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技站长王贵满十几年给黑土地“盖被子”

2021-09-13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35期
关键词:梨树县黑土黑土地

吉林梨树是产粮大县,也是王贵满的家乡。这里是典型的东北黑土区,风调雨顺,土地肥沃。1983年,王贵满从延边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先到县农业局工作,一年后来到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1996年担任站长。

王贵满是个爱琢磨的人。技术推广工作做得不错,年年和土地打交道的他发现,东北粮食产量虽然节节攀高,但是过度开垦和大量化肥的使用,让黑土地越来越“瘦”、越来越薄。2000年春耕前,一场罕见的狂风过后,地里的黑土被卷走厚厚一层。王贵满心疼得要命:“黑土没了,用什么打粮食?”从此以后,如何保住黑土成了他的一块心结。只要有什么技术能保护黑土地,他都要试试。

2007年秋季的一天,在梨树县一家小饭馆,有四个人坐在一起吃饭闲聊。他们是现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张旭东、现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关义新、时任梨树当地一家农机生产企业负责人苗全,还有一位就是王贵满。

2006年,张旭东从国外学成归来,想在吉林找块试验田研究保护性耕作。王贵满与他一拍即合,帮助他在梨树县高家村建了15公顷的试验基地。

2007年秋,张旭东来梨树看地,恰逢关义新来搞种子试验,通过王贵满,两位国字头专家和两位梨树人凑到了一起。四个人在小饭馆里海阔天空地闲聊,聊着聊着就讲到了沙尘暴、黑土退化,刚从国外归来的张旭东还提起欧美以秸秆还田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四个人年龄相仿,都是40多岁,书生意气,越聊越兴奋。

王贵满提出,要整就整最先进的,向国际标准看齐。张旭东负责提供技术和实施效果监测,关义新对农机具感兴趣,和苗全一起做免耕播种机械,王贵满负责推广示范……

欧美国家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机械设备先进,保护土地可以休耕、轮作,一年不产粮不是啥大事。而在東北,土地都分散于农民手里,家家户户的收入都指望着土地,突然改变千百年来的耕作方式,没人敢开这个头。要等农民想通,不知得等到猴年马月。王贵满一出手就不走寻常路。他率先找到当地种粮大户杨青奎,拍着胸脯给他画了个“大饼”:“你按我说的做,我担保你一垧地多收2000斤。”在杨青奎眼里,王贵满是个有本事的人,认识很多大专家,再加上“多收2000斤”的诱惑,不由不心动。说通了杨青奎,他又去“忽悠”当地的种粮大户卢伟。卢伟的合作社规模较大,但是还差点名气。王贵满给他画了个更大的“饼”:“你好好干,将来肯定有领导来你这儿参观!”

就这样,连“画饼”带“忽悠”,试验由点及面,一点点开展起来。通过给黑土地盖“被子”,试验地块1公顷土地比过去节本增效2000多元,年增产2000多斤;秸秆全覆盖免耕5年后,表层土壤有机质增加20%左右,每年每公顷可减少土壤风蚀量800多吨……这种保护性耕作技术被称为“梨树模式”。

其实,当了20多年的农技站长,王贵满不是没有机会提拔。由于在岗位上表现出色,县里曾想提拔他到农业局当领导,他没干。“一直踩在土地上干活,我爱种地,也只懂种地。”他说。也有科研院所找他去搞研究,他也没干,他说自己英语不好,搞科研没有更大的上升空间。他就安心做个站长,踏踏实实种地。

别看只是一个县的农技站长,他可是首批原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专家。在站里,他很重视提高大家的业务水平。小小的县级农技站卧虎藏龙,一共有三位二级研究员,三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放眼全国的基层农技站,这种人才辈出的情况也属罕见。

“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就得好好保护黑土地。‘梨树模式完全推广开,还需要一段时间。”王贵满掰着手指认真地说,“再说,吉林省提出要做现代农业排头兵,梨树是试点县,咱拿着国家的工资,就得有点担当。”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9.1)

猜你喜欢

梨树县黑土黑土地
如何打击盗土
绥化
我国首部东北黑土地白皮书为“用好养好”黑土地提供科技支撑
黑土地保卫战
《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施行
黑土公公
搭建农机深松整地平台保障农机作业质量
黑土地上稻花香
发展土地规模经营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推进梨树县现代农业建设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