地区5~7月为发病盛期。

2.12  枯萎病

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或进行较长时间的腐生生活。通过灌溉水传播,从茎基部或根部的伤口、根毛侵入,进入维管束,堵塞导管,致使叶片枯萎。在辣椒的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生,成株期危害最严重。病菌发育适温为24~28℃,最高37℃,最低17℃。在适宜条件下,发病后15d即有死株出现。潮湿、特别是雨后田间积水、氮肥施用过量造成植株徒长、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差、植株根系生长环境不良的地块发病重;肥力不足、耕作粗放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较重;长期连作、肥料未充分腐熟、田间病残体多、有机肥带菌的易引起发病;大水灌溉或浇水次数偏多,土壤黏重、通透性差、偏酸、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高温高湿或日照不足也易发病。自贡地区5~7月为发病盛期。

2.13  细菌性叶斑病

病原细菌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从叶片伤口处侵入。主要为害叶片。该病扩展速度很快,一株上个别叶片或多数叶片发病,植株仍可生长,严重时叶片大部脱落。气温25~28℃,相对湿度90%以上的高温多雨季节易流行;地势地洼、管理不善、肥料缺乏、植株衰弱或偏施氮肥而使植株徒长,发病严重。自贡地区6~8月为发病盛期。

2.14  疮痂病

又名细菌性斑点病,病原细菌主要在种子表面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病菌从叶片上的气孔侵入,在潮湿情况下,病斑上产生的灰白色菌脓借雨水飞溅及昆虫作近距离传播。主要危害叶片、茎、枝、果实。发病适温27~30℃,高温高湿条件时病害发生严重,尤其在暴风雨过后,容易形成发病高峰。高湿持续时间长,叶面结露对该病发生和流行至关重要。自贡地区7~8月为发病盛期。

2.15  软腐病

病原细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侵染源,在田间通过喷灌、漫灌或雨水飞溅使病菌从伤口侵入,染病后病菌又可通过烟青虫、棉铃虫及风雨传播,使病害在田间蔓延。主要危害未成熟和未变色的青果及茎、叶,特别是虫蛀果上发病率很高。重茬种植,尤其是粘土地病残体分解慢,土壤带菌量逐年增加,条件成熟极易发病;种植密度过高,遇有连阴雨,在潮湿通风不畅的情况下,易发病;肥水供给和病虫害防治不及时,植株长势弱,落叶、落蕾严重,抗病力降低,发病重;棉铃虫、烟青虫等钻蛀性害虫发生严重,易造成软腐病侵入和流行;多年种植当地常规退化品种,病害连年加重。自贡地区6-8月为发病盛期。

2.16  青枯病

病原细菌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翌年春越冬病菌借助雨水、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有时也会由无伤口细根侵入植株,经过较长时间的潜伏和繁殖,至成株期遇高温高湿条件,向上扩展,在维管束的导管内繁殖,以致堵塞导管或细胞中毒,致使叶片萎蔫。该病为土传维管束病害,局部侵染,全株发病。病菌同病株残体在土壤中可长期生存形成侵染源,在湿度大的冲积土中,可以生存长达2~3年,而在干燥的土壤中,只能生存几天。当土壤温度达到20℃时,出现发病中心,25℃时出现发病高峰;久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病情加重;在高温高湿、重茬连作、地洼土粘、田间积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情况下,容易发病;连作田、地下水位高、湿度大的冲积土田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显著。自贡地区5~7月为发病盛期。

2.17  病毒病

常见的症状有四种:花叶、黄化、坏死和畸形,是造成辣椒落花、落果、落叶的主要原因。引起辣椒病毒病的病毒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在其它寄主中越冬,烟草花叶病毒在烟草制品、干燥的病株残体、种子表面及土壤中的病残组织中越冬,均可通过蚜虫传播,但烟草花叶病毒主要靠接触及伤口传播,黄瓜花叶病毒则主要由蚜虫传播。苗期高温干旱有利于蚜虫繁殖活动,加速传毒蔓延;高温干旱、土壤缺水、前期肥水不足、地温高或持续时间长、播种过早、栽培管理粗放、供水不足、田间杂草丛生、毒源或蚜虫多、地势低不通风、土壤干燥、缺水缺肥、多年连作的地块发病严重。自贡地区4~6月、9~10月为发病盛期。

