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与青年,是一种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2021-09-10亦安冉

现代苏州 2021年13期
关键词:苏州大学亚文化青年人

亦安冉

马中红,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七月来临,盛夏已至。

一边厢是正处毕业季的第一届电竞专业生,另一边厢一拨年轻人正在热捧“躺平”。00后已经出道,90后风华正茂,佛系人生,打工人、社畜,不要996、要混日子的权利,从玩狼人杀到网游竞技,从爱看鬼畜视频到热衷嘻哈文化,从“考上985才发现一无所有派”到放飞自我随心所欲选择职业的一群,青年们活在自己的“次元”里。“丧”起来是真的丧,认真起来连自己都怕!

这届年轻人,早早开启了迷惑行为大赏。

他们究竟要怎样的生活?专门研究青年人的专家有话要说。

把兴趣玩成职业,青年亚文化不“丧”

首届电子竞技专业学生马上毕业,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这些原来“不务正业”的存在,几年前因为年轻后浪们的推动,走进大学,成为名副其实玩出来的职业。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马中红多年来专门研究青年亚文化,她介绍,一元文化已经不是今天的文化状态,青年们有自己的文化阵地,专家学者们一般把这种文化称作“青年亚文化”。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相比,是一种异质文化,有叛逆、偏离、对峙等等特性。

马中红介绍,对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工作是很功利性的,就是挣钱,成就感、荣誉感和认同感这些上一代很看重的东西不再那么重要。为兴趣而工作,或者将兴趣变成工作,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似乎成为了一种很高的境界。许多年轻人倾向于把喜欢的亚文化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将兴趣爱好和职业结合起来,有的干脆把兴趣变成了职业。

新兴职业受热捧,传统文化被创新着来。青年们做什么,不做什么,主要看心情。玩出圈,还是玩颓废,也主要看机缘。刚毕业或者还没毕业的大学生在做些什么?马中红所执教的苏州大学,有些学生已经是网红主播了,有些已经在写“耽美小说”的路上小有名气了,有些在网络上做直播带货做得风生水起……苏州大学的汉服社、COSPLAY社团、音乐、滑板社团等等,都特别受年轻人欢迎。

在象牙塔之外,苏州一直以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傲娇于世,以传统保守的方式传承没有问题,但是年轻的传承人也会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来活化它,像年轻的核雕传承人,把青年人喜欢的图画和自拍雕刻上核雕,一改传统核雕罗汉神仙类的古板印象,把核雕这门古老的手艺玩出了青春的味道。

文化的传承,能够昭示古人先贤们伟大的生活哲学和艺术智慧,是传统文化和城市精神的承继与延续。但是在今天这个加速向前发展的时代,更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循规蹈矩,总要在某一些地方寻求一些突破,宣誓自己不一样。马中红说,亚文化的异质性,不要只从抵抗、叛逆的角度去看,甚至放大这方面的功能,换一个角度,异质性恰恰是创新的前提条件。如果主流文化能适度地包容青年亚文化,那么青年们的创造潜力将前所未有地巨大。

比如同样是玩,青年们经常玩着玩着就玩出了圈。《青年亚文化,在“破壁”中展现新图景》一文中对玩出来的二次元青年们颇多褒奖:哔哩哔哩(英文名称:Bilibili,简称B站)在2020年五四青年节推出的《后浪》视频引发广泛热议;富含多重跨界元素的“跨年晚会”上,虚拟歌手“洛天依”与琵琶演奏家联合演绎的《茉莉花》等让观众眼前一亮;在央视最先播出的《我在故宫修文物》没有掀起什么水花,但登陆二次元文化平台后却意外翻红;二次元网络社区里制作的《钢铁洪流进行曲》播放量超过600万;与主流意识形态紧密贴合的国产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播放量达千万……近年来,在新媒体语境下,青年们用二次元元素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相应地,主流文化也向“二次元”这种青年亚文化圈示好:共青团中央、各大高校、央视新闻等纷纷进驻B站。

马中红说,青年文化活跃且多元,大部分跟主流文化同步且方向一致,只要我们愿意鼓励创新,很多东西完全可以转化为主流文化,与此同时,主流文化对青年亚文化越来越包容,青年亚文化也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或特定的时期,转化成主流文化,就像电竞这个存在一样。

