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伟业凝聚民心

2021-09-10

清风 2021年13期
关键词:攻坚中国共产党特色

本刊记者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从南湖红船风雨飘摇到世界瞩目、领导民族复兴,百年来,无论是革命、建设年代,还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都是紧紧依靠人民,创造不朽伟业,而中华民族的民心也始终紧紧系在中国共产党的身上。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最后9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完成脱贫,这在事实上标志着全国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在建党百年即将到来之际,经过艰苦奋斗,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终于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全面脱贫的伟大飞跃。

实现全面小康、消除绝对贫困,这一成就、这一伟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國人民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毫无疑问,脱贫伟业顺应了民意,凝聚了民心。

始终为战胜贫困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说:“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几千年来,劳苦大众勤劳勇敢、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然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无论盛世乱世,饥馑与灾荒从来没有断绝过。几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真正地消灭绝对贫困,只有中国共产党做到了。

扶贫攻坚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首先,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因为坚持了党的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是制胜的决定性因素。全国扶贫攻坚战,以及一直以来消灭绝对贫困的所有愿望、努力,作为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站位最正义、规模最浩大、气势最雄伟的事业之一,绝不能缺少“主心骨”“领航员”,绝不能缺少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一直致力于把中国人民从贫困中解救出来。从革命年代“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到建设年代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发展起工业体系,为摆脱贫困打下基础,再到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并组织大规模、成系统的扶贫开发,中国共产党一直领导着全国各族人民为战胜贫困而努力奋斗着。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扶贫信念一以贯之,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并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去完成。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绝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的郑重承诺;到精准扶贫,“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具体施为和创新工作;再到将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桩桩、一件件,无不体现着党中央对扶贫脱贫事业的重视,无不体现着党的信心、决心、诚心,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以上率下,中央如此,地方和基层便有了榜样与方向。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使压力一层层下达,责任一层层落实,构建了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而基层党组织更是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切实地发挥了基层战斗堡垒的作用,并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使脱贫攻坚落地落实,得以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离不开党员群众奉献

因为坚持党的领导,所以能够保持政治稳定,国家大局安稳且政策具有稳定性,这是任何事业都会取得胜利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而脱贫攻坚的胜利也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离不开无数党员干部群众的牺牲奉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牢牢地站稳立场,团结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致富有先有后,但绝不抛下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群众。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出政策、出资金、出人才,从党中央到地方基层,无不真情实意、真抓实干,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着想、服务。通道路、通水电、通网络;建产业、建住房、建学校,使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近1.6万亿元,还有来自各种社会途径的巨额资金注入扶贫事业;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市县结对帮扶,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社会各界积极投入,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等,从各个层面上拔穷根。

脱贫攻坚的胜利离不开无数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奉献与牺牲。这其中,有党选派的25.5万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有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他们让鲜红的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这其中,还有无数献身扶贫事业的科教文卫人员,例如:坚守太行山,以科研成果发展林业、果业,科技扶贫的李保国;开办山区女校,给孩子们更广阔的天地,教育扶贫的张桂梅;发起“吉心工程”,关注解决贫困群众心脏病问题,医疗扶贫的刘启芳等等。

在脱贫攻坚的斗争中,1800多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更有无数党员干部群众献出了他们的青春与热血,他们是党的骄傲,是民族的骄傲,他们的事业永远刻在丰碑之上、著于史册之中,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故事也将永远鲜活在祖国的大地上!

聚焦乡村振兴再启新征程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办好中国的事;而脱贫攻坚的胜利证明,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办成中国的事,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自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来算,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新中国的成立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不受穷了,而且是永远不要再受穷了。中国共产党奋斗28年领导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领导民族全面小康。但我们从不自满、从不松懈,因为事业永无止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党和国家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项重大任务,继续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不仅要巩固脱贫成果,更要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进一步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但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取得新的胜利。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时刻。一直以来,党团结人民,凝聚民心,前途光明奋斗卓绝,必将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攻坚中国共产党特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攻坚脱贫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