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中的元旦情

2021-09-10袁文良

阅读时代 2021年1期
关键词:著名诗人全诗诗人

袁文良

“元旦”,从字面上看,“旦”字下面的一横代表着波涛澎湃的海面,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冉冉升起,放射着灿烂辉煌的光芒;把“元”与“旦”合称一起,就是要人们以蓬勃的朝气和奋发的斗志,迎接崭新的开始。

据考证,“元旦”,也有地方称之为“岁旦”,在我国起自部族首领颛顼,颛顼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对此,唐代房玄龄等人合著的《晋书》对此有明确记载:“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而此后的夏、商、周、秦、汉等“元旦”的日期却不相一致。據《史记》记载:夏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以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到汉武帝时,又规定正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改称作春节,把公历1月1日称为新年,但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

元旦,是一年开始的第一个美好节日。在古代,不少文人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元旦诗作。“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题为《元日》的诗,是宋代著名散文家王安石的佳作。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明丽欢快的语句再现了当时人们欢庆新年的浓烈氛围。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致力改革的坚定信心,读起来会感到一种宏大的气势,不愧为千古绝唱。

唐朝著名诗人厉玄在朝廷为官时,亲眼所见达官贵人新年欢乐的情景,曾作得一首题为《元日观潮》的诗章:“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火连双阙晓,仗列五门春。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天颜不敢视,称庆拜空频。”全诗语句清新流畅,景物绚丽多彩,写尽迎新的气势和喜悦,向读者描绘了一幅典雅而隆重的宫廷贺年图。

诗人的处境、抱负不同,所写诗的意境自然也会各异。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自幼追求功名,曾游学长安,年近四十仍应进士不第,只好于新年之时回到家乡,遂作得一首《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惟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全诗没有明显的起伏,语调平和,而静味深长,既表露了诗人自己的打算,又道出了无禄在身的轻松心情。特别是尾句“共说此年丰”,表现出双重含义:一是指农田耕种的丰收,二是企盼新年过后再去长安赴试有一个好的结果。

唐代另一位著名诗人韦应物在外为官,几个新年也未能回乡,甚是思念。于是,新年之时写下《元日寄诸弟兼呈崔都水》一诗:“一从守兹郡,两鬓生素发。新正加我年,故岁去超忽。淮滨益时候,了似中秋月。川谷风景温,城池草木发。高斋属多暇,惆怅临芳物。日月昧还期,念君何时歇。”诗中自始至终充满着思乡之情,读后会让人对“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增加更深一层的理解。

元旦诗,若出自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手,其意境和情趣更是别开生面。1930年,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四军在行军途中度过了一个新年,不免回想起一路的艰辛,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如梦令·元旦》一词:“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全词淋漓酣畅,清新自然,描绘了红军行军的畅达和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火热场面,字里行间充满了乐观向上、斗志昂扬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1942年元旦,董必武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庆祝活动上,用柳亚子怀人诗的原韵,即兴口占了一首七律:“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岁月,但诗中却充满了革命豪情。前四句热情洋溢,描述了欢乐的节日气氛;后四句感慨深沉,表达了诗人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以及怀念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厚感情。

尽管古今诗人所赞美的元旦大多是今天的春节,但我们在欢庆新年到来并参加各种有益娱乐活动之余,品读一下自古以来的元旦诗,其感受定会非同以往,其心情也定会更加欢欣愉悦,自然也就会以全新的精神面貌迎接崭新的一年。

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著名诗人全诗诗人
劝学
“诗人”老爸
网红咖啡(大家拍世界)
愤怒
悼念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
柳树
本期主题:梅花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名人读《意林》汪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