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2021-09-10陈昕谢冬雅郑燕璇

客联 2021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陈昕 谢冬雅 郑燕璇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已成为大趋势,大学生应有着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意识且深刻认识到学历及专业证书等对自身进入社会求职的重要性。通过对大学生考研、考证等所面临问题的研究,结合广州工商学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结合学科发展,通过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在现有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及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进行心理疏导,不断调整教学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广州工商学院

一、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相关实践分析

为了了解高校大学生对考研、考证的看法,笔者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研究数据,通过对回收数据的描述性统计进行了实证分析。

(一)整体分析

1、卷调查的对象、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

问卷调查对象为高校大一年级至大四年级的学生。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对考研、考证的基本认识,以及如何看待考研考证的问题。

笔者通过问卷星向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发布了调查问卷,被调查者是通过微信扫二维码的方式填写了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171份。

(二)具体实践分析

1、学生对考证的认识

通过对收集到问卷的统计分析, 77.40%的学生认为应尽可能多地考证,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72.32%的学生认为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证书:15.82%的学生认为只考取有硬性要求的证书以达到学校的要求;

2、大学生对考研、考证对求职、创业作用的看法

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考研,23.73%的学生进入大学前有此想法,且仍坚持;29.94%的学生进入大学前有此想法,放弃坚持;23.16%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有此想法,且仍坚持;23.73%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有此想法,放弃坚持。

据调查结果显示,55.58%的学生认为考研、考证对求职有极大帮助;20.46%的学生认为考研、考证对求职创业有一定的正面影响;12.10%的学生认为考研、考证会影响求职、创业的发展进程;11.86%的学生认为考研、考证对求职、创业没有帮助。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差异分析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考取专业证书很重要选择尽可能多的考证,相比之下同等重要的考研却只有过半数的大学生选择,虽然考研考证对于大学生都是所学知识的一种坚定,但大学生认为考研是个极为艰难的过程,为此探究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

(一)高校学生自学、自制能力的差异。

学生们在同等的起跑线上,却有着明显的成绩差异,部分学生能更快地掌握知识,学习的效率不同,使优等生有更多时间学习,在试验、总结中培养出好的自学能力,而差生进入大学前的学习靠着老师一字一句的灌输,几乎不花时间在预习功课上,没有独立思考更多是根据老师所讲解的知识照搬式学习,使差生缺乏自学能力,当进入大学后,差生还在想方设法地从大学的课堂中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不仅体现在自学,自制方面也有关系。差生进大学前有父母及老师的严格监督,在高度监督的模式下学习,学生早已缺失了自制力。进入大学后学习不再有人监督,这便成了学生无法专于学习的原因之一。若想成绩优异需花大量时间学习,这时自制力显得尤为重要。较于优等生,差生明显缺乏自制力。在大学这个极其需要自制力的阶段差生尤为吃亏,优等生大多数时间用于学习而差生却在开展娱乐活动,假设每天学习时间相差3小时,一个学期乃至整个大学阶段下来,这个差距不言而喻。

(二)高校学生思维方式的差距。

就普通人而言在智商上相差无几,学生所学知识不存在差异,优等生在有着较好自学能力和较强自制力的基础上,花更多时间学习,学习了基础知识后,深刻地思考学习深层次的知识,不断的思考并解决问题形成了缜密的思维方式,使得看待同一问题却有极其不同的结果,优等生倾向于考研即对知识的渴望程度更高,就读研究生不仅培养人们认识问题更是在认识问题后提出新的问题,思维的不断拓宽,使得学生的差距更为显著。

(三)高校学生心理差距。

考研、考证面向大學生,且他们对外的标准一致没有学生成绩高低的区分,不论学生的成绩如何都面对同一份考卷且难度水平一致,成绩较差的学生深知自己在自学能力、自制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上有着一定的差距,当面对同一水平的考核时,意味着成绩较差的学生需要加倍的努力,这使得他们心中产生恐惧。这种恐惧使得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加的不自信,这份不自信无疑在他们备考上增加负担。

三、心理健康教育对提升竞争力的推动作用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的惰性大学生也不例外,人们总是愿意借助外界不费吹灰之力的获得成功,但学习恰恰需要学生的自觉。应该根除大学生心底的惰性,引导学生做自己的老师,引导大学生自发的进行学习,唯有大学生真正的愿意走进知识,融入知识中加以理解才能真正的领悟知识的含义,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总结,自学能力便不断提升。

(二)有偏向性地教学,激发兴趣

人们总是不愿意在一个未知的领域踏出第一步,这是因为人们习惯做目的明确的事情,然而面对知识大学生也有一种迷茫,分辨不出什么知识应该详学、什么应该略学,针对这一心理老师应该变偏向地详讲重要的知识点,略讲次要的知识点,大学能够在学习之中学习如何划分知识点的轻重,使大学生能够目的明确地学习。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大学生拥有了好的自学能力,学习成绩有所提升,浅显的知识便不再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学欲望,大学生开始不断地学习探究,学习的满足感不断提升,当大学生对于知识充满兴趣便会不断提升学习难度,掌握更多的知识。

(三)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规划

人们的内心总是更愿意与相处的舒服的人交流,当大学生和老师处于和谐的相处关系时,老师才会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好的学习经验,学生也会更加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指出有待改进之处。大学生在遇到学习或是生活上的问题时才愿意咨询老师,老师才能够及时处理。密切的交流能够让老师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倾听他们内心最根本的需求

自在与他人作比较中,我们也希望汲取一些能够帮助自己的方法,当老师与学生交流分享当初自己考研考证的学习规划并说出做出此规划的原因,大学生便会思考老师的这种做法的好与坏,在心底与自身的计划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保留自身好的学习规划同时借鉴老师分享的有利之处。

(四)考研考证指导小组的成立

对于考研、考证的大学生克服巨大压力形成的内心的障碍比解决学习知识。为了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可以成立一个考研小组,小组为备考学生提供心理测评卷,并通过测评结果进行针对性疏导,达到最佳备考状态。为学生普及舒压方式及健康的作息饮食方面知识,同时定期关注考研学生心理状况,给予正能量的精神鼓励。

四、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素质、高水平的求职者有着迫切的需求,大学生要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已是大趋所趋,因此,考研考证无疑显得尤为重要。就大学生在大一到大四四年中考研、考证、就业、创业等心理变化的分析,提出优化这些心理情绪所采取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发现大学生从对考研考证的认识到着手准备考研考证的期间心理变化分为陌生、认识、挣扎直至着手准备这几个阶段。不论是考取专业证书还是考取硕士学位都需要学习大量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学生的自学能力具有很大影响力,只有具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学生才能学懂、学透并运用。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