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云雀》两种中译本之比较

2021-09-10刘槟源

今古文创 2021年20期
关键词:雪莱

刘槟源

【摘要】 英国早期诗歌在19世纪末中国引进西方思想文化的时候渗透进来,在20世纪,国内对其进行大量翻译,它们对中国译介的推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众多的英国诗歌中,《致云雀》是其中十分耀眼的一部分,也是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代表作之一。正因如此,该诗被许多文学大家翻译过。本文尝试在原文风格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翻译的标准,选取《致云雀》中的诗句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究江枫先生和查良铮先生的译文特点与文字风格。

【关键词】 雪莱;《致云雀》;江枫译本;查良铮译本;译文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0-0120-03

一、诗歌翻译的标准

对于一篇文学翻译作品来说,评判其翻译好坏的标准是不确定的。但是,古今中外,无论是亚历克斯·扎克尔的“好的翻译尊重并如实反映原文作者的风格与用词”,还是严复主张的“信、达、雅”都不约而同地把“对原文的忠实和其中的神韵”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对于诗歌翻译来说,除了要满足以上的“忠实”与“神韵”,还要根据诗歌的特点进行调整。

无论是诗歌美中“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还是其特有的韵律、格律和结构,都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的来说,一篇好的诗歌翻译作品应该在忠实原文的同时,语言应该凝练生动,表达出其中的神韵和结构韵律之美。

二、诗人雪莱作品风格及《致云雀》译介情况

8岁时雪莱就开始尝试写作诗歌,18岁时考入牛津大学,被恩格斯誉为“天才预言家”。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深受自由思想家休谟的影响。

雪莱崇尚自然,常把自然事物人格化,从而抒发自己的感情,这与中国古诗中的“借物喻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薛网的“任是无人也自香”等等。而《致云雀》这首诗歌也是雪莱将自然人格化的代表之一。

如郭沫若所说的“他是自然的宠儿,泛神宗的信者,革命思想的健儿”,雪莱常常在文学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民主思想以及战斗革命的精神。

在《致云雀》中,雪莱把云雀喻为诗人,喻为深闺中的少女,喻为萤火虫,使其更加生动,将云雀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诗人也将自己的人格赋予到了云雀的身上,使其将自己与自然的特性相融合,表达自己对自由与光明的追求。原文顺畅灵动,富有音乐韵律之美,层次分明,突出了诗人雪莱的个人特色。

在我国,“五四”前中国文坛对雪莱译介的理解以鲁迅和苏曼殊为代表。20世纪20年代初期适逢雪莱逝世百年,以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为主掀起了译介雪莱的高潮,这两者分别侧重雪莱的社会批判意识和浪漫情怀。

20年代中后期新格律派诗人主导了对雪莱的译介,而雪莱的爱情诗和哀歌等抒情诗成为译介重点,雪莱精湛的诗歌吸引了文学大家们的注意,同时也帮助当时的人们探索白话在诗性方面的潜能。

《致云雀》是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代表作之一,诗歌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对云雀的赞美之情,并描画了自己的理想自我形象。作为一首经典的诗歌,它被译为多国文字,广为流传。在我国也有许多出色的译本,如江枫先生的译本、查良铮先生的译本及郭沫若先生的译本。

三、译文对比分析

接下來就以此标准对《致云雀》的代表性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并尝试进行细节上的分析,这两个译本是江枫译本和查良铮译本。以下进行对比时分别简称“江译”和“查译”。

(一)词语的翻译

1.bare

江译为“荒凉的”,查译为“皎洁”,“荒凉”一词释义为“形容景况荒芜而冷清”,“皎洁”一词释义为“光明洁白”。

在原文中,bare用来修饰夜晚,同时这一小节从视觉上来描绘云雀与天地相共鸣的优美歌声。江译的“荒凉的黑夜”的凄凉感与下句的“明月放射出光芒,清辉洋溢遍宇宙”的优美感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云雀歌声的美妙以及其中的气势与力量。

查译的“皎洁的夜晚”与下句的“月亮流出光华,光华溢满天空” 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共同构造出一幅空灵的月下美景,同时“光华”的重复使其诗更富韵律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两者从不同角度译出了云雀歌声两种不同的美,一刚一柔,各具特色。

