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媒体技术在电竞类游戏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021-09-10赵振洋黄祯辉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设计应用

赵振洋 黄祯辉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游戏设计领域,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游戏产品的质量,使游戏设计行业具有了更大的商业价值,同时也促进了有中国特色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游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竞争能力提升。本文分析电子竞技类游戏产业发展趋势,剖析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其在移动游戏和PC游戏设计中的应用,为促进游戏产业良性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电竞类游戏;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2-0255-02

游戏产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而且也是振兴民族文化产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当前随着游戏种类的不断增多,游戏玩家在选择游戏时,更注重的是游戏前的吸引感、游戏中的体验感和游戏后的趣味感及其设计呈现出的效果。在游戏设计中合理应用新兴数字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优化移动游戏和PC游戏的设计效果,同时也可以提升移动游戏和PC游戏设计和制作的效率,提升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因此,探讨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子竞技类游戏设计中的应用,设计具有中国特色和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游戏产品,增加国内游戏玩家对国产游戏的喜爱程度,满足其需求,有助于促进电子竞技类游戏产业的有序良性发展。

一、电子竞技类游戏产业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电子竞技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围绕讲好中国故事、输入和传播正能量的新竞技类项目不断涌现,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也为电子竞技类(以下简称“电竞类”)游戏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我国已经形成了在世界上具有强大影响的电子竞技市场。电竞类游戏作为重要的文化消费行为之一,在游戏产业的发展中逐渐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据2019年游戏产业报告显示,电竞类游戏的营销收入为947.3亿元,占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的41.03%,同比增长13.5%。同时,用户规模达到了4.4亿,相比2015年翻了一番,市场规模呈现出扩张的态势,电竞商业化价值进一步凸显。游戏用户对电竞类游戏的热爱,使得他们的身份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逐渐从用户变成游戏赛事的观众,并形成一股强大的需求力量:个体游戏体验需求—大众观赛需求—举办赛事—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国家品牌,推动了赛事传播的进一步拓展。

随着游戏赛事的举办,吸引了更多观赛用户参与到赛事当中,使得电竞类游戏消费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推动了电竞类赛事城市主场化的进程。电竞类游戏推行的赛事能有效地连接游戏本身和游戏用户,提高黏合度,既有效满足游戏用户对电竞类游戏的需求,也提高游戏自身的价值和生命力,甚至可以带动整个游戏上、中、下游产业的建立、发展和完善[2]。中国电竞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以新媒体数字技术为支撑,在政府主体的引导下,由厂商以及赞助商主导的模式。因此,只有着力培养电竞人才,完善就业体系,才能促进游戏产业持续良性发展。

二、数字媒体技术对电竞类游戏设计的作用

(一)促进了游戏设计人才的培养

游戏产业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支持。在科技与游戏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随着数字媒体技术(以下简称“数媒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广泛应用,一些艺术类院校纷纷开设了与数媒技术相关的专业,如数媒技术、视觉传达设计等,并相应增设了与数媒技术相关的专业课程等,以培养大量游戏设计专门技术人才为目的,为推动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电竞类游戏产业的不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相信在未来,数媒技术会更好地推动我国电竞游戏产业健康发展。

(二)提升了游戏设计的应用能力

数媒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数字媒体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处理和管理的技术总称。数媒技术在电竞类游戏中的应用有独特的优势,从整体上看,数媒技术大大提高了UE4、PS、MAYA等相关软件的数据处理能力,计算机高强度的渲染处理能力提高了作品质量,方便了设计团队对整体游戏设计环节的把控。一方面,可以把游戏设计者的独特创意和精妙思维精准地呈现出来,使游戏产品的质量有质的飞跃;另一方面,可以使游戏玩家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体验到身临其境的代入感、真实感和逼真感,达到身心愉悦、放松情绪的目的。

三、基于数媒技术的电竞类游戏设计分析

(一)移动游戏的设计分析

移动游戏是依靠移动电子设备(平板电脑、手机、PSP等)形成的游戏。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电竞类游戏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机会。尤其是手机上电竞类游戏的设计,融合了美术学科的基本内容,展示出高度的审美价值和趣味性、虚拟性、交互性。手机的电竞类游戏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展现了游戏者作为游戏载体享受者的主导作用[3]。但是,在手机电竞类游戏的开发与设计过程中,对实际操作中的简便性和娱乐性的开发仍有一定的空间。因此,手机中的电竞类游戏设计更需要情景化设计,为用户营造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和真实感,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将情景化设计以原始的图像进行取样与编码,并对图像各个环节流转的数据进行高效处理与压缩,同时更好地优化分析与处理的效果,使手机中的电竞类游戏为用户创造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空间[3],即场景化,并通过一些拟物化的界面设计,将电竞类游戏的玩法与场景交融,使游戏用户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让游戏用户能够更专注地在游戏中畅想,充分体验运用数媒技术给游戏带来的流畅感和自我操控感[1]。

