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营泥塑 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

2021-09-15文化产业李嵋屏

文化产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凤翔泥塑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记者 李嵋屏

凤翔县城关镇六营泥塑村地处县城东南4公里处,辖五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530户,2052人,耕地2095亩。全村现有泥塑生产户300多户,从事泥塑产业的劳力达75%以上,生产的泥塑产品远销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量350多万件。该村是全县确立的“一村一品”示范村和规划建设的八大产业园区之一。

六营泥塑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留存最古老、最具特色的民俗产业之一。

泥塑作品《牛气冲天》

近年来,六营村按照“彰显特色、创新产品、开拓市场、能人带动”的发展思路,利用当地粘土资源,组织引导农民群众将传统特色与时代特点相结合,制作形成了以“简洁、艳丽、夸张、传神”为主要特点的5大类200多个六营泥塑产品,其构思新颖、造型美观、形象逼真,熔奇异、热烈、大气、典雅于一炉,艳而不俗,清新隽永,深受人们喜爱,成为凤翔民俗文化艺术的瑰宝。该村生产的泥塑产品“平安马”、“富贵羊”、“福寿猪”连续三年分别被国家邮政总局选为生肖邮票主图案;2006年,凤翔泥塑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六营村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1年六营村被省旅游局评为陕西省首批乡村旅游示范村。

源远流长的六营民俗文化、精细严格的生产制作工艺、夸张艳丽的泥塑外观形象,给六营泥塑增添了神奇美妙的色彩。为了做大做强六营泥塑产业,吸引更多中外游客前来参观选购,该村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胡深为品牌,以省级非遗传承人胡新明先生创办的“西府民俗艺术博览园”为依托,积极传承泥塑技艺,壮大泥塑产业,使祖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了兴村富民的支柱产业。

在凤翔六营村泥塑绝活展演现场,人头攒动,十分热闹,游客市民纷纷驻足围观欣赏泥塑艺人们的精彩绝活展演。只见泥塑大师们坐在展示台前胸有成竹,擀泥饼、入模具、上白粉、线描、上色……一会儿工夫,活灵活现的泥塑作品便呈现在观众面前,观众无不拍手叫好。

据了解,此次泥塑绝活展演活动邀请了广东大吴泥塑、河南浚县泥塑、北京兔爷泥塑、山东菏泽泥塑、凤翔泥塑等20家全国非遗泥塑传承人代表现场限时制作泥塑作品,展示绝活技艺。

泥塑作品

泥塑作品

为泥塑作品上色

“之前就听说凤翔六营村的泥塑做得好,名气大,借这次邀请展来凤翔交流学习,真是收获不小。”来自山东菏泽的泥塑大师赵东民对参加第九届宝鸡市文化旅游节·凤翔泥塑文化艺术展演活动颇有感触。

“做工真是精巧,线条细腻,一块儿大泥巴在人家手里捏一捏,就变得有模有样。而且色彩搭配特别讲究,太美了!”来自乾县游玩的张梅对泥塑制作技艺赞叹不已。在问起凤翔泥塑的特点及以后发展时,泥塑大师胡新明给出“凤翔泥塑粗狂夸张、浑圆古朴,造型上吸取保留秦汉陶俑和石刻造型特点;凤翔泥塑把传统的部分做成经典,再用创新引领产品走向大众市场是发展的大方向”。

“每个周末都有大量学生来这里参观学习、动手制作,有的是凤翔本地的,有的来自宝鸡,也有的来自西安,西安的一些高校学生也在这里挂牌实习。”在展演现场,泥塑大师胡深的后人胡小红谈起六营泥塑的传承发展状况时,欣喜地说,自己的孩子以及村子里的孩子从小受泥塑文化熏陶,大多数孩子从小就开始接触学习,有的孩子年龄不大,但已经做得相当好了。

泥塑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凤翔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时期,流传民间三千年之久,是至今中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其夸张传神的造型,简洁艳丽的色彩在全国众多民间泥塑中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深受人们喜爱。

透过这样一种带动与传承,相信六营泥塑会得到更好的弘扬与发展。

猜你喜欢

凤翔泥塑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宋金时期陕西凤翔府榷场位置略考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凤翔探索“提醒制”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董福宁与他的泥塑世界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