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亚明先生

2021-09-10潘新新

现代苏州 2021年15期
关键词:亚明寒山雕花

潘新新

亚明先生是“新金陵画派”之创始人,一代艺术巨匠,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由南京悟园迁居东山绍德堂,“十年磨剑”绘成“近水山庄”亚明壁画馆,笔者时在东山雕花楼供职,耳濡目染随笔记载。

太湖洞庭东山,位于苏州城南40公里,其自然景观之美,人文景观之多,名茶名果名鱼之殷,均甲于吴中。春秋时,东山即是吴王游览采食之地,至唐宋,中原氏族南迁,东山得到空前的繁荣与兴旺。明清时期,人文更盛,“钻天洞庭”名扬海内。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东山古老而灿烂的文化。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代艺术巨匠,中国八大山水画家之一的亚明,毕其晚年心血,“磨剑十年”,2002年“五一”期间,创作的近二十幅大型壁画,在太湖东山响水涧“近水山庄”亮相。江南水乡由于雨水充沛,气候潮湿,壁画难以久存。亚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由南京悟园,通过上海画坛友人郁文華“郁牡丹”和吴县老领导梁传禄的支持,迁居苏州东山响水涧新义村原明代建筑“绍德堂”,并研究利用耐水材料创作大型壁画,笔者时供职于东山雕花楼,而亚老前期亦居住在雕花楼,每次去绍德堂时,目睹“亚老”不顾年迈,亲自攀着梯子在大厅上涂防水材料的塗料。“绍德堂”亦更名为“近水山庄”,门楣“近水山庄”四个大字,由原上海画院院长,著名画家唐云所题。

步入“近水山庄”大厅,一幅幅风格独特的大型壁画扑面而来,《华山积雪》《黄山烟雨》《泰山朝辉》,在东西两壁墙上,分别画有《山回路转不见天》《暮从碧山下》《北山白云里》《庐山新雨后》《少焉月出于东山天上》《春风又绿江南岸》《北村渔市一缕》等。厅后墙壁上画着根据唐宋八大家诗词创作的一幅幅巨型壁画,下端镶砌着一方三米多长,数十厘米宽的大青石,镌刻着从晋朝至唐代21位书法传人。而后进的大楼正中,是一幅长达六米的巨型画卷《江山万里图》,其画神韵飞动,气贯全卷,从长江源头的冬貌,三峡奇观的秋色,黄鹤楼的夏景,到江南太湖的春光,浩浩长江四季景色皆在画中,给人以身临其境震撼之感。

雕花楼绘“黄山云”

“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的独特风格,吸引了历代国画大家,留下了众多黄山胜景图。清代渐江与当代张大千都是画黄山的高手。渐江以笔为主,极少用墨用色,画面清新劲健;张大千则以泼墨为主,作品浑茫漶漫墨彩淋漓;而亚明画黄山与他们都不相同,他的黄山画以突出“笔,墨,色,雨,湿”的映衬关系,在画坛以画黄山为著名。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亚老晚年和著名山水画家傅抱石先生之子,傅二石,著名画家擅长中国画的江苏省美术馆馆长朱葵,三人合作为东山雕花楼精心创制2米×1米的巨幅画卷“黄山云”。画中群峰破云而出,山石以简笔勾出轮廓,以散峰沿其纹理走向略皴一二,远山以浓墨染出,烘托出烟水之气。其间画家性酣挥毫,不是夹水夹墨,而是一气浑成,或泼或点,淋漓奔放,所画“黄山云”,奇峰耸立,云雾缭绕,黄山似美人出浴,铅华洗尽,明亮净洁,苍翠欲滴,有脱尘出俗之气,正应了清代吴应莲《黄山云》之诗:“黄岳凌空数千仞,千岩万壑含精蕴。云蒸山顶成沧海,云消山色依然在。峰峰依旧插晴空,千年绝壁留仙踪。”亚明、傅二石、朱葵合作“黄山云”巨画现存雕花楼馆藏。

老友相会近水山庄

1992年5月13日,正值初夏时节,太湖东山雕花楼在5月12日刚接待新加坡李光耀资政后,接待了来东山“近水山庄”看望新四军战友亚明的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彭冲。

亚明是安徽合肥人,原姓叶,名家炳,号敬植,后改名亚明,1939年15岁时参加新四军,是新四军中有名的“红小鬼”,1941年毕业于淮南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新四军第七师文工团美术股副股长,亚明当年以用画笔鼓舞激励新四军的士气而著名,其作品《孟良固战役》1985年获第六届全国美术展铜质奖。

彭冲这次偕夫人骆平一起来东山看望亚明,亦是轻车简从,到亚明地处东山响水涧新义村的“近水山庄”,汽车也只能到东山的“曹公潭”,然后需步行乡间小路10分钟左右,才能到的“近水山庄”。中餐是在雕花楼,我们雕花楼的几位老总,有幸亦和彭冲副委员长夫妇及亚明,傅二石一起合影,留下了珍贵的纪念。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亚明由南京迁居东山,明显感到地处太湖岸的古镇东山要比南京比苏州要冷两度左右,故在绍德堂的第二进住楼楼下厅堂间设计了壁炉冬季取暖。这事被居住在上海的新四军老战友,戏曲家杜宣得知后,专程将家中闲置不用的旧壁炉冒着寒冬从上海送来东山,刚开始,亚明住在绍德堂,怕外界干扰,没有安装座机电话,有事都是由我们雕花楼帮忙转达。当上海杜宣乘车特地来东山送壁炉时,我陪着杜宣送壁炉到“绍德堂”。杜宣是《文学报》的创始人,著名剧作家,1933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3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日本大学法律系,1938年参加新四军,历仼战地服务团秘书,其话剧剧本《彼岸》获1978年文化部创作二等奖。

