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21-09-10路瑶

百花 2021年2期
关键词:创作时代

路瑶

摘 要:时下,星星点点的群文舞蹈以燎原之势发展起来。从群星奖的舞蹈获奖作品来看,群众文化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趋势。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奋斗在群众文化前线的舞蹈编导们当更新创作理念,把握群文舞蹈特点,以“接地气、聚人气、溢朝气”为方向,紧跟时代步伐,创作出更多具有本土特色的优秀群文舞蹈作品。

关键词:群文舞蹈;创作;时代;本土特色

一、群文舞蹈的魅力

物质生活的日益满足,使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广场舞、社区舞蹈逐步兴盛起来。“高精尖”的专业舞蹈虽震撼人心,却令普通百姓望而止步;群文舞蹈让老百姓们着迷,逐渐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精神寄托。那么群文舞蹈何来如此魅力?

(一)“地域”“时代”双肩挑

著名舞蹈家贾作光曾说过:“我在北方农村深入生活时,曾经看到过东北平原的秧歌是欢快节奏串连下的小步快走;而陕北高原秧歌,则是大步跳跃。从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东北平原广阔平坦,自然适于流畅的快步行进;陕北高原,沟壑纵横,地形复杂,高抬腿的动作来自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动作。”群文舞蹈本身就是群众在生活中进行抒情、活动的方式之一,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有其独有的特色。一方面,从地域上来看,群文舞蹈是地区的分界线,不同地区的群文舞蹈,伴随着地区间文化传统、生活风俗等的差异,呈现出明显的民间地域性特征;另一方面,从时间上来看,群文舞蹈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不同时代的群文舞蹈有自己的流行元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秧歌和腰鼓,改革开放时期的迪斯科、霹雳舞,以及后来的拉丁、zumba……每个时代都有符合自己时代特点的舞蹈形式。

群星奖舞蹈比赛的参赛作品中,山东烟台选送的胶州秧歌《舒心的日子扭着过》、四川成都选送的羌族舞《春色羌绣》、西藏地区选送的藏族舞《舞动雅江》《酥油情》、吉林延边选送的《盛世长鼓》……这些获奖作品均植根于当今时代下各地域的传统文化和群众的生活方式。兼具时代特色的群文舞蹈作品向世人传递该地域的风土人情,从而与时下的观众产生共鸣。

(二)非专业、受众广

生活化的舞蹈动作,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题材,让老百姓们一看就明白这是表现了什么。群文舞蹈更能满足群众对于舞蹈的追求,符合群众阶层对舞蹈的审美要求。第一,舞蹈演员的非专业性。只要热爱舞蹈,均可参与进来。表演者或许是企业退休职工,或许是社区舞蹈兴趣爱好者,没有科班的专业训练,没有专业的背景,没有任何功利目的;演员无分男女老少,高矮胖瘦,仅仅是出于对舞蹈的无限热爱,只要是热爱舞蹈的群众均可参与其中。专业舞蹈演员的选拔则非常残酷,不仅要求身高、体型、年龄,选拔中还讲究三长两小一高(胳膊长、腿长、脖子长、头小、脸小、脚背高)。第二,舞蹈表现的非专业性。群文舞蹈表现的大都比较直接,通俗易懂,没有太多过于抽象、复杂的内容,这样有利于舞蹈修养水平参差不齐的群众参与其中。

如此次舞蹈获奖作品《我们的城里老师》,生活化的舞蹈语汇简单质朴,向我们描述了城里老师背着村里的娃娃过河、教书、缝补衣服、一起干农活以及最后离别的过程。演员们没有高难度的技巧,仅靠自然的生活化的肢体动作传情达意,尤其是舞蹈结尾处,小演员们那种留恋的神情,令人印象深刻。整个舞蹈干净利落,以淳朴的美感和至情至性的情感打动人心。群文舞蹈这种娓娓道来的朴实无华,让观众感受到生活中的至真、至善、至美。

(三)娱人娱己、传递正能量

群文舞蹈在娱人娱己中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审美水平、艺术修养等个人素质,且不断开拓着群众的精神文化视野,潜移默化地净化人民的心灵。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要求艺术应当“像住在风和日丽的地带一样,四周的一切都对健康有益”,群文舞蹈的审美教育功能不可小觑。耳濡目染这些充满正能量的舞蹈作品,群众在娱乐的过程中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觉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整个社会慢慢地充满正能量。

二、把握群文舞蹈特点,恪守“三气”创作理念

明确了群文舞蹈的特点,下一步当在准确掌握这些特点的基础上,牢牢树立“接地气”“聚人气”“溢朝气”的创作理念,让舞蹈作品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民心,更好地带动群众的积极性。

(一)选材——接地气

针对群文舞蹈的特点,编导们在选材时就要费些心思了——既要打牢群文舞蹈的文化根基,又要提升到一定的思想深度。

1.题材源于生活,舞蹈选取元素具有当地风土特色的动律

观察生活是舞蹈创作的起点,……舞蹈编导观察生活,不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不管是从题材的选择,还是从舞蹈基本动作元素的选择,舞蹈编导当深入生活,扎根于当地的风土人情,扎根于人们的生活,敏锐地洞察生活中的美。