2.heaven

heaven在诗文中常译为“天空”,如查译,江译为“宇宙”。“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宇宙”一词将时间与空间拉长,奠定了一种寂寥空旷的基调,同时赋予字句一种历史的质感与厚重感。

查译的“天空”虽然忠实于原文,但“宇宙”一词读起来更加具有层次感,可谓一妙。

3. high-born

high-born的释义为“(出身)高贵的”,查直译为“名门”,符合原意,意思表达准确。“高贵”有两个意思,一个是“高尚可贵,以庄严或壮丽为特征的”,另一个是江译的“社会地位优越,风度或出身显贵”。

然而,在读诗的过程中,读者们对“高贵”的定义常常为前者,容易忽略后者所包含的“家庭”因素,故查译更为直接明了。

4. palace tower

查译为“高楼”,江译补充了palace“宫殿”的意思,译为“深宫的楼台”。查译在上一句“名门的少女”中说明了其家庭背景,所以不译palace也不会影响译文的完整性。原文的“In a palace tower”并没有使用动词,这句话查译为“在高楼独坐”,从中可读出一层“高处不胜寒”的凄楚之感,江译为“居住在深宫的楼台”,相比之下,查译的情感层次更为丰富。

5.love

“Thou lovest, but ne'er knew love's sad satiety”, 此句中的“love”江译为“爱”,查译为“爱情”,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写作风格,此处的“love”应指各种关系中都存在的大爱,而不是局限于查译的“爱情”,故江译更为全面与丰富,给予读者更多想象空间。

(二)句子翻译

1.Thou dost float and run,

Like an unbodied joy whose race is just begun.

江译:你沐浴明光飞行,似不具形体的喜悦开始迅疾的远征。

查译:你浮游而又飞行,像不具形的欢乐,刚刚开始途程。

此句在诗歌的第三节,描绘云雀飞向晴空,迎接朝阳的场景,塑造了其欢快明朗的形象。前半句江译选择的“沐浴”这个词不止体现出了“float”的灵动感,还具有极强的画面感,一只身披霞光的云雀的形象呼之欲出。后半句没有停顿,读起来有些许的生硬,“似”的使用有些多余。

江枫先生将前半句的“float”直译为“浮游”,为云雀的形象增添了一种空灵感。后半句分为两句,并且句末押韵,给诗句增添了韵律之美,也更加易于读者理解。

2.From rainbow clouds there flow not,

Drops so bright to see,

As from thy presence showers a rain of melody.

江译:从霓虹似彩色云霞,也难降这样美的雨,能和随你出现降下的乐曲甘霖相比。

查译:从彩虹的云间滴雨,那雨滴固然明亮,但怎及得由你遗下的一片音响?

这节诗位于第七节,与第五、六节一起从视觉的角度来描写听觉上的丰富感受。江枫先生选择了直译,“也难”“这样美”等词汇凸显了诗人雪莱对云雀的赞美之情,字里行间中饱含深情,但第三句有些冗长,过长的定语会降低语句阅读的流畅性且不利于读者的理解。

查译整体的译文读起来通俗易懂,“固然”一词的运用可谓一妙,不但完整了句子的结构、使译文更加简洁,还对诗文进行了转折;译文读起来十分顺畅,且句末押韵,同时富有音乐之美;反问句的运用十分巧妙,既强调了赞美之情,又丰富了句式结构。

3.Better than all measures,

Of delightful sound,

Better than all treasures,

That in books are found,

Thy skill to poet were, thou scorner of the ground!

江译:比一切欢乐的音律,更加甜蜜而且美妙,比一切书中的宝库,更加丰盛而且富饶,这就是鄙弃尘土的你啊你的艺术技巧。

查译:呵,对于诗人,你的歌艺,胜过一切的谐音,所形成的格律,也胜过,书本所给的教训,你是那么富有,你藐视大地的生灵!