亚老趣侃碧螺春

谷雨前,清明后,是开汤品茗的最好时光。1993年仲春之季,在北京刚刚参加“第二届中国画艺术硏讨会”的中国画大师们,由亚明带队来到了太湖洞庭东山,这是“十大名茶”碧螺春的故乡。客人们一走进桃红柳绿、牡丹怒放的雕花楼淡雅幽静的厅堂落座,一杯香茶已经捧到面前。作为主人亚明侃起了碧螺春茶的品茗之道,还侃起“茶”和“开门七件事”的关系,谈到人们常说的“茶饭”,茶饭,茶饭,茶在饭先,饭可养人,茶可明目提神长智慧。接着亚明还念了一首道士做法事的碧螺春茶唱颂词:“清香解渴色碧黄,万民献给禹王尝。茶从洞庭山中出,指间剪引复山花。”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花鸟草虫画家黄若舟也兴致勃勃地拿出了他为宜兴陶艺节准备的几十幅“茶画”,从神农氏尝百草谈到大木为茶,从唐朝的三部茶典谈到宋代的斗茶习俗,从历代的咏茶诗,谈到两百多处提及茶的《红楼梦》,从虎跑龙井谈到茶叶取水之讲究,从日本的茶道谈到台湾,韩国的茶艺,从和尚以茶代酒到品茗与修养长生的关系,八八高龄的黄老风趣地表示,茶果助人长寿,在年龄上他不仅超过吴昌硕,还有信心赶上齐白石。捏泥巴,做茶壶的著名紫砂工艺师徐汉棠也来“凑热闹”了,他从时大彬谈到明三家,从丁山古窖残片谈到最早与书画结合的“曼生壶”,从一壶千金的故事,谈到“画以壶传”的茶外轶事。著名刻壶专家徐孝穆则引经据典,历历细数他的喝茶历史。嘴嚼着青梅,啜饮着香茗,聆听着茶话,艺术家们兴致大发。你书“七杯吃不得”,他写卢仝饮茶诗,你画东坡斗茶图,他绘阳羡紫砂壶。那来自台湾的神仙茶友会的女士们则翩翩起舞,欢唱茶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则献上一副对子:“春在楼品春茶春光洋溢,太湖岸揽胜景湖水涟漪”,横批则是:“茶画媲美”。

紫金庵里道禅机

东山紫金庵以南宋“彩塑罗汉”闻名于世,而在紫金庵晴川轩后半间的隔墙上,有一幅高二百六十七厘米,宽二百四十七厘米的《寒山问,拾得语》巨幅壁画却鲜有人知。那是1997年5月初,定居在东山已达十年,刚刚完成“近水山庄”江南厅堂大型壁画改造工程的亚明,闲暇之余来到地处西卯坞内的紫金庵参观,由南宋的“彩塑”和自己刚完成的“壁画”,脑海里又激起了一个新的宏大艺术意念,当即便和陪同参观,时任紫金庵所长的卢向阳,谈起自己想为紫金庵创作壁画事,两人一拍即合。随后卢向阳根据亚明要求,将晴川轩后面的空斗墙拆除,改筑扁砌成实体墙。亚明开始选择素材,设计描画草稿。1998年10月下旬,花了将近半个月时间,亚明将正式画稿上墙。亚明的《寒山问,拾得语》壁画中,寒山着浅灰色僧衣,拾得着红色僧衣,对面而立。寥寥数笔将宽大而破败的僧衣,腰带画得十分得体。画中寒,拾两人头发蓬乱,寒山拖着鞋皮,低头颌首,满脸委屈沮丧;拾得赤脚踏地,一手指着寒山,好像侃侃而谈,正在开导着对面的好友。画虽简洁,但将他俩特定的身份和面部表情勾勒得非常逼真动人,实称得上是人物画中的高妙之作。在寒、拾两人的上方,录着他俩的对话:“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之乎?拾得笑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文字出自《寒山拾得忍耐歌》,句子不长,看似简单的问答,却道出了高深的哲理。在反反复复的玩味中,可体会到:僧出佛门,仍有许多烦恼之事,只有彻底放下,达到“不争”的境界,才是立世的真谛。《寒山问,拾得语》这幅巨型壁画从开始酝酿到完稿上墻,前后花了一年多时间,时年亚明已是七十七岁高龄,上上下下构图,着色,为作壁画竭尽心力,此画成为紫金庵“彩塑三宝”外的又一“壁画瑰宝”。

猜你喜欢

亚明寒山雕花
树干雕花
寒山即景
寒山
Poet’s Peak
马尔代夫前总统亚明被捕
纸杯变身雕花椅
玉饰为凭
苏州的雕花楼
过几年且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