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水稻生产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索

2021-09-11李鑫

新农民 2021年31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技术

李鑫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离不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水稻生产当中,“绿色水稻”一词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构想以及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以下内容中,将结合江苏省的气候情况和水稻生长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对绿色水稻生产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探索。

关键词:绿色水稻;生产施肥;病虫害防治技术

1 绿色水稻生产施肥措施

1.1 绿色肥料的选择

目前,很多地区为了追求水稻的高产量,应用了越来越多种类的肥料,而一些化学肥料则与绿色水稻的生产理念背道而驰。在绿色水稻生产施肥过程中,必须对肥料的化学成分加以控制。比如,一些促进水稻返青的肥料不应使用过多;为了提高水稻麦穗的数量,还可以使用适量的硫酸锌;另外,在水稻麦穗的分化时期,还应当适量的加大施肥量,以此保证麦穗的质量。

1.2 肥料的搭配使用

不同于常见水稻,绿色水稻的种植有着严格的药物残留控制标准。因此,在绿色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合理的搭配使用肥料。绿色水稻种植的前提是拥有一块绿色、肥沃的土地,而施肥工作虽然有利于正常水稻汲取营养,但是对绿色水稻却十分不利,所以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肥料的搭配使用,从而发挥每一种肥料的特性,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满足水稻基本的生长所需,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稻的产量[1]。

1.3 合理结合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虽然能够保护土壤,实现绿色种植,但是养分含量相对较低,并且很难发挥全部效果;化学肥料则恰恰相反,虽然养分含量高,并且发挥效果极佳,但是会对当地的土质以及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不利于绿色水稻的种植。因此,必须要合理结合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充分发挥其优势,避开其劣势,制成独有的混合肥料,从而提高当地土壤质量,加强土壤肥力,平衡土壤中的有机质,促进绿色水稻的高产量种植。

1.4 穗肥施用技术

穗肥,是绿色水稻种植施肥当中的一种肥料,又可以分为花肥和保花肥,依据使用时间以及實际效果,往往需要严格把控施肥的用量,一般情况下,需要使用穗肥2.5~5.5kg/667m2。但是还要结合水稻的实际情况,在水稻种植前期养分不够充足时,则可以同时使用花肥与保花肥,并适当的增加施肥量,此时可使用5.5kg/667m2以上的肥料。另外,水稻不同于玉米、水稻对钾肥也有一定的需求,所以在后期通常会追加2kg/667m2的钾肥,从而有效提高水稻产量。

1.5 锌肥施用技术

施加锌肥能够有效促进水稻中一些生长素的形成,提高水稻的光合能力。本地的土壤的有效含锌量约为0.56mg/kg,明显低于1mg/kg的临界值,属于严重缺锌地区,所以在当地的绿色水稻种植当中,可以施加1.5kg/667m2的锌肥,从而有效防止水稻根茎溃烂等情况,提高水稻的成活率。据数据统计,施加锌肥的水稻,其每一个生长环节的时间会提前2到3天,并且实际的产量也会增加,在绿色水稻种植当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2 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据统计,江苏省去年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

227.57万hm2,相较于之前减少了1.91万hm2。病虫害的总体发生情况为中等,是2004年以来病虫害发生次数最少的一年。其中主要的病虫害种类具体包括:稻曲病、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潜叶蝇以及水稻立枯病等[2]。其中以稻曲病和稻瘟病为主,总发生面积可达68.27万hm2,以下将结合发生程度比较严重的几种病虫害,进行防治技术的探索。

3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稻瘟病

在江苏省的绿色水稻种植当中,最常见的病虫害就是稻瘟病,这也是危害性最高的一种,主要的感染形式就是真菌感染。具体的防治手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首先就是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从根本上杜绝稻瘟病的发生;而对稻瘟病的防治时采用三环唑类、稻瘟酰胺、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药剂,可以取得比较不错的防治效果。

3.2 稻曲病

稻曲病更容易发生在稻穗粗壮、水田肥沃的稻田中。一般感染温度在27度左右,且在孕穗期最易感染。江苏省在绿色水稻种植过程中,这种病害的发生面积最多达到了597.57万亩,因此针对这种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十分关键。通常来说这种病虫害的预防时间为水稻破口之前的一星期左右。

3.3 立枯病

立枯病在江苏省并不算常见,但是如果发生会对水稻的产量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一般来说,生理性与病理性是这种病害的主要特性,前者主要是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水稻的需水量急剧增加,而后者则是由真菌所导致。具体的防治措施为,选择质量较好的土壤进行种植,并且着重关注水稻根系的培养工作。而在酸性适中的土壤中这种病害的发生率极低,由于江苏省的土壤酸性大概为4~5之间,所以当地只要选择酸性合适的土壤进行种植即可。

