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元素在主题商业空间展示中的应用

2021-09-12刘思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昌江红棉商业空间

刘思源

摘 要:在当前国际化飞速推进的过程中,探寻能体现地域文化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空间形态,是当前设计师要完成的首要任务。文章探讨融合地域文化传统与现代元素的一種设计手段并总结其应用价值,以此来改善地域性特征日益趋同的现状,从环境心理学及地域文化特征出发,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城市形象塑造及地域文脉的转译传达,提出通过地域文化元素在商业空间展示中的应用,提升区域文化输出以及区域文化自信。

关键词:地域文化;元素;商业空间;展示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会展设计的本土化路径研究”(17YJC760018)、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学科共建项目“空间对话——新媒体环境下会展设计中的本土化实践与环境体验研究”(GD16XYS04)研究成果。

由于国际化的飞速推进,商业广场逐步标签化和商品化,脱离本土的文化内涵,各地的建筑风格愈加趋同,千篇一律的空间逐渐失去本身地域可识别性。因此,为了让地域文化元素得到传承,民族语言得以延续,对地域文化应用开展研究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在此背景下,商业空间与展示设计应立足于地域文化,基于功能性、美观性及环境的整体性等来强调文化性,力图深化文化、生活与空间的内在关联。

一、地域文化与商业展示空间的关联性

在地域文化语境下的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主要在于文化理念的创新,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融合,以及在开展商业活动时对地域文化精髓的吸收和地域语境的展示,在满足当代消费者购物需求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材料解读地域文化特征,赋予传统地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新的内涵。运用地域文化彰显商业展示空间的文化精髓,并赋予商业展示空间个性化特征,在满足受众群体审美需求的同时,创造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

二、案例分析——以海南昌江红棉广场

商业空间设计项目为例

(一)项目背景

红棉广场位于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昌江大道与红棉西路交口,总用地面积50亩,商业建筑面积5.2万m2,在昌江“2小时经济生活圈”内。红棉广场现主要对外交通要道为S311和G225,2小时以内车程可到达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洋浦港及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等交通要塞,1小时生活圈内景区林立。通过实地调研,记录场地环境相关的图像信息与资料,并根据改造对象的定位进行分析、策划,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

(二)设计概念

在设计过程中,从众多元素中确定一种或一组最能够代表地域文化且是高影响因子的设计元素。其元素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作用于商业展示空间。在显性方面:将经过提炼的黎苗文化装饰符号应用到商业展示空间的公共装置中,例如外摆、墙绘、雕塑等。在隐性方面:通过融入传说典故,延续并传承黎苗文化下的深层文化底蕴和民族语言,在展现黎苗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使消费者感受到城市人文情怀的地域空间形象。

黎苗文化作为昌江文化的核心文化,其文化内容最能够代表昌江的地域文化特色。而驰名于世的黎族织锦则是昌江地域文化的代表艺术,因此,本设计选取昌江黎族织锦图案作为切入点,运用传统符号提取法来提取黎族织锦图案元素,再通过重组将传统图案与现代声光电技术相结合,重新构造出潮流图案形式并应用到空间中去,最后结合昌江的大力神等传说,使用内容提炼法来营造空间氛围意境,丰富民族语言、文化情怀等。

(三)设计深化

1.设定文旅景点,打造黎苗文化IP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的体验是由物理场与心理场构成的心物场来完成图形整体的力场互动关系判断,即人会在物理力的诱导下对应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基于该理论,将商城改造为景点,打造海南首家以“醉美木棉红、浓情黎苗风木”为主题的海南黎苗主题文化旅游商城。运用现代声光电技术,重点建设木棉红喷泉广场、清凉灯光秀、黎乡梦游时光长廊、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餐饮文化体验等景区。规划不同的旅游线路,精心讲述黎乡故事,重点推介黎乡形象,增加商业展示空间场景的互动体验,以此来增强游客的观赏性体验游玩,在满足游客商业需求的同时,使其对海口地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外部空间的大面积木棉喷泉广场,配有特色照明和环绕式水幕,为文化体验、活动策划等多种商业文化活动提供了理想场所。

2.多媒体产业相结合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者对网络的接触与消费方式的改变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营销模式,因此商业空间的应用与展示也必须与时俱进。在媒介整合层面,需将数字化营销与传统空间营销进行整合,建设“同利·云商城”,在红棉广场实体商城的基础上,搭建网上电子商务平台,在建筑空间作为新的通讯手段出场,实现了人与空间、环境的交互,并进行市场宣传、展示、设计等,充分运用社区媒体、移动媒体等将地域文化进行社会化传播。媒介整合的优势即让消费者在互动体验消费中认知地域文化,并成为当地文化的忠实“粉丝”,主动传播地域文化。更重要的是,数字媒体技术在特定的环境中不仅拥有体现影像媒体的作用,而且也是刺激消费者五感和行为的手段方式。

