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多普勒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在评估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康复训练前后小腿肌群形态变化应用

2021-09-10玛依努尔·买买提明居来提·阿扎提

智慧医学 2021年4期

玛依努尔·买买提明 居来提·阿扎提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多普勒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在评估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康复训练前后小腿肌群形态变化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8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专业性康复训练指导,训练前后进行利用超声弹性成像进行评估小腿肌群形态变化,并对患儿肌肉最大运动速度、杨氏模量进行分析。结果 康复训练后3个月,患儿腓肠肌自然位纵切、自然位横切杨氏模量值与比目鱼肌自然位纵切、自然位横切杨氏模量值均较训练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能有效评估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康复训练前后小腿肌群变化,并且花费较低、使用方便、无创。

关键词:高频多普勒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康复训练;小腿肌群形态

痉挛性脑瘫占脑瘫总数的60%-70%,痉挛型脑瘫多有尖足、交叉剪刀步态等异常姿势,是由于下肢外旋肌群或内旋肌群紧张,其相反的拮抗肌肌张力相对较低,导致下肢旋转,引起的下肢生物力学变化导致的,临床以提高肌力、降低肌张力、抑制异常姿势为治疗原则[1]。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高频超声影像技术广泛用于康复医学,已越来越多地用于肌肉的定量评价。超声弹性成像可直接测量组织的力学性能[2],如:肌肉弹性。该技术具有无痛、无创、无并发症、检查速度快,不依赖于操作人员,重复性好的优点。本研究旨在联合运用高频探头和弹性成像技术研究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小腿肌肉形态结构及运动功能的改变的定量分析,评价不同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力学改善情况,为今后脑瘫康复治疗效果提供有效依据,来指导进一步康复计划的制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8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男45例,女37例;年龄1~3岁,平均4.28±1.46岁。纳入标准:观患儿均为痉挛性脑瘫患儿,经临床评估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下肢肌肉萎缩;患儿家长同意参加研究。排除标准: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

1.2观察指标 高频探头超声弹性成像(西门子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配置有高频超声探头)进行扫描。通过高频探头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康复训练前后小腿肌群变化进行分析,测量的肌肉一般选小腿腓肠肌、比目鱼肌。以患儿康复训练前后肌肉形态、长度、杨氏模量为观察指标。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使用t 检验进行对比;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x2检验进行对比。

2结果

康复训练前后患儿杨氏模量值对比 超声弹性成像显示:康复训练后3个月,患兒腓肠肌自然位纵切、自然位横切杨氏模量值与比目鱼肌自然位纵切、自然位横切杨氏模量值均较训练前明显降低(P<0.05)。见表1,见图1。

3讨论

超声弹性成像对以往成像模式是个有力的补充,对提高超声诊断率有较大的帮助。但此项新技术还需要不断完善,当病灶伴有钙化、胶原化、玻璃样变和间质细胞丰富的时候,或病灶内伴有出血、坏死灶时,超声弹性图像可表现为假阳性或假阴性。因此,将弹性成像图像与传统二维及多普勒图像结合进行分析,会提高超声的敏感性。本研究证实超声弹性成像自评估痉挛性脑瘫患儿康复训练前后小腿肌群变化的有效性,为临床小儿肌群变化的评估提供了依据。同时,本研究,由于时间、人力等限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研究小组将进一步扩大样本,深入研究影响在痉挛性脑瘫患儿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许春梅. 核心肌群康复训练对痉挛性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2):86。

[2]陈菲,张文静,周晓华,等.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监测肌松药对活体肌肉组织硬度影响中的应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6):2533-2535.

基金项目:新疆少数民族科技人才特殊培养计划科研项目,2017D0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