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红楼梦》回目透视对黛玉形象的总体构思

2021-09-10王辉

今古文创 2021年20期
关键词:黛玉红楼梦

王辉

【摘要】 小说的回目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人物在回目中反复出现正说明了其在作者心目中的显著位置。通过梳理回目来构建黛玉这一人物设置的框架,有助于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人物的形象,从而透视作者对人物总体构思,理解作者创作意图。

【关键词】 《红楼梦》回目;黛玉;总体构思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0-0029-02

基金项目: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编号XC2020059)。

回目是小说章节的标题,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一般来说,回目以对联的形式呈现,每一句对应某人物的一个重要情节,回目如同每一章节的“眼睛”,直指故事情节的精要部分,所以,纵观《红楼梦》回目,可以从中梳理出作者设置人物情节的意图,最直观的就是看人物在小说回目中出现的频次,频次越高越能看出人物的重要程度,在《红楼梦》回目中,林黛玉是仅次于贾宝玉出现频次数量的人物,总共出现了21次,其主要人物的角度定位可见一斑,相对应的情节也极为丰富,基于如此众多的回目,人物的行动轨迹如在眼前,作者的匠心也得以窥见。

一、回目中“黛玉”的指称

《红楼梦》回目中对人物的称呼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化的,通过不同的指称不仅可以避免回目构成的单调性,而且可以呈现出人物多样的性格,甚至可以从作者的用字透露出对人物的褒贬评价,比如学者所称的“一字评”现象,黛玉这一人物也不例外。《红楼梦》回目中对黛玉的指称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直接以其名称呼,共出现4次,一目了然,最易識别。

2.以人物的别称、代称称呼,共出现11次,有“潇湘”“飞燕”“颦”“痴情女”和“幽淑女”,较为复杂但也极富意蕴,细细品味,妙趣横生。

(1)“林潇湘”“潇湘馆”与“潇湘子”,潇湘的出处源于小说中探春在创立海棠社时,为林黛玉取名为“潇湘妃子”,黛玉在大观园的栖身之处即为潇湘馆,暗合娥皇女英的典故,更是对黛玉下世还泪,最终泪尽夭亡的结局的暗示,正是黛玉命运的谶语,而潇湘馆正是黛玉的自我选择,环境幽静高雅,契合主人身份。

(2)“飞燕”,出自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杨妃”与“飞燕”对举,本特指“杨玉环”和“赵飞燕”两宠妃,此回目中来指代宝钗和黛玉,令人浮想联翩,二妃皆国色天香、倾国倾城而结局悲惨。兼宝钗有选秀女的经历,似有所指,但直观上应该是用来形容二人体态,宝钗体丰、黛玉瘦弱,颇为传神,有研究者认为此中未必有作者褒贬之意。

(3)“痴颦”与“颦卿”,“颦”是宝玉初见黛玉取的字,因其“眉尖若蹙”,宝玉一见钟情,语出天然,探春笑其杜撰,实有出处,何不见于“东施效颦”,西子捧心之美,用以表现黛玉之美丽,真可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4)“痴情女”和“幽淑女”,这两个称呼是作者直接在回目中赋予的,足见其对人物的珍爱,褒美之意溢于言表,为人物定调,凸显其品质。

3.以故事情节指向特定人物,共6次,这类回目较为隐晦,须熟悉情节才知人物,比如“风雨夕闷制风雨词”,情节中制风雨词就是林黛玉,意指明确。

二、从回目看对黛玉的构思

首先将有关黛玉的回目一一罗列起来,因涉及较多,所以仅列出回目中能体现黛玉的一句,大致分为四类,其总体构思框架如下:

(1)第19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第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第26回潇湘馆春困发幽情;第29回痴情女情重愈斟情;第34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2)第38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第45 回风雨夕闷制风雨词;第64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第70 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第76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3)第8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第20回林黛玉俏语谑娇音;第45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第42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4)第3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第27回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第57回慈姨妈爱语慰痴颦;第67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第82回病潇湘痴魂惊恶梦;第89回蛇影杯弓颦卿绝粒。

参照回目,结合对应的文本,依此来分析作者的构思设计和写作意图。

第28回中的“痴”字,最能表现黛玉总体性格,“痴”即有痴情之义,用情专一,一片至诚,至死不渝,同时还有纯真,不容杂质的一层含义。“痴”字是黛玉的本质属性,她对宝玉的爱是纯洁无瑕的,这可视为对黛玉性格的整体把握。从“痴”字出发,细化具体一点,作者的回目构思是从“情”“才”“趣”“命”四个方面加以表现的。