2.18  茶黄螨

以成螨和幼螨集中在辣椒幼嫩部分刺吸为害。受害叶片背面呈灰褐或黄褐色,油渍状,叶片边缘向下卷曲;受害嫩茎、嫩枝变黄褐色,扭曲变形,严重时植株顶部干枯;果实受害果皮变黄褐色。以成螨在土缝、蔬菜及杂草根际越冬。在自贡一年发生20~30代,世代重叠。在大棚温室条件下,全年都可发生,每年可发生很多代,但冬季繁殖能力较低。以两性生殖为主,也能进行孤雌生殖,但未受精的卵孵化率低。卵散产于嫩叶背面、幼果凹处或幼芽上。发育繁殖的最适温度16~23℃,相对湿度80%~90%。成螨活泼,尤其雄螨。当取食部位变老时,立即向新的幼嫩部位转移并携带雌若螨,雌若螨在雄螨体上蜕一次皮变为成螨后,即与雄螨交配,并在幼嫩叶上定居下来。卵和幼螨对湿度要求高,只有在相对湿度80%以上才能发育,因此温暖多湿的环境有利于发生。传播蔓延除靠自身爬行外,借助风力及人为携带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自贡地区大棚内自5月下旬开始发生,6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盛发期,露地以7~9月为盛发期。

2.19  蚜虫

自贡地区为害辣椒的蚜虫主要有3种:棉蚜、桃蚜和萝卜蚜,混合发生,以成虫、若虫群集在寄主的叶背、嫩叶、花梗、幼果吸食汁液,受害叶片黄化、卷缩,植株矮小,生长不良,严重的甚至萎蔫枯死。蚜虫是多种病毒的传播媒介,导致辣椒病毒病的流行,造成作物严重减产。自贡地区年发生10~30代,没有明显的越冬滞育现象;自贡地区4~5月和9~10月危害最重。22~26℃是繁殖的最适温度,干燥环境一般对蚜虫发生有利,当气温在18~25℃,相对湿度在75%以下时,可大量发生繁殖。有翅蚜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对银灰色有副趋性。当蚜虫群体密度过高或植株老化或生长不良时,会出现大量的有翅蚜虫进行迁飞扩散,并借风传播,扩大为害范围。暴雨的冲刷能降低虫害的程度。微风有利于蚜虫的扩散,但风速过大又限制了其发展。在一年中,春季和秋季是蚜虫的大发生期,夏季发生较少。

2.20  烟青虫

以幼虫蛀食花、果,为蛀果类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损失率高达30%~80%。整个幼虫钻入果内,啃食果皮、胎座,并在果内缀丝,排留大量粪便,使果实不能食用。自贡地区每年发生5代,以蛹在7~13cm深的土壤中越冬,越冬场所多为辣椒等蔬菜地及晚秋寄主植物地。越冬代成虫4月下旬~5月上旬出现,并为产卵盛期;各代幼虫盛发期分别在5月中下旬、6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中旬、10月上中旬。自贡地区6~9月为发生危害高峰期。杨柳枝把、黑光灯对成虫诱性不强,对糖醋液趋性强。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然后取食嫩叶表皮组织,形成孔洞或缺刻;也可蛀食蕾、嫩果等。初龄幼虫昼夜取食,3龄后食量增大,能转株、转果为害,白天多潜伏于寄主叶下或土缝间,夜间活动危害。幼虫有自残性和假死性。老熟幼虫不食不动,经过1~2d后入土作土茧化蛹,入土深度一般为3~5cm,越冬蛹稍深。

2.21  棉铃虫

以幼虫蛀食花蕾、花朵、果实,也为害叶片、嫩茎和嫩芽,被啃食后的花蕾会呈现黄绿色,并在被啃食后2~3d自然脱落;幼虫还会啃食果实,虽然并不会造成果实立刻脱落,但是会因为啃食果实的蒂部,导致雨水或病菌进入到果实内部,从而引起果实腐烂或掉落,严重影响辣椒的品质和产量。自贡地区年发生5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4月中旬开始羽化,4月下旬为羽化盛期,各代幼虫盛发期分别在4月下旬~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上中旬、9月上中旬、10月中旬~11月上旬,第五代幼虫老熟后入土化蛹越冬。自贡地区6-8月是为害盛期。初孵幼虫仅能将嫩叶尖及小蕾啃食成凹点,2~3龄时吐丝下垂,蛀害蕾、花、果,一头幼虫可为害3~5个果。幼虫具假死和自残性,幼虫6龄,老熟幼虫入土3~9cm深筑土室化蛹。属喜温喜湿性害虫,当月雨量100mm以上,相对湿度60%以上时,为害较重;当降雨量200mm、相对湿度70%以上,则为害严重。雨水过多,土壤板结,不利于幼虫入土化蛹并提高蛹的死亡率。暴雨可冲刷棉铃虫卵,有抑制作用。成虫需取食蜜源植物作为补充营养。

