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国际学生教育管理的应对策略探讨

2021-09-10邹育艳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教育管理

邹育艳

摘要:随着高等院校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及国际化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与许多国家建立了良好的教育资源共享关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高等教育国际化以来,来华国际学生逐年增多,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高校教育管理的重点关注课题。本文采用调研、座谈、资料收集及社会实践等方法,对西南大学国际学院国际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尤其是跨文化适应及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建设有西南大学特色的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应对策略,取得了满意效果,为高等院校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国际交流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2-0038-03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国民经济发展与国际交流与日俱增,教育及文化交流日益与国际接轨。来华学习的国际学生逐年增多,使得高等院校国际学生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国际学生教育管理成为我国高校国际化教育管理的重要工作,随着国际学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有诸多亟待解决的教育管理问题,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国际学生培养质量下降,进而影响高校国际教育的发展[1-2]。为此,西南大学国际学院在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学生层次,规范教育管理,把握毕业生质量,并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系,为培养高素质的国际人才、提高国际地位而努力。

一、国际学生的生源状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基础建设日新月异,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科技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此背景下,来华留学生出现了结构性变化。随着奖学金规模持续增加,来华学习的外国学生逐年增多。在学科分布上也比较广,不光局限于学习汉语,其他学科的国际学生增长速度也较快,如理工、教育、医学、经济、法学及管理类等学科。从生源情况看,美国、韩国等国家来华国际学生保持着持续增长,“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比例也快速增加。为应对留学生快速增加的变化,有关高等院校及教育部门对国际学生政策也进行了调整,以此适应新的变化[1-2]。如:严把招生质量关,狠抓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合理利用国家政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教育基地。建立健全高校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办法,努力创造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合格学生。

二、高校国际学生教育管理的差异

中国已成为亚洲国家国际学生的主要目的国家,增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传授我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开展国际学生教育的重要目的。来华学习的国际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国际学生教育管理显得十分重要,而且是一个长期的复杂工程。国内高等院校意识到了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改进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不足,积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法。

(一)文化背景差异

国际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宗教信仰及受教育方式,养成了不同的性格特征,文化背景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价值观及思维方式阻碍着国际学生们学习我国文化及融入异地生活圈。若国际学生不懂得与人相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会造成精神过度紧张,久而久之会出现精神压抑,给高校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增加难度。我国传统文化中多强调团体精神,强调家庭观念。并且各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儒家文化圈以外的国家对于我国的人际交往方式适应期较长,而来自西方国家的国际学生接受的是开放式教育,强调自由独立的理念[3]。部分国际学生在短期内很难适应我国的餐饮文化,如果长期饮食不合口味也会影响国际学生的心情,这些差异都影响了来华国际学生融入高校的生活圈。

(二)语言交流障碍

汉语言结构较为特殊,汉语是分析语,有3—15种声调,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兼具表意和表音功能。汉语还有标准语和方言之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新华字典现已经收录20959个汉字,高校对国际学生汉语学习成绩的要求是3-5级。在与国际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国际学生们大多认为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多数有知难而退的想法。虽然现在很多国家都开办孔子学院,并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但大多数国际学生的汉语水平还是不高,语言交流还是比较困难[3-4]。语言交流障碍严重影响了国际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其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导致国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生活的热情也逐步消减。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国际学生人数较少,很多国际学生因语言表达能力差,失去了与国内学生交流的机会,导致国际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越来越差,很难提高汉语水平。

(三)学习方式方法的差异

国外的中学教育采用西方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及教学难度相对简单,特别是国际学生在应对我国的大学教育时,在理工科的基础知识点方面储备不足。各国国际学生的学习目的、方法及人生追求也存在显著差别。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差异对国际学生学习观念的影响也较大,这些都是影响高校对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因素[3-4]。来自亚洲国家的国际学生学习方面较为刻苦,基本理論及知识较为扎实,来自西方国家的国际学生自学能力较强,来自非洲国家的国际学生性格则较为活泼。

三、加强高校国际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院校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已势不可挡。为了培养更多的知华、友华、爱华的高素质国际学生,教育部明确提出“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工作方针。并强调完善来华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增强教育管理培训机制建设,培养熟悉外事工作、爱岗敬业及善于教育管理的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完善各种教育管理工作机制。

(一)加深国际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国际学生入学后,针对其复杂的文化背景,教师可在普世价值的基础上开展国情教育,运用我国传统文化来塑造国际学生的思想品德。我国文化传统观念中,较为清晰地阐述对“君子”的要求,有学问、有修养以及品德高尚的人统称为“君子”。君子的行为必须要符合道德标准,我国民众从小就接受了人格和理想的教育,所以君子就成为思想品德高尚及个人修养的模范。对国际学生教育中,应引用君子的标准进行理想和人格教育[4-5]。同时结合各个国际学院的情况,积极组织国际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2017年5月,在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办、西南大学承办的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感知中国-重庆印象”文化体验活动中,国际学院组织国际学生到重庆涪陵乌江榨菜股份有限公司及涪陵实验中学开展“感知中国-重庆印象”的实践教学活动。老师带领国际学生在重庆长寿区生态农业园,分别从传统农艺、基础教育及特色产业等方面进行了感知体验,形成了更加深刻、全面的重庆印象,使国际学生深入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2010年12月西南大学举办第11届国际文化节,在世界美食展区共展出了39个国家的特色美食。所有美食均由国际学生制作,如日本的日式火锅、阿尔及利亚的土豆鸡肉拼盘、印尼的炸香蕉、巴西的葡萄汁、蒙古的鸡肉饼等等。同时,让国际学生们全面展示本国传统文化,国际学生们精心梳妆打扮,身着各国传统服装并制作特色美食,一同展示了他们的文化,促进了学生们对各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消除国际学生语言交流障碍