江译的前四句采用了排比的手法,与原文的结构相符合;最后一句中所翻译的“你啊你的”音律起起伏伏,富有韵律,并且从中夹杂着欢快活泼的情绪,富有层次。查译在句子的顺序上做了调整,形成一个由弱到强的情感变化,层层递进,富有激情,直到最后一句“你藐视大地的生灵”把情绪推到高潮,凸显了诗人对云雀的赞美之情。两者都忠实于原文,达意传神,乃上等译文。

四、译文差异分析

通过以上译文的对比分析可以总结出:总体上江枫先生的译文对于原文的忠实程度较高,译文的句式结构基本上与原文一致,但有时会因为受到句式的限制导致译文晦涩难懂、流畅性下降,会影响读者的阅读感受,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江枫本人的文字风格及个人背景有关。

江枫先生作为中国著名诗歌翻译家主张“译诗,形似而后神似”。他认为:“译者的忠实,在于力求与原作相近似,尽可能保存可保存的原作之形,才应该有助于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原作之神”。江枫先生本着这一思想,使译文神形兼具,给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带来了审美共鸣。

查良铮先生虽然没有系统地阐述过自己的翻译思想及理论,但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翻译观。他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改写、补充等翻译技巧使原文中晦涩难懂的部分变得通順流畅、易于理解;不拘于诗歌的结构,为其赋予了别样的韵味,并且其中常蕴含着中国当时时代背景下诗歌的特点。

综合来看,这两者的主要差异冲突在于翻译的侧重点。前者以诗歌结构为重;后者以诗歌之意为重,力求译文达意。这两种翻译主张也代表着翻译界的两大流派,其中存在的不同与差异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一篇文章或者诗歌,增强了观点的多元性,使翻译文学、译文表达、遣词造句的方式更加丰富,也让我们从不同的译者身上看到了不同的时代印记。

但从原文作者背景的角度上来讲,雪莱年仅三十岁,一生充满浪漫情怀与反叛精神,充满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热爱与渴望,同时也带有对传统教条的叛逆。查良铮先生的译文虽然十分流畅自然,但却少了些少年的稚气,而江枫先生的译本更具有生命的韵律,并且在风格上更加清新。

除了《致云雀》之外,两位先生还共同译过《无常》《致玛丽》《西风颂》等著名的英国诗歌作品,其中译本各有出彩之处,查良铮先生的“以诗译诗”充分彰显的诗歌的韵律之美及英诗的音乐之美,江枫先生的译本对诗歌细节的处理更忠实于原诗,但语言文字在某些方面可能不够精简凝练。

五、结语

江枫先生的译文给人总体印象如下:译文措词得体;选词准确生动,贴合原诗的句子结构,每节的末句通常为长句;常用比喻、排比等手法,使其更有可读性;译文忠实地传递原诗的信息,体现了作者的写作风格的同时也保留了个人特色,使译文富有生命力,也保留且彰显了原诗的活力。

查良铮先生的译文给人总体印象如下:译文选词准确;在更改句子顺序结构的同时没有影响原文的表达,反而把句子变得流畅易懂,生动形象;其译文极具个人的文字特色,其中还能看到新月派诗歌些许色彩,与当时诗人徐志摩、陈梦家等人的诗歌风格有所照映。细想来,四十年代初,闻一多先生把查良铮先生的十一首诗作选入《现代诗钞》,也是其中的缘分。

两者语言各具风格,达意传神,两者译文的特色也是其广受欢迎的原因,吸引了不同的读者群体,也代表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历史色彩。同时,译者在忠实于原文和文体风格方面表现出来的专业技艺与严谨的职业操守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在这个科技发达、机器翻译使用广泛的时代,两位前辈对于翻译、英国诗歌韵律、字词选择、韵脚选择、形神表达、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严谨与精益求精使当代译者对翻译行业、翻译研究以及译者职业素养等方面具有更深的思考,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启迪译者自省,重新真诚地、审慎地看待自己的使命与职责。

参考文献:

[1](英)雪莱.雪莱诗选[M].江枫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英)雪莱.雪莱诗选[M].查良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3]张静.自西至东的云雀——中国文学界(1908—1937)对雪莱的译介与接受[D].北京:清华大学中文系,

2006.

[4]杨惠莹.精于心,显于形——江枫的英语诗歌翻译[D].郑州:郑州大学外国语学院,2007.

[5]张晓玲.查良铮的诗歌翻译及其翻译思想[D].太原:太原工业学院外语系,2013.

猜你喜欢

雪莱
浅析苏童《白沙》中雪莱之死
《弗兰肯斯坦》的女性主义解读
探析《弗兰肯斯坦》中的教育观
《弗兰肯斯坦》中的母亲身份研究
一诺三十年
一诺三十年
雪莱一诺三十年
雪莱:保卫小狗窝,一诺30年
秋之况味
译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