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曙群:航天强国追梦人

2021-09-13范文超

作文·初中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月球车班组研制

范文超

2 0 2 0年1 1月2 4日凌晨4时30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也是在当天,参与嫦娥五号探测器研制工作的王曙群,作为新评选的全国劳动模范代表,站在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成为全国瞩目的职工“明星”。

王曙群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 4 9厂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先后参与神舟、天宫、天舟、嫦娥等型号航天设备的科研生产和发射任务。30多年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默默坚守在航天装配一线,被誉为“航天强国追梦人”。他曾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道德模范”“最美职工”等称号。

用忠诚铸造航天重器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王曙群工作室墙上的这句话,昭示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航天技师心系航天、矢志报国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1 9 9 6年,对于王曙群而言,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年,厂里破格选拔他参与对接机构研制生产工作。这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将一生奉献给伟大的航天事业,用忠诚铸造航天重器。”王曙群暗下决心。

对接机构,是实现空间飞行器间在轨机械连接、建立航天器联合飞行的组合体和安全分离系统。但当时,对接机构的研制刚刚起步,有的只是资料上的只言片语和模糊图像,要做成什么样子、怎么做,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设计师们拿出思路方案,王曙群就带领团队根据方案进行加工制作。

通过不断地试验、摸索,王曙群帶领团队攻克一个个难关。在一次分离试验中,测试人员发现对接机构的分离姿态与设计要求产生较大偏差。经过反复核算和评审,发现问题可能出在生产装配环节。为了查明故障原因,王曙群几乎陷入了魔怔,走路时想,睡觉时想,吃饭时想。面对家人的不解和抱怨,王曙群一脸严肃地说:“这是国家任务,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

最终,王曙群发现钢索在大载荷传动下会变长、张力下降,导致锁钩无法实现同步解锁。他提出改变钢索旋向以及对钢索进行预拉伸处理的工艺方案,调整工艺方法,解决了长期困扰对接锁系同步性协调的难题。

2 0 1 1年1 1月3日,王曙群带领团队在浩瀚宇宙创造了一个“中国传奇”: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演了一场完美的“太空之吻”表演。这标志着继掌握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后,我国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从接受研制任务到交会对接成功,王曙群和他的团队用了整整1 6年。

用创新诠释工匠精神

对接机构,在飞船之间就如同人体的大动脉,一根根管路就像皮肤下的毛细血管,由于缺少“血小板”的凝血功能,一个不经意的裂痕就可能让所有的努力化为泡影。

为确保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任务圆满成功,王曙群立下誓言:一定要把核心技术紧紧掌握在中国航天人手里。

王曙群静下心来,反复研究、探索,一个全新的想法浮现在脑海里:为防止管路出现裂痕,将原来两个截面“面对面”的焊接方式,改为“管子套管子”的方法。这样,不仅解决了“堵塞”的风险,还大大提高了焊接速度和质量。

很快,王曙群带领团队通过各项试验认定了最接近技术要求的5组材料,并将这5组材料分别小批量生产出1 0个样件。经过5 0个样件的焊接试验和性能测试,一种全新的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技术被运用到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管路焊接后焊缝的性能和气孔质量均得到大幅度提升。

2 0 1 8年,该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王曙群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首位登上最高领奖台的“蓝领”。他用航天人精益求精的创新意识诠释了工匠精神,实现了由“制造”向“创造”的转变。

30多年间,王曙群牵头研发了5 0多台(套)专用装备,使对接机构总装周期从3个多月缩短到4 0天,装配可靠性有效提升;同时,他还完成了1 5篇论文,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成为对接机构技术国家专利的主要发明者之一。

用责任培育航天新人

随着航天研制任务逐年增加,王曙群清醒地认识到,为航天带出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年轻队伍迫在眉睫。

2 0 0 4年,中国启动了探月计划,并命名为“嫦娥工程”,中国人开始迈出月球探测的第一步。2 0 0 5年,对接机构研制进入关键时期。这时,王曙群所在的班组接到“玉兔号”月球车研制工作的新任务。如何做到对接机构和月球车研制“两同步”“两不误”,王曙群想到的是给年轻人压担子。

2 0 1 0年,夏巧伟大学毕业后应聘到1 4 9厂。一进厂,他就被分到王曙群的班组。刚进班组时,夏巧伟有点怕王曙群,感觉他表情严肃、对工作要求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夏巧伟渐渐发现,王曙群严肃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细腻的心。

在月球车试验阶段,需要对其进行环境模拟试验,篮球馆般大小的实验室地面由火山灰堆积而成,月球车需要模拟“月面”移动、爬坡、越碍、拍照、土样分析等多项试验内容。由于火山灰模拟的“月面”土质松软,人一踩上去就会使得周围尘土飞扬,试验人员必须全副武装——佩戴防尘口罩、护目镜、橡胶手套,穿上防静电服等。

面对恶劣的试验环境,王曙群每次都说:“我先试试。”一天下来,他脱下装备,笑称自己像个煤矿工人……师父的言传身教,夏巧伟和同事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立志要做一个像王曙群一样的航天人。

如今,通过“特级技师+青年技能人员”合力的方法,王曙群为团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新鲜“血液”。正因如此,王曙群所在的班组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唯一一个技师比例突破8 0 %、“双师”(技师、工程师)比例达到1 8 %的技能型班组。

(摘自《党建》2 0 2 1年第1期,稍有改动)

猜你喜欢

月球车班组研制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可重构载人月球车设计
“4+1”班组运行见实效
玉兔号月球车正式停止工作
一种轻型手摇绞磨的研制及应用
创建“放心满意班组” 打造精品班组品牌
接地线通用接地端的研制
二代证高速电写入机的研制
卓越绩效班组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137Cs稳谱源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