多数来华国际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国际学生入学后教师应当严格要求学生掌握汉语知识,鼓励国际学生多浏览中文图书,逐步增加阅读数量,使国际学生掌握汉语的运用逻辑。教会国际学生汉字的使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调查发现,国际学生没有用自己国家的母语记音。因为他们在学习汉语之前已形成了一套自语言系统,并且也明白这二者之间没有联系[4]。国际学生记忆汉字的策略主要是使用汉语拼音边写边念,一开始国际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就接触拼音,并且能很好地运用学习工具,做到音形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语音教学贯穿始终,在教学汉字时也应多利用读音增强学生对于汉字的记忆。教师应帮助学生采用翻译软件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使学生提高汉语表达能力。教师还应利用汉字声旁和形旁的表意及表音作用帮助国际学生学习汉字。教师应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运用外语对其进行详细描述,以逐步提高学生语言交流的兴趣。

西南大学国际学院定期组织“汉语之星”大赛,促进国际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还增进了中外学生及师生之间的友谊,更能增强国际学生与国际学院的凝聚力。教师还组织带领国际学生深入驻地学校及街道社区开展创业沙龙,深入感受北碚的地域文化,感受北碚经济文化的魅力,使国际学生尽快消除语言交流障碍,提升其语言交流能力。

2017年11月西南大学国际学院举行第二届国际学生中文歌曲大赛,来自哈萨克斯坦、韩国、日本等13个国家的27名国际学生踊跃参加比赛。比赛中,国际学生将自己对中文歌词的理解融入歌声中,在展现个人风采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我国文化的了解,激发了国际学生对学习我国文化的兴趣。

(三)不断更新国际学生教学内容和方法

对国际学生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其实就是教学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改革。国际学生毕业后,可能会选择在我国或回到自己国家工作。国际学生的学习内容应有利于他们日后的就业,课程设置要符合国际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高校要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及课程结构。老师在中国文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借助文学人物展现历史场景,采用文史结合的知识讲授,逐步上升至理论高度。多元化的课程设置还可帮助国际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历史及风土人情。对教学目标及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证明,此种教学内容和方法效果显著。能有效推动国际学生的教育不断向创新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国际学生教育质量,让国际学生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四)不断提高对国际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

由于我国的教育模式和国外教育模式有所差别,加之语言交流上的障碍,文化、宗教及信仰的差异,来华国际学生容易产生不适应,甚至有的国际学生还会产生厌学及孤独感,增加了高校国际学生的管理难度[4-5]。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留学大国,教育部门要求并积极推动留学生与中国学生教学、管理及服务趋同化,即趋同化管理。因此,高校要对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完善对国际学生的教育管理。提升国际学生教育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督体系,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国际学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还要根据国际学生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本校的专业特色、中国文化及历史知识等设置课程。帮助国际学生了解我国文化,促进国际学生适应中国的教育管理模式。增强国际学生对新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高等院校要建立交流平台,促进国际学生和国内大学生展开交流,让国际学生快速融入校园环境。

学校的管理需要管理人员来完成,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对提升管理水平非常重要。高等院校的管理人员应该更新管理理念并提升服务意识,遇到矛盾和冲突,能根据不同地区国际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做出调解,积极教育和疏导,让国际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求学生活[5-6]。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是整个学校中心工作,师资力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教师的工作也会对国际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国际学生的汉语水平是国际学生能否快速适应学校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此,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及能力培养非常重要,教师应充分关心国际学生,使国际学生感受到中国的温暖,珍惜留学生活,使其成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国家间文化交流的使者。此外,还应提升教师队伍的语言教学能力和交际能力,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并与大多数国家建立了良好的教育交流资源共享关系。近年来,来华国际学生逐年增加,中国已成为亚洲国家国际学生的主要目的国家。为了增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友谊及文化交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开展国际学生教育工作,各高等院校对国际学生教育及管理工作已成为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

本文针对国际学生的教育及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调研、座谈、资料收集及社会实践等方法,对高等院校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断发展及改革的经验进行探討,积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对国际学生教育管理水平;还对促进国际学生跨文化适应及生活学习、尽快消除语言交流障碍、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相关教学和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建设特色的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剑飞,陈阳,李向坤.“一带一路”倡议下亚洲来华留学生教育与自我管理模式探究[J].论观察,2018,2(140):132-135.

[2]徐培东,冯军军,张思琦,等.“一带一路”国家留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20,5(22):92-96.

[3]孙凌燕.高校国际留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报,2020(02):38-39.

[4]李娜娅.新时期高校外国留学生管理策略的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8):133-134.

[5]杜文馨.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2018(12):157-164.

[6]韩旭.来华留学生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学,2020,11(15):96-97.

(荐稿人:刘承宇,西南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教授)(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教育管理
AStudyo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udents’WillingnesstoCommunicateandtheInfluentialFactorsinsidetheClassroom
关于强化高校国际交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广西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项目现状分析及发展途径探究
商代时期有着怎样的“国际交流”
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一届二次理事会议在大连召开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