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汤药温服不刺激肠胃

2021-09-13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温服汤剂中药

在临床工作中,中医师开好中药处方后,患者问得最多的就是:“大夫,这个药怎么喝呀?”这看似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实际上正确服药的细节有很多,如果不加注意,轻者药效大打折扣,重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其中,汤液的温度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

1.温服:一般汤剂宜温服,温度在35°C左右,以接近人体体温为宜。一方面不至于因温度过高而烫伤口腔、食道及胃肠黏膜;另一方面温服与肠胃温度大致相符,减少因药液偏冷偏热对胃肠产生刺激而引起呕吐或胃脘不适等症状,有利于药物吸收。

一般药性平和类药及补益类药均适合温服,保证其较强的补益作用;一些对胃肠道刺激较大的药物,比如瓜蒌仁、乳香等,温服能减轻刺激,起到治疗目的。温服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服用方法,如开方医师无特殊要求,一般采用温服。

2.冷服:將煎好的中药汤剂放凉后再服用。一般来说,用于热证、偏寒凉的药宜冷服,如清热解毒药、清热剂、祛暑剂等;寒证病人用热药时宜冷服,以防格拒(饮入即吐);有收涩固精止血功效的汤药宜冷服,治疗呕吐病人也宜冷服用药。

3.热服:将煎好的中药汤剂趁热服下。一般来说用于寒证偏温热的药宜热服,,如风寒感冒。尤其是恶寒无汗时,应在可承受范围内热服,并在服药后盖上被子捂出微汗,以达到发汗散寒的目的。此外,祛寒剂、祛痰剂、理气类药宜热服,具有活血通络以达筋骨的药宜热服;真热假寒患者,亦宜寒药热服。

4.儿童用药宜温服。中医认为,儿童属稚阳稚阴之体,采用温服为好,一般温度在20°C至30°C为佳。不可冷服,否则易伤其阳气,日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伤其脾胃,引起腹痛。

最后提醒的是,以上仅是中药服用过程中药液温度选择的一般原则,具体在临床应用时,以医生的医嘱为准。

(摘自《长寿养生报》)

猜你喜欢

温服汤剂中药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痛风试试薏苡仁桑枝核桃饮
中药加糖不科学
喝中药不是越烫越好
中药汤剂煎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给中药配上图,萌翻了
中药夹心面条
治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