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海港贝雷尼克贸易发展研究

2021-09-13刘金男郑洋洋

文教资料 2021年17期
关键词:海港红海

刘金男 郑洋洋

摘   要: 红海港口贝雷尼克,始修建于公元前三世纪的托勒密王朝,最初为运载战象的军事目的而修建。由于贝雷尼克海港优良的港口位置、罗马帝国时期通达的陆路、政府对港口的建设等诸多优势,它成为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贸易往来中不可或缺的中转港口。在瘟疫、政局动荡、泥沙淤积等因素下,贝雷尼克逐渐失去了印度洋—红海贸易往来中的地位,走向衰落,但它在东西贸易中发挥过的作用,并未消失。

关键词: 红海   海港   海上贸易

地理大发现以前,人类的文明交往早已小有成就。亚历山大东征本质上而言是东西文化间重要的交流碰撞。纵横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东征,极大地沟通埃及、西亚、中亚甚至印度的贸易。因此,早期的贸易往来得到极大的发展。长路途的陆上、海上贸易需要多方基础作为保障。在陆上,商人在中转城市买卖商品、休养生息。在海上,海港、中转站对于航海商人而言,更是远洋航行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修理海船,补充淡水、食物,买卖交易均需在中转口完成。新航路开辟前,阿拉伯海—曼德海峡—红海海域—地中海的基本路线是海商的不二选择。红海边港口兴衰交替,守护着往来船只。贝雷尼克(Berenike)就是早期红海贸易往来的重要港口,如今这座海港已经没落,对于现代人而言,贝雷尼克是一处遗迹。1994年—2001年间,美国特拉华大学联合荷兰莱顿大学对贝雷尼克遗址进行考古挖掘工作,贝雷尼克得以被现代人熟识。

一、贝雷尼克的建立及军事作用

贝雷尼克(Berenike),又名巴拉尼斯(Baranis),是位于红海西海岸的古老海港。在《厄立特里亚海周航志》中多次提到贝雷尼克海港:“拜莱尼克”,又名“穴居者(Troglodyte)之拜莱尼克”①(32)。公元前275年,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費城),在红海沿岸建立了一个航运港,并以其母亲——贝雷尼克的名字命名。托勒密二世修建新港的最重要原因是托勒密王朝对大象的需要。托勒密二世时代,托勒密王朝与北边的塞琉古王朝争夺地中海、爱琴海势力范围,两国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终于在公元前274年爆发了第一次叙利亚战争。在战争爆发前,运输印度大象的渠道已经被封锁,作为当时战争中重要的运输工具及作战工具,大象必不可少。托勒密王朝的统治者决定捕捉非洲象。从今天苏丹东部、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地通过特制的船只运输大象,贝雷尼克就是重要的中转站。贝雷尼克在之后托勒密王朝与塞琉古王朝之间的几次叙利亚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贝雷尼克海港的地理环境

促使托勒密二世选址贝雷尼克的原因是其地理位置。贝雷尼克属于当时托勒密王朝的统辖范围,贝雷尼克位于红海和东部沙漠的边界(23°54.62′N/35°28.42′E)。尽管可以选择靠北一些的位置,但是北部地中海盛行强北风,沿红海北上的船只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抗击强风。这一段运输会选择陆上,用篷车、骆驼等进行陆上运输。贝雷尼克有着重要的优势即天然且优良的避风港口,方便往来船舶装卸。

在每年10月至12月,有数条河流携带沙质在贝雷尼克附近流入大海。沙质河水流入大海,产生浑浊的水,阻止了近海珊瑚礁的生长,因此保证了贝雷尼克海港进出通道畅通无阻。但沙质河流汇入大海,也造成了贯穿整个贝雷尼克的历史问题,几个世纪以来的大量泥沙被冲到港口盆地,最终淤积,对于承载大流量商贸船只的贝雷尼克而言,可以说是其致命缺点。