对于“情”,是与宝玉直接相关的5个回目,可以看作是二人的恋爱史,有宝玉杜撰“耗子精”的典故而产生的打情骂俏;有两人心灵契合的“共读西厢”;有黛玉被拒门外的误会;有因张道士提亲产生嫌隙后的赌咒发誓;还有宝玉挨打黛玉探望后的交心。总之,回目中具备了一切小情侣恋爱的所有要素,将其中的爱恨纠葛表现得淋漓尽致,像极了爱情。5个回目构成了两人的爱情主线,波澜起伏、至情至深,完美地诠释了他们的前世今生。黛玉的耍小性,敏感多疑,无端猜测;宝玉的狠命摔玉、呼天抢地,急于剖明心意,无不体现了情痴,情至深处便为痴,便不讲道理,便非同寻常。这些看起来的不可理喻、无理取闹恰恰是二人的真情流露,还是张岱说得好:“人无癖不可交也,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之交,以其无真气也。”“痴”中见癖见疵,正是他们爱得真诚。

对于“才”,回目中有诸多表现,但大都集中表现在黛玉写诗填词上,兴致高、有热情,才华横溢,所赋菊花诗夺魁;所制风雨词秉承大家;五美吟意有所指,令人赞叹;与湘云联诗尽显才思敏捷,甚至还重建桃花社,包括后来一反常态,热心指导香菱学诗,都可见黛玉对诗词的喜欢与执着,造诣很高。吟诗作赋正见其格调高雅、才情过人。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黛玉的聪慧、风流正见其诗才,作者在判词中直称她为“咏絮才”,化用谢道韫胜过谢朗的典故来为之正名。在《红楼梦》中,诗词不再是士大夫们的专享,而是女儿们的高雅娱乐,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黛玉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尽情展现着自己的才华,书写着自己的性情和命运。

对于“趣”,反映了黛玉性格的一个侧面,把人物写活了。都说她敏感多疑、谨慎小心,但她一张嘴何曾饶过人,伶牙俐齿,直切别人要害,领悟之余不由让人会心一笑,不妨把回目对应情节中的黛玉言语列出来看一下:

(1)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2)“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

两处分别对应回目“黛玉半含酸”和“俏语谑娇音”,黛玉的言语俏皮生动,又带有戏谑的成分,并不尖酸刻薄,当然明眼人也能直接看出她对宝玉的在乎,吃醋的另一层含义就是爱,这两回其实是侧面来表现宝黛之间的爱情,是对两人情感主线的一种补充,也很好地表现了黛玉灵动活泼的性格。黛玉的酸是隐晦的含蓄的,说给有心人听。黛玉的伶牙俐齿、借题发挥恰恰是小情侣之间的小打小闹,充分展现了爱情的趣味,给读者以愉悦的审美感受。

对于“命”,《红楼梦》回目从多个侧面展现出来,“抛父进京都”是时势所逼,生离死别,从此就开启了千金小姐寄人篱下的生活,谨小慎微,敏感多疑,难道是天生的吗?环境使然罢了,“抛父”并非是主动离开,而是被迫分离,黛玉是不忍也是无奈的,足见其凄凄惶惶痛苦的内心。“埋香冢泣残红”是自叹身世,虽锦衣玉食,看似风光体面,其实与世周旋,身不由己,因花之凋零联想青春易逝本是千古文人共有之喟叹,而黛玉以一介女儿身容于幽暗复杂之贾府,心如发丝,洞察入絲,更多了一层凄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贵族小姐说的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黛玉对自己的命运是清醒的也是悲观的,源于它的无法把控。葬花不是自我标榜的行为艺术,而是对人生遭际的切肤之感,也是对人生绝望的象征隐喻,预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悲剧。

“见土仪颦卿思故里”则写出了人之常情,离家太久,见到家乡的风物自然而然会思念家乡以及家乡的亲人,黛玉也不能例外。父母的离世,寄居贾府的身不由己,无可奈何,宝钗分发礼物本出于礼节和好意,无可厚非,但对于黛玉而言,徒增伤心罢了。至于第82、89回,黛玉的“惊梦”“绝粒”正是身处绝境时的真实写照。

三、黛玉人物设置的审美倾向

仅看回目,就可以知晓黛玉这一人物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作者喜爱这一人物毋庸置疑,但并未将其设置成一个完美的人。她并非高高在上,而是鲜活生动的,如此人物的塑造才真实可信,也更贴近生活,符合人性。虽有小疵,但瑕不掩瑜。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不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 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此外,还要关注《红楼梦》中作者所持的“明褒暗贬”“于褒寓贬”的美学思想,对于回目同样适用,回目中多次呈现黛玉才高,这与当时的封建伦理“女子无才便是德”是相悖的,但作者推崇备至。此外,“幽”“闷”“悲”“泣”“病”等回目中出现的字眼固然勾勒出了黛玉悲剧的命运,但确实也并不令人愉悦,但作者并不避讳和反感。作者反复提及黛玉的“痴”,似嗔还怜,正寄寓了他对人物的无限同情和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范国良.从《红楼梦》回目看曹雪芹对薛宝钗的抑扬态度[J].红楼梦学刊,1987,(1).

猜你喜欢

黛玉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一代倾城逐浪花
品潇湘妃子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相爱就是用行动来关心你
偷来梨蕊三分白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English Abrid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