由于手机游戏操作的便捷性,在手机电竞类游戏中运用数媒技术可以构建更加丰富多彩的游戏场景,例如《天涯明月刀》这款游戏就为推动游戏剧情发展设计了各类场景,激发手机游戏用户的多样化情感,在体验游戏带来的轻松愉悦的乐趣的同时,还能从小小的手机游戏场景中感受到正能量带来的力量,使负面情绪得到疏导。另外,数媒技术的运用使得电竞类游戏为用户操作游戏提供了指南,与APP引导的游戏软件相比,基于数媒技术的电竞类游戏是通过简短的文字提示、图形和各种界面元素引导用户进行游戏的操作,用较為生动的形式告诉玩家接下来应该如何做,使游戏用户乐在其中。此外,由于手机游戏使用的场景都是碎片化的,为了消除用户的无效等待,运用数媒技术设计了反馈机制,为游戏用户提供及时、流畅且清晰易懂的提示,优化用户体验感[4]。

(二)PC游戏的设计分析

PC游戏是依托于计算机操作的游戏类型,不能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游戏不属于PC游戏。PC游戏分为单机游戏、客户端游戏(网游)和网页游戏。电竞类游戏在开发阶段都会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加以发展,文化符号的引入必然会有相关实体物品的产出,也就是周边商业的运作。游戏厂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传播效应,不断推出游戏用户喜欢的角色手办、场景模型等。周边商品既可以对现实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游戏用户参与到电竞游戏中,进而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游戏产业链。以《绝地求生》这款游戏为例,该游戏合理地运用数媒技术打造了射击类游戏的新模式,真实地还原了各种类型的枪械弹药、曲折的地图、精致的人物造型等,使游戏用户感受到了真实的枪林弹雨带来的紧张刺激的痛快感以及视听享受,使用户做到了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做到的事情。

客户端游戏中人物造型的精度不断提高,场景氛围感更加强烈,以《英雄联盟》这款游戏中的个别角色皮肤的设计背景为例,游戏角色涵盖了从上古神话传说到未来科技的文化特征,包括敦煌文化、诗词歌赋、戏曲、神话传说、虚拟性、梦幻性等各种文化元素,实现了游戏设计与制作的批量化发展目标[5]。同时,数媒技术还催生了一系列新的贴图软件制作工具,其中使用PS、Substance Painter等绘制工具制作出来的贴图更加符合现实生活中人物、实体的质感。设计者们可以通过这些软件进行设计与制作,将游戏设计的细微之处做到极致,既满足游戏用户的需求,也展示出电竞类游戏的未来发展愿景[6]。

四、結语

数媒技术的发展为电竞类游戏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还为更多具有创新想法的游戏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分析了我国电竞类游戏的发展现状,概括了数媒技术的应用状况,对比分析了数媒技术在移动游戏和PC游戏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并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和局限。要使电竞类游戏产业获得有序和良性发展,需要有一支掌握现代新媒体技术、既精通游戏设计又具有较高艺术文化修养的专业团队,这样才能推动游戏产业实现多方位的发展,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 丰伟刚.浅析数字媒体技术在动漫设计与制作中的运用[J].明日风尚,2020(19):11-12.

[2] 柳集文.浅析电子游戏的跨文化传播[J].科技传播,2020(17):176-177.

[3] 闫芳.手机游戏用户体验研究[J].数码世界,2019(3):52.

[4] 刘倩.数字媒体技术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大观,2020(05):87-88.

[5] 刘家润.中国元素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皮革,2020(16):48.

[6] 周成豫.数字媒体技术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明日风尚,2020(20):64-65.

作者简介:赵振洋(1998—),男,河南开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影视游戏)。

黄祯辉(1992—),女,江西赣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数字媒体技术设计应用
节能理念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应用探究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VR虚拟现实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浅析陕西土布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绘本书籍中插图语言的应用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经验与总结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装置艺术介入城市邻里空间的应用研究
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专业方向细分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