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方药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概况

2021-09-10王笑高山高尚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研究概况支气管哮喘中医药

王笑 高山 高尚

【摘要】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等症状。本文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及预防调理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整理概括了近现代医家相关的经验思想与方药应用,体现了中医药在治疗哮喘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中医药;研究概况

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志码:A

一、引言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诊断要点为先天禀赋,具有家族病史;呈反复发作性,症见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约数分钟、数小时后缓解,甚则喘脱;平时如常人,或稍感疲劳、纳差。但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导致正气亏虚,可出现动则气喘等症状。

二、病因病机

支气管哮喘又称哮吼、齁喘,属于中医学“哮病”范畴。《证治汇补·哮病》中对哮喘概括为“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隔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閉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洪广祥教授认为痰瘀伏肺是哮喘之宿根。晁恩祥教授主张以风论治,提出“风盛痰阻,气道挛急”是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病机。张明德教授侧重以“毒”(湿毒热毒)论哮。中医认为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基本病机为痰阻气道、气机失调;病因为触发伏痰,痰气搏结,阻塞气道;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密切相关。

三、临床治疗

在治疗哮喘时,中医遵循“未发时以扶正气为主,既发时以攻邪为主。”即急性发作期以祛邪定喘为主,以控制病情蔓延为目的;缓解期以扶正固本为主,以预防复发为目的,重视肺脾肾虚候,予以辨治。

《血证论》中提出“盖人身气道,不可阻滞……内有瘀血,气道阻塞,不得升降而喘”;“瘀血乘肺,咳逆喘促。”概括了哮病与五脏六腑均有关联,但主要在肺,多为痰、湿、水、瘀伏肺,受新邪外袭引诱而壅于气道,致使肺气宣发肃降受阻而发病,治宜化痰行瘀、降气平喘。蒋洁尘运用降气化痰之法治疗哮喘。配伍苏子、莱菔子、枳壳、金佛草以降气;选用南星、白芥子、二陈汤之类以蠲痰;曾用寒热互用与泻下之法治疗寒包热哮,如小青龙加石膏汤、越婢加半夏汤、泻下方等。

《伤寒贯珠集》:“麻黄轻以去实,辛以散寒,温以行阳,杏仁佐麻黄达肺气,泄皮毛止喘急。” 黄庆田认为“阳虚寒盛”是支气管哮喘之宿根,在总结前人治哮的经验中提出并验证了可用温热药如麻黄、细辛、干姜、附子等治疗哮喘。魏道祥主张用辛温药中具有辛苦开泻、辛芳善散及辛滑通阳的药物加以配伍,使其发挥宣肺气、通气滞、化痰浊之功效。《金匮翼》中记载“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痰邪阻肺,咳逆上气,但坐不得眠,因此痰喘日久易致哮喘。王玉玲用皂角治疗哮喘,颇具成效。

黄文东教授主张以表、攻、补三法治疗哮喘,其认为哮喘治疗须抓住虚实两纲。选用如紫菀、款冬花、远志、金沸草、蛤蚧等顺气化痰降逆之品用以治虚。针对哮喘频发的患者,在发作间歇时予以补益脾肾为主的散剂,基础药:移山参、鹿角、陈皮、甘草、地龙等。调理脾肾的同时,予以地龙片取其络脉通调,肺气自宣之意。对燥火犯肺引起的气喘,治宜清火润燥以平喘,以清燥救肺汤加减。邵长荣教授从“久病必有瘀,病久入络”理论着手,配伍活血化瘀药如当归、红花、丹参等,改善了患者长达数年的不适症状。

钱金阳治疗哮喘注重调肝,治疗上从宣肺祛痰与肺脾肾三脏着手,配以清肝、疏肝、养肝等法以达平喘之功。晁恩祥教授强调在哮喘缓解期的治疗应以调补肺肾、宣肺化痰为主,同时须注意调动、恢复脏腑的功能。董漱六重视哮病静止期的调治,通过内服法和外敷法联合治疗,缓图治本,达到控制哮病发作的目的。

姜云亭遵循发作时以定喘止咳为主,喘平后以调理脾胃为主,投用滋补肺肾、化痰调气之品,巩固疗效。自创麻柴甘透汤治疗寒包火证,效果甚佳。赵锡武教授以小青龙汤作为治哮主方,对夹有热象者,合用麻杏石甘汤。脉微细,恶寒嗜睡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黑锡丹治之。岳美中教授用延年半夏汤治疗支气管喘息,颇见成效。金梦贤自拟方剂四子克喘汤,经临床验证,疗效满意。

四、调摄与预防

《金匮》有云“上工治未病”。程门雪治哮主张“发时非攻不可,至若不发之时,又非健脾补肾、扶正调养不可。”陈念祖提出“哮喘之病,寒邪伏于肺前,痰案结于肺膜,内外相应,一遇风寒暑湿燥火之伤即发,伤酒食亦发,动怒动气亦发,劳役房劳亦发,并表现为反复发作”。亦有记载“有自童幼时,被酸咸之味,或伤脾,或呛肺,以致痰积气道,积久生热,妨碍升降而成哮证,一遇风寒即发。”均说明饮食、情志、气候等因素对哮喘的影响。徐嵩年注重饮食疗法,曾用绿豆汤,雪羹汤(马蹄粉、陈海蜇煎汤冲服)以达清肺化浊止血之功;在清肺生津养肺方面,服用百合汤,效果甚佳。王季儒在预防哮喘发作方面以西洋参、蛤蚧二味药制成粉剂于平时服用,其效颇佳。

《张氏医通》言“冷哮灸肺俞、膏育、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董漱六用白芥子贴敷在三伏天治疗哮喘颇有成效。

五、小结

综上所述,哮喘与肺、脾、肾三脏存在密切联系。通过对古籍与近现代医家的经验进行学习总结,中医药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BA存在静止期与非静止期。中西医治疗应在两个阶段把握时机,辨证用药。中药贴敷,冬病夏治等治疗方式均具有成效显著。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内服与外治相结合,拓展更多的治疗手段,减缓病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但中药治疗BA的现代药理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仍须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0,43(12):1023-1048.

[2]晁恩祥,孙增涛,刘恩顺.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J].中医杂志,2013,54(07):627-629.

作者简介:王笑(1996.5—)女,汉族,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临床中药学,通讯邮箱:17864319220@163.com

高山(1963.7—),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生导师,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临床中药学 (中药临床合理应用及评价)

高尚(1994.10—),男,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方向:临床中药学

猜你喜欢

研究概况支气管哮喘中医药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研究概况
活血通络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Meta分析及治疗策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近十年国内日语听力教学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