3.4 水稻纹枯病

当水稻发生纹枯病时,在发病初期会逐渐生成淡褐色的病斑,而后这些病斑会伴随着时间的演化以及病情的加重而不断扩大范围,直至最终生成云朵形状的病斑,并且呈现出不规则的分布情况。一般来说,水稻纹枯病会从水稻最底部开始发生,并从下至上逐渐蔓延。发生纹枯病的水稻将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光合作用,并减少一定的千粒重。通常水稻纹枯病最为常见的发病时期就是进行拨节封行的过程中。针对水稻纹枯病的有效绿色防治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就是在施肥过程中适当的将氮肥和磷肥进行结合使用;第二,就是适当增加稻田露晒的机会;第三,就是事先将种植区域规划好;第四,就是适量的使用井冈霉素与水制成的喷雾,同时也有用纹霉清进行防治的,需要结合种植区域以及病症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药剂。

3.5 恶苗病与干线虫病

针对这两种病虫害基本可以采取同样的防治措施:第一,就是要强化检疫工作,对水稻种子进行专业处理。现阶段,部分地区的水稻种子管理秩序混乱,因此在引进与应用水稻种子时,必须要强化检疫工作。在病虫害多发区域内,还要建立起一个无病菌种子区域,为避免水稻种子带有病菌,就需要先用温水进行浸泡,待半小时左右再加入多菌灵继续浸泡。第二,就是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水稻品种的不同,其对于恶苗病与干线虫并的抵御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想要从根本上降低这两种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就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第三,就是在施肥过程中注重使用有机化肥,并采取正确的施肥方式。为了增强水稻的病虫害抵御能力,可以适当的施加化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采取正确的施肥方式,并严格把控施肥量与次数。第四,就是采取药剂防治手段,一般来说,针对水稻恶苗病与干线虫病防治效果最好的药剂就是浸种灵。与此同时,在使用浸种灵进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也不会对水稻发芽率与正常出苗造成影响,在浸泡过后也不需要对水稻种子进行冲洗,而是在水稻捞出之后可进行直接栽种与催芽。这种药剂本身的毒性虽然较大,但是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十分容易分解,在后续播种工作开展时,这种药剂的毒性已经不会对人体与水稻造成任何伤害。另外,应用浸种灵时不需要投入过多的成本,因此这是目前防治恶苗病与干线虫病最常见的一种手段。

3.6 稻纵卷叶螟

针对稻纵卷叶螟进行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防治手段:第一,就是开展健康栽培。在水稻种植的早期,能够促使水稻早发,在生长中期进行适度的烤田,在生长后期控制好追肥的肥量,从而推动水稻的健康茁壮成长,并提高水稻的病虫害抵御能力。第二,就是利用保护害虫天敌的方式。在水稻生长初期阶段,尽可能避免过多的农药使用,从而为稻纵卷叶螟的天敌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比如稻田蜘蛛、卷叶螟绒茧蜂等,从而发挥出天敌的全部作用,真正实现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第三,开展科学的药剂防控。针对稻纵卷叶螟这种虫害,主要可使用氯虫苯甲酰胺或者阿维菌素乳油等药剂,同时需要种植人员在注重药剂的配制浓度以及喷洒次数等,避免农药喷洒过多对稻纵卷叶螟的天敌造成损害。

3.7 二化螟

针对二化螟进行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防治手段:第一,合理利用春耕翻耕空隙,进行深水灌溉来消杀虫蛹,并将杂乱的稻草及时清除,采取赤眼蜂防治。第二,大力应用灯光诱杀方式或者性诱杀等技术。第三,大力推广稻鸭、稻鱼等共养模式,保护好蜘蛛等天敌昆虫开展生物防治,从而实现治虫控草的目的。第四,适当采取药剂防治,合理的使用效率高、安全性强、毒性弱以及效果持久的二化螟防治药剂。比如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乳油、杀螟丹以及三挫磷等。同时在药剂喷洒过程中也要注意喷洒的次数以及药剂浓度,避免为水稻本身带来伤害。

3.8 潜叶蝇

潜叶蝇这种病虫害主要集中在江苏省淮北地区,同时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水稻病虫害,患病水稻的生长速度会急剧减缓,直至最终死亡。针对这种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措施为,潜水浇灌,以此来保障幼苗的自然生长,有效的预防潜叶蝇侵扰。当水稻出现虫害之后,则可以适当地排出水分,晾晒水稻种植田,限制潜叶蝇幼虫的生长。

4 结语

综上,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新时期绿色水稻的种植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为此必须要对水稻种植中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

参考文獻

[1] 冉隆敏.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4(4):84.

[2] 高艳波,任明.优质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5):42.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田间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夏季果树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浅析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
大红袍花椒栽培技术要点
荔枝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实践探究
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茄子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分析与阐述
棉花田间管理与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