新兴职业,代表未来。电竞早已走进了高校,原本“不务正业”的年轻人玩成了“正规军”。耽美文学,原来是自娱自乐的东西,现在在整个网络文学IP中转化率最大。偶像圈、直播圈、up主圈、画手圈、网络配音圈叫人眼花缭乱,饭圈女孩、留学生合唱团、帝吧网友……似职业非职业的新名词层出不穷。

这届青年人,心里对偶像的标准也很复杂。

马中红曾经针对年轻人做过一次在线的问卷调查《你心目中的偶像》,是明星?是知识传播达人?是网红?还是学霸?结果收到的答卷特别多元。马中红说,这个时代的年轻人需要偶像,但找不到偶像。

每一个青年心中都装着山川湖海,找寻自己的立根归心之地。在青年的心中,生活的精彩可能比生存的柴米油盐更重要。

至于留在哪座城市,是看气质,看繁华程度,还是看舒适度,或是看未来发展,青年人有自己的标准,青年的选择,从来都不是只看一点。

互相成就,城市与青年共成长

青年可以活跃一座城,城市可以成就青年,双向奔赴的城市和青年才有未来。

6月30日至7月4日,2021首届“苏州青年艺术节”在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李公堤文创街区明·美术馆精彩亮相。100多位青年艺术家参加市集,6场沙龙从传统工艺跨越至现代艺术,从纸质印刷品跨越至网络文学,不同圈子的年轻人在青年艺术节集结,并在此思想碰撞。

苏州有2500多年的古城,有600多岁的昆曲,有400多年的评弹,有历史悠久的古典园林……苏州的古老一面在世人心中根深蒂固,以至于让大多数人忽略了苏城“青年”这个群体。

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被关照,青年艺术节如同一束来自主流文化的光,打到青年们身上,同时青年们也把热情回馈给这座城市:有意思的原创艺术体验活动,传统非遗的创新体验,网络文化和光影呈现的新方向……

城市的生长,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疆域扩张,而是在传承历史、创新未来的过程中,焕发出全新的时代力量。千百年的传承,苏州的传统文化与一代代青年的时尚创新,在时间的长河里邂逅、碰撞,白发苏州愈显鹤发童颜,既古老又崭新。

5月初,《山河令》苏州演唱会,这部在年轻人中人气超高的武侠片,用歌声把江湖故事唱出来,演唱会现场人山人海。马中红还特地到现场去感受了下,仿佛整个人都年轻了。马中红认为,在苏州开演唱会的《山河令》,不仅仅有经济的产出,更带来文化的活力。《山河令》的粉丝成千上万,让人感觉这座城市特别年轻,特别开放包容,对年轻人很友好。一场演唱会可能不直接贡献GDP,但在吸引年轻人才以及营商环境营造这些无形的方面却做出了大贡献。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留得住青年才算一座好城市。至于如何留住青年人,这是个终极问题。

创新城市生活方式,然后实现美好生活理想。马中红说,这些年,我们看到苏州对青年越来越友好,青年话剧节,夜市,沉浸式昆曲,园林里的剧本杀等等,都在用年轻化的方式吸纳各方青年。原来外地人听不懂的昆曲,在园林里做一场沉浸式的体验,古老的昆曲和年轻人近距離一接触,听得懂看得明白,最重要的是传达了那种“这座城市不排斥、很包容”的心理感受。新兴的文化娱乐、休闲运动以及前沿培训等对青年人的吸引看起来虚无飘渺却很实在,背后关联着工作机会、职业发展、工作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思考。

青年可以活跃城市,城市可以成就青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城市与青年是共成长的模式。青年人是否愿意在一座城市安居乐业、扎根创业、建功立业,对其产生更多的归属感和舒适感,直接决定着这座城市和青年人共同的命运。

猜你喜欢

苏州大学亚文化青年人
苏州大学藏《吴中叶氏族谱》考述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Simple Life is Far Away
Shifting of the Agent of Disciplinary Power in J. M.Coetzee’s Foe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材料作文“做一个Nice 青年”导写
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钟
把脉“腐败亚文化”
大师摇头的玄机(外一篇)
马亦芯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