三、贝雷尼克的商业活动

1.运输路线

从公元前一世纪港口修建后,贝雷尼克就成为印度、斯里兰卡、阿拉伯和上埃及之间贸易的转运点之一。大量的埃及物产经由尼罗河水运至科普托斯(Coptos)一地,从科普托斯陆运到上述两座海港。停留在泊地的船只满载货物驶向波斯和印度地区,甚至更遥远的东方,返程亦是如此①(32)。返程中,将来自印度洋的商品经由红海运输到贝雷尼克海港,将商品装载至骆驼运输队,行走陆上线路,到达尼罗河科普托斯港口。货物搭载河船,从科普托斯港口起航,一路北上运到亚历山大海港。此时货物再次经过中转,由河船换为海船,从亚历山大海港起航,运往地中海。在诸多可以寻找的史料文献记载中我们发现,贝雷尼克海港在海洋贸易中更多扮演中转站这一角色。“如果要从厄立特里亚海沿岸的诸多予以授权商港中起航,那么首选便是埃及境内的穆奥斯港,自此出发,沿着右岸航行1800斯塔迪昂到达拜莱尼克港。这两座港口均位于厄立特里亚海的海湾之处,属于埃及的边缘地带”①(16)。在《厄立特里亚海周航志》中记录,在厄立特里亚海(范围大概在今红海)起航是从穆奥斯港,沿今红海西海岸一路航行,行走1800斯塔迪昂的距离。按照“1斯塔迪昂约等于180米”计算,大约沿岸航行324公里,到达贝雷尼克海港。

2.商贸时间

当航海者们发现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规律之后,开始利用洋流规律节约时间、缩短运转周期、节约人力、减少航海事故等优点出海。因此,从红海沿岸港口出发的船只向红海南端的港口行驶,时间主要集中在7月—9月,多数船只起航会选择在8、9这两个月份。10月份左右船只到达印度半岛,采购货物准备返程。12月初至次年1月中旬,船只从印度半岛启程,在次年的2月,部分船只可到达贝雷尼克海港。在卸货、整理物品之后,运往亚历山大港,到达时间在次年8月⑤(56)。基本上1年为一个周期,商队在印度洋、红海之间穿梭。

3.商贸物品

公元前30年托勒密王朝兵败罗马,整个埃及成为罗马的行省,包括贝雷尼克等海港皆由罗马管辖。贝雷尼克和其北部的穆奥斯港同为罗马帝国埃及行省进行东方贸易的前哨。根据考古资料,托勒密时期从南阿拉伯的贸易,或从印度洋的其他地方经南阿拉伯转运,商贸物品有木材、香料、纺织品等木材,成为商品被运往红海。柚木因经海水侵蚀和太阳暴晒却不会受腐弯曲的特点成为贸易的优质木材。柚木的运输并非仅仅直接运输原木材,还有成品的二次利用。从印度航行至的海船是由柚木制成的,在抵达贝雷尼克海港后,船只需修理,船体受损的柚木会成为建材、棺材的木料。除了印度生产的柚木外,还有耶路撒冷松树、橡树及软木等。这些木材可用来制作家具、木架、瓶塞等。

相较于木材较大的体积,体积较小且单价更高的香料在运输中占据了位置。埃及人对于香料的使用历史较为悠久,在木乃伊的制作中会利用香料防腐。在宗教、医疗、饮食中都少不了香料的存在。香料在埃及、地中海地区有着广阔的市场。在1999年对贝雷尼克遗址的考古挖掘中,发现了面积广且多的黑胡椒。一处公元前1世纪修建的院落里发现了两个印度烧制的陶罐,其中一个无盖陶罐装满了胡椒粒,约有7.55公斤⑨(224)。因长胡椒(荜拨)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感染霉菌,导致变质,所以,易于保存的黑胡椒粒在远航运输中更受青睐。在印度与地中海贸易过程中,黑胡椒被称为“黑金”。除了胡椒之外,商贸的香料还包括乳香、没药、菖蒲、藏红花、桂皮、肉桂等。

4.统治者对商贸的管理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根据文献记载看出,在红海、印度洋边上的国家能从这场远洋航海中获取巨大的利润。对货品征收的税费、管理费及因服务航行者沿海居民挣取财富的人更是数不胜数。贝雷尼克海港的税收也是托勒密王朝经济收入的重要的一部分。托勒密政府对进口货物征收重税,有的情况下税率为进口货物价值的25%至50%⑥(121)。经由贝雷尼克海港的商业贸易既由托勒密王朝官方控制,又有私人从事商贸活动⑧(233)。目前有记录显示,Arkhippos(托勒密的统治者)曾对5个商人进行有利息的贷款,这五名商人从事的商业贸易是香料,这里可以间接证明托勒密王朝对私人香料贸易的支持。

罗马帝国设立的抽税官的官职是“四分之一的关税征收者”。因此,为了保障税收,减少政府对收税活动的开支,政府经常向农民拍卖征收关税的权利⑦(132)。这一措施既可以保障托勒密政府的贸易税收,又可以减少政府在进行税收时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和消耗。

罗马道路扩张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及经济方面的原因等②(78)。享誉盛名的“罗马大路”不仅仅服务于罗马管理辽阔的疆域,还方便了罗马时期的商业贸易。对于往来贸易中的巨大利润,罗马统治者也会通过军事保护收取来往商队的费用。除在修建道路上增加巡逻队保护往来商队以外,还会增派1名—2名骑兵一路保护商队,减少商队的钱财损失。這些士兵在日常护送的同时,会以个人身份购买商品自用或者贩卖,从中赚取差价。