2.22  甜菜夜蛾

以幼虫危害叶片,在低龄时主要取食心叶,随后扩散到叶片。自贡地区年发生6代,世代重叠,以蛹在土室内越冬,也有少数未老熟幼虫在杂草或土缝中越冬;自贡地区7~9月为发生危害高峰期。该虫各虫态对高温的抗力较强。初孵幼虫群集于叶背蚕食或剥食叶片;低龄幼虫常群集在心叶处结网危害,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叶片出现透明小孔;3龄以上幼虫可将叶片咬成缺刻,严重时葉片仅剩叶脉和叶柄,致使植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3龄以上幼虫还可钻蛀果实,造成落果烂果。成虫具有较强的迁飞能力,对黑光灯、糖醋液有较强趋性。3龄以后分散为害,当气温高,食量大,又缺乏食物时可成群迁移。取食时间在夜晚,白天潜伏在土缝、植物基部。幼虫有假死习性,受惊扰即落地。该虫是一种间歇性大发生的害虫,春季雨水少、夏旱炎热,7~8月降水量少、湿度小,有利大发生。幼虫易产生抗药性,近年来该虫对菊酯类和有机磷等杀虫剂产生了很高的抗药性,造成频繁暴发。

2.23  斜纹夜蛾

以幼虫食叶为主,也咬食嫩茎、叶柄,大发生时,常把叶片和嫩茎吃光,造成严重损失。自贡地区1年发生6代,世代重叠,以蛹在土中蛹室内越冬,少数以老熟幼虫在土缝、枯叶、杂草中越冬;自贡地区7~9月为发生危害高峰期。幼虫共6龄,昼伏夜出,有假死性。初孵幼虫群集于卵块附近取食叶肉,日夜均可取食,遇惊扰会四处爬散,或吐丝下坠,或落地假死。3龄开始分散。4龄开始进入暴食期,白天潜伏,夜间为害。有转移它田为害的习性。老熟幼虫入土在1~3cm处作1椭圆形土室化蛹。发育最适温度28~30℃,不耐低温。成虫有趋光性,趋糖醋性。卵多产于植株中部叶背的叶脉分叉处,多产于茂盛、高大、浓绿的边旁作物上,以植株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分叉处着卵较多。喜温性害虫,生长发育最适宜温度28~30℃,相对湿度75%~85%。水肥好,作物生长茂盛的田块,虫口密度往往较大。有间歇猖獗发生的特点。

2.24  甘蓝夜蛾

以幼虫食叶为害,严重影响辣椒的生长、坐果和食用。自贡地区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在翌年春天4月中旬开始羽化,越冬的成虫通常将卵产在叶背上,幼虫共6龄,刚孵化时集中在所产卵块的叶背取食,3龄幼虫为害后可造成穿孔,该虫喜群聚,喜欢昼伏夜出,并且多食暴食,3龄之后食量增大,危害叶部、嫩茎等,为害严重时,整叶光枯,只剩下单个叶柄,常致成灾,食物缺乏时,成群迁移。自贡地区7~9月为发生危害高峰期。初孵幼虫群集,稍大后分散;老龄幼虫有假死性,并可互相残杀,老熟后入土吐丝,筑成带土的粗茧,在茧内化蛹,入土深度一般在6~7cm左右,多在较潮湿处、畦埂两侧、杂草丛生处、草堆下化蛹。成虫出现时期越冬代3月下旬~4月上旬、第一代5月下旬~6月中旬、第二代9月上旬~10月中旬。成虫对黑光灯和糖醋液的趋性强。该虫具有间歇性和局部猖獗为害的特点,水肥条件好、长势旺盛的春秋辣椒地发生严重。