3.打造神话传说主题性

当地文化大多是几代甚至几十代人苦心经营的产物。它历史悠久,流传着许多充满神秘和传奇色彩的神话传说。通过神话传说设定故事主题,吸引消费者眼球。在此基础上注重民族性设计,通过公共形态充分展示当地独特的商业氛围和特色,通过现代空间设计向消费者展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城市人文情怀的商业展示空间形象。

总体来说,即要创造一条“三态融合”的道路,即黎族、苗族文化遗产的文化脉络和精神风貌,黎族、苗族文化遗产船屋建筑和器皿的物质形态,以及符合现代需求的消费方式的有机统一。以民族文化为基础,保留民族文化精髓,增加展示空间的商业形式功能,使昌江商业广场摆脱刻板印象,与当下的城市生活有紧密的联系。找出文化与经济的契合点,既能保护地域文脉,又能促进发现新的创作点。

(四)项目执行

1.采光

(1)自然光线

自然光线能够满足人们对阳光、空间方向感等的需求,也可以使空间更加开敞。红棉广场进深较大,为了保证室内亮度及明暗均匀,采用顶窗式的天然采光方式,在中庭顶部覆盖采光平顶,在加强消费者与自然环境接触的同时,也能阻挡风雨、遮蔽烈日,抵御恶劣天气。

(2)人工照明

人工照明设计中可以通过光的颜色和强度来区分空间类型,反映出空间不同的使用功能。首先重点在空间强调流动感,将照明形式设定为银河系,曲线光圈上点缀星球,主要采用点光源及线光源的方式,通过相互搭配营造一个创意星系,给予消费者戏剧性体验。点光源如筒灯,虽然占用较小的位置却能起到增加空间柔和感并减轻压迫感的作用;线光源可以通过不同的流线型线条来打造延伸的趋势感,在营造动感效果的基础上,加强视觉引导性,以此带给消费者戏剧化的沉浸式商业体验,创造出优美的画面感(图1)。

2.建筑与材料

通过提炼海南本土传统建筑的文化图案或建筑元件,增加商业广场的本土化元素。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材料表现出历史年代感及现代科技感的碰撞与融合。顶部采用金字塔型的屋顶来表现黎族、苗族古屋的特征;室内装潢方面,大部分采用石灰岩及木材等自然建筑材料,表现出“最美木棉红,浓情黎苗风”主题。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尽力寻找出黎苗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契合点来进行创作。

3.植物、水体搭配

昌江的自然资源丰富,在商业空间中运用当地的植物与水体加强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自然过渡。植物作为影响室内环境的因素之一,其生态性及装饰性的作用借助人性化设计手段应用至商业空间,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基础上,提升空间艺术性。昌江红棉广场将大面积的植物分布在天花区域,结合商场内木质档口组成室内花园,给人置身大自然的体验,吸引消费者在空间内驻足停留,休憩闲谈,在视觉和心理角度上,感受放松愉悦的体验。

水体在空间中的设计运用更易达到动感的效果,通过动态画面产生视觉吸引力,流水声则从听觉上舒缓人们的心情,同时水体也有净化空气、活跃氛围等作用。

三、结语

地域文化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一个具备艺术设计感且蕴含地域文化的商業空间,不仅拥有展示功能,还可以让消费者领略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只有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找到与商业空间相适应的设计方法,设计的空间才能为大众所接受。

参考文献:

[1]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9.

[2]熊澄宇.世界文化产业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崔恺.本土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梅舍.商业空间设计[M].张玲,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5]广川启智.日本建筑及空间设计精粹:大型国际商展及橱窗展示设计篇[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6]任仲泉.现代商业空间展示设计[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7]吴良镛.国际建协《北京宪章》:建筑学的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昌江红棉商业空间
昌江烟雨高岭泥
Molecular mechanism study of 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 synergistically induced by plasma and plasma-activated water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边疆红棉又盛开
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项目建设进展
几许沧桑风雨过,昂然挺立映红棉。
基于光环境下的新商业空间光氛围研究——概念书店照明设计
电子商业影响下社区商业空间发展趋势及策略分析
致红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