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甜樱桃桃红颈天牛防治技术

2021-09-14曹红

新农民 2021年3期
关键词:防治技术

曹红

摘要:简要介绍桃红颈天牛在山东肥城甜樱桃园区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指导甜樱桃生产。

关键词:甜樱桃;桃红颈天牛;防治技术

潮泉镇隶属于山东省肥城市,以林果产业为主,果树面积2133.33hm2,其中甜樱桃面积1066.67hm2,占50%,平均产600kg/667m2,收入1万元/667m2,经济效益可观。但由于品种老化、树龄时长,特别是桃红颈天牛危害严重,幼虫危害树木韧皮部和木质部,形成弯曲的孔洞,危害部位隐蔽,防治困难。老树、幼树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危害严重的可造成死树,影响当地甜樱桃的产量及品质,严重制约潮泉镇甜樱桃产业可持续发展,急需重点防治。笔者为镇农业技术人员,多年来关心关注经济林生产发展和相关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本产区甜樱桃桃红颈天牛发生规律,并提出安全高效的防治技术。

1  形态特征

桃红颈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劲天牛属。成虫体长28~37mm,黑色,颈部棕红色,前胸两侧各有一刺突,背面有瘤状突起。幼虫乳白色,老熟幼虫略带黄色,不同龄期幼虫大小不同,老熟幼虫体长40~50mm。卵为长椭圆形,长6~7mm,乳白色。蛹淡黄白色,长25~35mm,裸蛹,羽化前黑色。

2  危害症状

主要为幼虫在树干或主干皮下蛀食,危害木质部,形成弯曲的孔道,孔道口及内部常堆满虫粪。初孵幼虫向蛀道外排泄红褐色极细粉末木屑状粪便,肉眼不易观察,后期老熟幼虫蛀孔外排有大量红褐色木屑,堆满孔外树干和地面,受害植株由于水分和营养供应受阻造成树体衰弱,严重时可造成树干镂空致死。

3  发生规律

3.1  发生部位

幼虫主要危害树干基部距离地面5~50cm范围,虫孔数量占73%;树干50~100cm高度,虫孔数量占25%;100cm以上枝干虫孔数量占2%。虫孔多集中在枝干背下、背阴面。

3.2  发生时期

在山东肥城地区,桃红颈天牛每2年发生一代,7~8月份卵孵化,即钻入树皮下,经韧皮部向木质部蛀食,以幼虫在蛀道内越冬。第二年春季3月中下旬开始危害,幼虫期1~2年,5~6月为越冬幼虫危害高峰期,7~9月份为幼虫危害高峰期,10月份幼虫进入休眠。老熟幼虫躲在6月上旬~7月中旬羽化,羽化成虫由专门的羽化孔钻出,即为出洞。6月中旬-~7月下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羽化后的成虫即可交配,交配后2~9d开始产卵,卵产于老树皮缝隙中,一般在近地面50cm内的主干上产卵量最多,每处产卵1~6粒不等,多数为1~3粒,成虫产卵时间多在8:00~18:00,产卵期15~30d,产卵期成虫有啃食桃果、吸食糖水等行为,补充营养。产卵后成虫死去。卵期7~8d,幼虫孵化后即钻入皮下危害。

3.3  成虫习性

成虫晴天正午12:00~14:00活动最盛,尤其是雨后正午阳光直射时,成虫活跃,交配产卵,或静息于枝干。成虫寿命较长达50~60d,对成熟度高的果实、糖醋液有趋性。

4  防治技术

4.1  农业防治

加强树体管理,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增强树势;合理负载,避免产生大小年现象,避免出现树体早衰;合理修剪,通风透光,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及时清理枯枝落叶、病果虫果,保持树干光洁,及时刮处老翘皮,防止成虫产卵;危害严重的树体,要及时伐处并烧毁,减少虫源。

4.2  物理防治

树干涂白:桃红颈天牛惧怕白色,成虫发生期,进行树干涂白趋避成虫。涂白剂可用生石灰10份,硫磺 1份,食盐0.2份,动物油0.2份,水40份调和而成,把树皮裂缝、空隙涂实,防止成虫产卵。

药泥涂干防治:用50%敌敌畏1份加水40份,搅拌均匀后与黏土混合成药泥,将其涂在有虫危害的树干表面,然后用薄膜包好,可将幼虫熏蒸致死。

糖醋液诱杀:桃红颈天牛成虫对糖醋有趋性,用糖5份,醋20份,白酒2份,水80份,将糖和水溶化在一起加热至沸,待糖液冷却后,再加上醋和酒混匀备用。6月上旬成虫羽化期,将制好的糖醋液倒入容器中(倒1/3即可),悬挂于行间树荫下,距地面1.5m高,3~5d加一次液体。

人工捕杀成虫:成虫发生期,可利用成虫喜欢正午活动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杀。用力摇动树体枝干,害虫落地,然后捕捉。

人工捕杀幼虫:对于蛀入树干内的幼虫,可选用头部有倒钩状的钢丝,插入蛀孔内,反复抽插,将幼虫勾出或刺死。

4.3  化学防治

(1)成虫防治:可在樱桃采收完毕,立即在枝、干四周均匀喷洒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2000倍液,有效期可达1个月以上。连喷3次。既可防治天牛成虫,又对其他食叶害虫和刺吸性害虫有防治效果。

(2)幼虫防治:可选则有熏蒸效果的50%敌敌畏800倍液、10%吡虫啉2000倍液、40%毒死蜱1000倍液、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200倍、磷化铝或磷化锌毒签,用注射器将药剂注射入有新鮮虫粪的虫孔内,用泥巴将虫孔堵死。可起到毒杀、熏杀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鹏,余德亿,姚锦爱,等.3中李树天牛识别、危害及其综合防控技术措施[J].生物灾害科学,2012,35(1):97-101.

[2] 彭月英.桃红颈天牛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0(6):140-141.

[3] 马文会,孙立炜,于利国,等.桃红颈天牛发生及生活史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7(22):247-249.

[4] 王越辉,白瑞霞,马之胜,等.桃园红颈天牛的发生与防治[J].植物保护,2015(6):25.

猜你喜欢

防治技术
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及防治技术
梨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及应用研究
凉山州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