2.25  白粉虱

以成虫和若虫吸食寄主汁液,并分泌大量蜜露,引起煤烟病的发生。自贡地区年发生12~15代,世代重叠,没有明显的越冬滞育现象;温室和露地辣椒等蔬菜、马铃薯等生产紧密衔接和相互交替,白粉虱一年四季均有足够的食料和繁殖场所,周年发生。成虫可交配产卵,也可进行孤雌生殖,成虫有趋嫩性。白粉虱繁殖的适温为18~21℃。冬季温室作物上的白粉虱,是露地春季辣椒上的虫源,通过温室开窗通风或菜苗向露地移植而使粉虱迁入露地。白粉虱的种群数量,由春至秋持续发展,夏季的高温多雨抑制作用不明显,到秋季数量达高峰。自贡地区4~5月、10~11月为发生盛期。

3  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根据辣椒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合理运用农业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配合精准化学防控,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其危害,把可能产生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3.1  农业防控

选用抗病虫品种(选用抗病虫能力和抗逆性强、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应市场需求的辣椒品种);培育适龄壮苗;严格实施轮作制度(常年菜地宜与非茄科蔬菜之间和茬口之间轮作,粮菜区宜采用水旱轮作或粮菜轮作,轮作年限:在施用传统农家肥和深翻土地条件下,宜实行3-4年轮作制);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开好厢沟和圍沟;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和灌水,培育健壮植株,促早封垄;清洁田园,深翻炕土,减少越冬虫源;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及时拔除病株,带出田间或棚室外烧毁或深埋。苗期通过喷施海岛素、几丁聚糖、赤·吲乙·芸苔、太抗、S-诱抗素、阿泰灵等植物诱导免疫剂,促进生长、根系发育,提高辣椒抗逆性。

3.2  物理防控

移栽或育苗前盛夏棚室密闭高温消毒;田间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等;糖醋液诱杀小地老虎;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田间铺银灰膜或悬挂银灰膜条驱避蚜虫;覆盖防虫网防虫防病;人工摘除害虫卵块和捕杀害虫。采后处理:采后剔除病、虫、伤果,有泥沙的进行清洗,达到感观洁净,根据大小、形状、色泽进行分级包装,包装贮存容器要求光洁、平滑、牢固、无污染、无异味、无霉变,避免二次污染。清洁田园:将残枝败叶、杂草及农地膜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园清洁。

3.3  生物防控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如瓢虫、草蛉、蚜茧蜂等对蚜虫自然控制。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鳞翅目害虫雄蛾。以螨治螨,释放寄生蜂防治烟青虫、棉铃虫、夜蛾类害虫。积极推广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微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可选用天然除虫菊素、苦参碱、茴蒿素、印楝素、Bt乳剂、白僵菌、甲维盐、核型多角体病毒等防治鳞翅目幼虫,用天然除虫菊素、阿维菌素、吡虫啉防治蚜虫,用阿维菌素、浏阳霉素及矿物源农药石蜡油等防治蟎类,用宁南霉素、农抗120、新植霉素、氯霉素、水合霉素、农用链霉素、大蒜素、井岗霉素等防治病害。

3.4  精准化学防控

辣椒直接食用,而且食用量大,施用农药时应按蔬菜的生育期进程,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本着预防为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的原则、选用适当施用方式和器械进行药剂防控。特别强调病害以预防为主(在未发病或发病初期施药),虫害在低龄幼虫期施药。严格控制施药时间,收获前7~12d,禁用农药。

3.4.1  土壤消毒

(1)育苗土壤每1㎡苗床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g 与细土4~5kg 拌匀分别于播种前后撒施,苗床湿度大时撒施草土灰,降低含水量。

(2)定植时土壤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1.5kg/667m2加细土100kg,每穴撒药土100~150g。

3.4.2  药剂浸种培育壮苗:播种前可用种子重量0.3%的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72.2%霜霉威水剂500倍液浸种2h后播种。

3.4.3  对症下药

(1)猝倒病:发病初期用72.2 %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淋苗,或用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800倍液喷雾,7~10d/次,连续3~4次

(2)立枯病:发病初期用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7~10d/次,连续3~4次。

(3)灰霉病:发病初期用40%嘧霉胺悬浮剂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

(4)根腐病: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窝,移栽后2-3d灌1次,10d后再灌1次。