对于舞蹈动律元素的选择,应把握地域的风格特色。“无论就大的表演形态而言还是就小的动作形态而言,秧歌形态都是深深植根于农耕文化及其培植的审美心态之中的。”从两个胶州秧歌作品《小嫚》和《田野的嫚儿》来看,二者都选取了胶州秧歌中年幼女孩小嫚的形象,动作的选择需贴近小女孩活泼俏丽的特点,又不能失掉胶州秧歌“三弯九动十八态”的动态风格。因此群文舞蹈的创作需要在保留风格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编动作。

2.动作简而不俗,通俗易懂

群文舞蹈的编导在动作的选择上还应当做到简单又不俗气,富有生活气息又不失文雅。艺术源于生活,在整个作品的选材过程中应多留意生活,向生活取经。

将艺术化的生活动作升华为主题动作,通俗易懂,更容易引起群众的共鸣,让整个作品饱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拳拳的真情实感。一方面,在动作的选材上,可以保持风趣幽默的特点,带动群众的兴趣。像舞蹈《回娘家》,编导和演员们在农村采风,模仿鸡的基本形态,并结合山西当地民间舞蹈滑旱船的基本动律,用反串的形式将我们耳熟能详的“回娘家”演绎得诙谐,引人入胜。另一方面,在动作的选材上还要结合地区的群文风格色彩,让大家通过舞蹈作品了解这个地域的风土人情。像《爷爷教我踩高跷》,很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地区的群众文化——高蹺,以及该地域文化的传承情况。

(二)形式——聚人气

1.音乐特效,演员与观众沟通的利器

苏联舞蹈编导雅科勃松在编舞时“总是力求不放过音乐的任何一点细微色彩和细微变化,努力为它们找到密切吻合的舞蹈设计和完全适应的色彩”。许多编导为了弥补群文舞蹈演员表演能力上的缺陷,采用群舞形式提升舞蹈作品的整体效果。然而,群舞形式不是万能的,编导们还应不断地在其他方面进行创新,比如音乐的创新——选取音乐特效。音乐特效与舞蹈设计密切吻合,有助于营造舞蹈意境,配合形象性的舞蹈动作,锁定舞蹈表现的场景。因此,在群文舞蹈的编创过程中,选择一定的音乐特效,根据业余演员的特点精巧编排,既有利于演员对舞蹈内容的表现,又有利于观众对舞蹈内容的理解。

如群文舞蹈《车间协奏曲》,采用了机器工作、灌油、拧螺丝、机器人说话等音乐特效,更好地配合了舞蹈所要展示的在车间这个工作场景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简单的生活动作加上音乐特效,使舞蹈作品表现得更加出彩。

2.合理巧妙的舞美运用

服装、道具、灯光等舞美的运用有助于我们对于舞蹈作品的理解,像《回娘家》里模仿鸡的蓬蓬裙服饰和替代旱船的道具鸡窝、《小笼师傅》的厨师装扮和道具小笼屉、《海英和她的妈妈们》中海英的洗衣盆和妈妈们的小板凳……这些服装、道具的合理巧妙运用以及灯光的明暗散聚的变化,不仅有利于舞蹈的表现,而且有利于观众跟随着这些特定的情景,感同身受地理解舞蹈所传递出的内涵。

(三)内容——溢朝气

“对生活的理解,要求编导具有深刻的思想水平。他不是对单个的生活现象就事论事,要从更广泛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找到单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纵的(历史的)与横的(社会的)联系。从而使观察上升到理性的高度,通过理解作出正确判断,并且在艺术给予恰当的处理。”群文舞蹈取材于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通过将选材内容进行升华,对群众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因此,群文舞蹈在内容的传达上应当积极向上,阳光乐观,不断地去传递正能量。

如获奖作品《海英和她的妈妈们》,通过敬老院的一个小镜头,将生活中海英对“妈妈们”的关爱体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切身体会到生活中的真、善、美。

三、“三气”基础上,把握时代特点,不断学习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群文舞蹈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带动和影响。作为群文舞蹈的编导,除了把握群文舞蹈特点,把握群文舞蹈创作方向,还应当在创作的观念、内容、形式等方面紧跟时代的要求,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学习深造,避免被时代淘汰。

一方面,群文舞蹈的编导要不断地向生活学习。在把握時代特点的基础上,不偏离群众的轨道,不断地深入生活,从本土文化中汲取养料,挖掘符合当地生活特色的素材。创作出的群文舞蹈能够全面、深入地展示人民群众的生活、情绪、心态等,有厚重的生活风情和淳朴的艺术特色。另一方面,群文舞蹈的编导还应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不断地更新创作理念,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虚心学习专业舞蹈编导的创作经验,接受新知识,从而使创作的舞蹈作品能够兼顾生活性与艺术性、观赏性与普及性。

总之,群文舞蹈编导一定要扎身生活,扎身群众,把握住群文舞蹈的特点,时刻遵循“接地气、聚人气、溢朝气”的创作理念,跟进时代步伐,不断地创作出更多出彩的群文舞蹈作品,让星星之火的群文舞蹈为整个舞蹈文化事业的发展添薪加柴。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文化馆)

参考文献

[1] 《贾作光舞蹈艺术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158页。

[2] 于平:《舞蹈编导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第7页

[3] 于平:《舞蹈形态学》,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第107页。

[4] 于平:《舞蹈编导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第324页。

[5] 于平:《舞蹈编导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第9页

[6] 陈力群:《群文舞蹈编舞法研究》,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

[7] 欧建平:《艺术馆舞蹈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

猜你喜欢

创作时代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小艺术家大创作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