四、贝雷尼克海港的建设

沿海港口和市镇的建设和管理使之成为海上贸易的流通基地和物质保障。一方面,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其运营的前提③(47)。在贸易往来中,各个港口作为中转港,港口的设施建设存在保障作用。在贝雷尼克红海进港处有一座灯塔,方便船只准确、顺利进入港口,进港即为码头。当前对贝雷尼克考古研究成果中,还未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贝雷尼克生产、修理船只。但在贝雷尼克托勒密时期工业区遗址的西部,发掘出一根长约20cm的铁钉、零散的小钉子及铅板,这些配件均用于船只的修理、翻新。从印度到达红海,运送货物的船只在经历激流、强风后,船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对船体的修整可以更好地保证下一次的顺利航行。

埃及的地表水主要为尼罗河,这一地表水惠泽的区域有限。埃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埃及东部区域属于沙漠地区,全年降水量仅有25毫升—40毫升,依靠降水无法满足这一区域的用水需求。贝雷尼克位于埃及东部沙漠地区,开采地下水在这里并不具有可行性。但港口发展、商旅流动离不开淡水的补充。航行的商队起航前可以根据船员人数及航行的天数携带足量的淡水,在停靠目的地时进行二次补充淡水。在自然因素下无法获取淡水的贝雷尼克,需要通过人工运输保证淡水供应,贝雷尼克储水设施主要为蓄水池。为了在帝国全境普及水道,罗马中央政府派遣专家到各地进行技术指导④(105)。在贝雷尼克西北7.2公里的地方挖掘出一个长达2米三角形状的石块,这块石头上刻写的日期约在公元76年—77年,其他文字表明这里是蓄水池,为贝雷尼克海港到尼罗河之间陆路上的行人提供饮用水。在贝雷尼克港也有大型水箱,水箱补水的方式可能是通过人工运输,将饮用水装在皮制水袋里,通过骆驼等牲畜进行运输。

五、贝雷尼克的陷落

在罗马时期,贝雷尼克的商业贸易大大超过托勒密时期,公元一世纪达到顶峰。在公元二世纪时,繁荣得到延续。但是这种繁荣并未持续多久,公元166年,西罗马帝国出现天花,对贝雷尼克海港甚至是埃及乃至整个罗马帝国而言都是沉重的打击。三世纪包括埃及在内的罗马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持续的政治叛乱和经济动荡,这种情况不利于商业活动。除此之外,在整个三世纪,阿拉伯南部国家之间及阿比西尼亚和阿拉伯南部国家之间的战争也对贝雷尼克港和其他红海港口的海运贸易产生了不利影响。

从四世纪中叶开始,贝雷尼克港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复兴,一直持续到五世纪。到六世纪中叶,贝雷尼克再次没落,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之中。在古代海上贸易中,从印度洋到红海,从红海到地中海,贝雷尼克只是一众港口城市的一个例子,但是仍具有代表性。因贸易而生,成为贸易的中转站;受到政治、社会动乱的影响,贝雷尼克在贸易中的地位受到挑战。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贝雷尼克的存在如同机器上的一枚螺丝钉,渺小但必不可少。正是因为这一座座内陆沿海城市如同接力棒一般,一棒传一棒,一城传一城,这场历史的“接力赛”才能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庞纬.《厄立特里亚海周航志》译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16-32.

[2]冯定雄.罗马道路与帝国统治[J].河北学刊,2011,31(02):77-81.

[3]王坤霞,杨巨平.流动的世界:《厄立特里亚航海记》中的海上贸易[J].西域研究,2017(01):37-48+148.

[4]张尧娉.古罗马水道研究的历史考察[J].史学月刊,2020(07):105-115.

[5]郝鹭捷.罗马帝国时期印度洋的海上贸易[J].世界海运,2013,36(08):53-56.

[6]White S. Pipes Daniel. Slave Soldiers and Islam: The Genesis of a Military System[M].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1.

[7]Afaf Lutfi Al-Sayyid Marsot. A History of Egypt from the Arab Conquest to the Present[M]. 2th e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8]William Gervase Clarence-Smith. Islam and the Abolition of Slavery[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9]Steven E Sidebotham. Berenike and the Ancient Maritime Spice Route[M].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11.

猜你喜欢

海港红海
春天的小船
从芜湖是否海港看信用证审单标准
红海行动——玩转战术
第七章 炙热的红海
海港清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