(5)炭疽病: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抗霉菌素水剂2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喷雾,每隔7~10d喷一次,连喷3~4次。

(6)轮纹病:发病初期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7)疫病:发病初期用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000~12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预防;若田间已发现中心病株,则选用治疗性药剂进行防治,用50%氟啶胺悬浮剂1000~1200倍液,或68.75%氟菌 ·霜霉威600~800倍液,间隔7~10d/次,防治2~3次。

(8)白粉病: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9)叶霉病: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10)白绢病:发病初期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茎基部土壤喷雾防治,7~10d一次,连续2~3次。

(11)褐斑病:发病初期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剂500倍液,或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12)枯萎病:发病初期用72%霜脲氰·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⒀10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13)细菌性叶斑病、疮痂病、软腐病:发病初期用72%农田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7%春雷霉素+氢氧化铜复配剂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14)青枯病:发病初期用72%农田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47%春雷霉素+氢氧化铜复配剂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或88%水合霉素可溶粉剂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兑好的药液300~500ml,7~10d/次,连续灌2~3次。

(15)病毒病:从苗期至成株期做好避蚜防蚜工作,结合喷施叶面营养剂混喷黑皂或肥皂(0.1%~0.2%)以钝化毒源,可减轻危害。见病后可挑治或普治,喷施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 000倍液,或8%宁南霉素水剂800倍液,7~10d/次,防治3~5次。

(16)茶黄螨:害螨点片发生(株螨率达5%)时,用15%哒螨酮乳油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17)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18)烟青虫:卵孵化盛期至2龄幼虫盛期用5%氟虫脲乳油2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3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19)棉铃虫:卵孵化盛期至2龄幼虫盛期用5%氟虫脲乳油1500倍液,或2.5%多杀菌素悬浮剂1 000倍液,或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

(20)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利用害虫3龄前具有群聚性这一习性,在3龄前,晴天的傍晚后防治,用20%虫酰肼胶悬剂1000倍液,或10%溴虫腈悬浮剂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5~7d后补施1~2次。

(21)白粉虱: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22)小地老虎:又叫土蚕,幼虫日夜在植株上取食,喜食嫩叶,夜间出土活动,食量大,尤以一二代幼虫危害严重,在防治上用90%敌百虫晶体0.5kg溶在2.5~4kg水中,喷于50~70kg的菜叶或鲜草上,傍晚撒在辣椒地中诱杀。

(23)蝼蛄、金针虫、蟋蟀:在低温、较粘的土壤中发生较多,主要危害幼芽、幼苗、幼根,可用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进行灌浇。

(24)蛴螬:幼虫为害萌发的种子,咬断幼苗的根、茎,造成缺苗断垄,且咬断的根茎断口平截整齐。成虫喜食叶片、嫩叶、花蕾。可用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进行灌浇。

①辣椒苗床化学除草:

选用下列药剂(加水40~50kg,在辣椒播种后出苗前均匀喷雾于土表,土壤湿度大有利于提高防效):72%异丙甲草胺乳油75~100ml/667m2,或48%氟乐灵乳油100~150ml/667m2,或33%二甲戊乐灵乳油100~120ml/667m2。

②辣椒移栽田化学除草技术

选用下列药剂(加水40~50kg,在辣椒移栽前均匀喷雾于土表,土壤湿度大有利于提高防效):48%地乐胺乳油200~250ml/667m2,或50%萘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l00~200g/667m2,或48%甲草胺乳油150~200ml/667m2,或33%二甲戊灵乳油150~200ml/667m2,或24%乙氧氟草醚乳油20~30ml/667m2。

③出苗后茎叶处理:

禾本科杂草3~5叶期,每667㎡选用10.8%高效吡氟氯禾灵乳油20~40 ml/667m2,或10%精恶唑禾草灵乳油50~75ml/667m2喷雾防除。

参考文献

[1] 曾昭慧.植物医生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2] 王映山,曹建华,李少武.色素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新疆农垦科技,2011(5):27.

[3] 黄志农,文吉辉.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操作规程[J].辣椒杂志,2014,12(1):28-29.

[4] 沈静,何文娟,姚久琴,等.扬中市保护地辣椒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J].农业装备技术,2015,41(5):35-37.

猜你喜欢

发生特点绿色防控辣椒
辣椒之争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究
我的办法我知道
卖辣椒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