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鲜王朝时期的“尊周思明”思想形成之原由

2021-09-10王利军

文学天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正统

摘要:明朝灭亡以后,朝鲜王朝被迫成为清朝的藩属国;但是朝鲜王朝一直有着“尊周思明”的思想,究其原因是因为朝鲜长期以来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形成了以中原为主的华夷观与正统观念。

关键词:尊周思明;感恩思报;正统;华夷观

由于清军入关,明朝灭亡,中华“变态”,中华成为夷狄之国,而“朝鲜”怀“报恩”之心,因此在清朝建立之后,虽然朝鲜是清帝国的藩属国,在政治上毕恭毕敬,实行“事大”政策,但是在文化上仍然自认为是“小中华”,不认可清朝的地位,而是坚持“尊周思明”的思想。

一、理论基础

“尊周思明”思想归根在于正统性的问题,而由于程朱理学广泛传入朝鲜,使得朝鲜对待正统以中国的正统论为标准。13世纪,朱熹的学说逐渐传入朝鲜半岛,朱熹对于正统论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现实中的尊中华,攘夷狄,对抗金朝,二是学习《春秋》、立纲常的史学正统。事实上,这便是朱熹在强调君臣本分,对于少数民族政权则是不认为是正统政权,而是篡夺了汉家政权,这种思想实际上影响了朝鲜的君臣与儒林对于“中原正统”的看法,只能是由汉族所构建起来的大一统政权,才能代表正统。

除此之外,便是“华夷秩序”对朝鲜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其实也是源于中国传统的“华夷观”,早在春秋时期便提出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认为夷夏有别,对于外来之民族,必然不用于本民族。“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此为孔子所提,认为华夏以外之人,不得图谋中原,夷狄之人不允许扰乱华夏,这其实展现了“夷夏大防”之意,以及对于夷狄的鄙夷之意。除此之外,孟子也曾提出“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这其实也是在于表明对于少数民族政权的轻视,对于“华夏”自身地位的推崇。“华夷之辨”的思想不仅深深的植入了中国的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学习颇深的朝鲜而言,相较于中国,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认为华夷之辨是至理一般。朝鲜自身虽然是“夷狄”的一部分,但是在明清交际之时,他认为自己已经从“小中华”变成了“中华”,便可以代表真正的华夏,而并非是由满清所继承了华夏正统。朝鲜王朝认为自古以来,只有朝鲜才实现了真正的由夷入夏,满清入主中原以后,中华风范已然丧失,此时的朝鲜才是真正的“中华”。

二、感恩思报

朝鲜认为明朝对其有三大恩情,第一,便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册封国号“朝鲜”的大造之恩,确立了朝鲜的正统地位,建立起藩属关系;第二便是壬辰倭乱时,万历出兵击败倭寇,认为是“再造之恩”,第三,便是救援被皇太极围困于南汉山城的仁祖。

朝鲜王朝建立之初,并非是正统继承而来,而是篡位而来,因此迫切的想要得到来自明朝的册封,以求来获得正统地位,能够快速的巩固自己的政权“果能顺天道,合人心,不启边衅,使命往来,实尔国之福,我又何诛。冬,成桂闻皇太子薨,遣使表慰,并请更国号。帝命仍古号曰朝鲜。”这其实对于李成桂的支持较大,并且还赐给了古代的名号朝鲜,这其实有助于朝鲜王朝正统性的确立。                       豐臣秀吉基本一统日本后,出兵朝鲜,朝鲜一时无力抵挡,只得向明朝求援,“二十五年春正月丙辰,朝鲜使来请援。二月丙寅,复议征倭。丙子,前都督同知麻贵为备倭总兵官,统南北诸军。”明朝方面不仅出兵一次,并且两次出兵援助朝鲜。尽管,壬辰倭乱之战的失败有人归结于丰臣秀吉的去世,但是明朝出兵援助朝鲜,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即便在明朝已经快要灭亡之际,在看到清军入侵朝鲜以后,依旧派兵前往朝鲜。“朝鲜告急,命总兵陈洪范调各镇舟师赴援。三月,洪范奏官兵出海。”虽然,最后也未能起到作用,仁祖迫于皇太极军事力量的压制,最后不得不从南汉山岛走出来向皇太极请降。

因此,这就从此断绝了与明朝的宗藩关系,接受了清朝的册封;不可再向过去一般可以前往明朝进行朝贡,因为在不久之后,明朝也即将灭亡,只能从心里思明之恩德。

三、慕华与事大的心态

朝鲜自古以来就与中国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在与中国的交往中,其思想文化、政治制度都深受中国的影响,形成了慕华为特色的小中华思想,正如朱云影先生所称:韩人一向仰中华文化为本位,自认为是中国文化的分支,这是韩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朝鲜王朝的慕华观的出现,与明朝的建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明朝推翻元朝,建立起中华正朔以后,朱元璋建国以后,在外交方面区别于前朝的蒙元,对外四处讨伐,而是实行德化政策,不征之策作为对外交往的主要原则,这与之前的元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在李成桂继位以后,曾经前往明朝请封,这事实上对李成桂的影响较大,对于朝鲜王朝正统的确立实际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前文已有涉及。

朝鲜对于明朝的基本心态是慕华,而到具体表现却为事大主义;这也其实源于传统中国的事大观,早在孟子之中便是有所记载: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孟子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因此早在中国的春秋时代便形成了“事大字小”的儒家礼仪规范,大国对小国以仁,但是小国却需要向大国表现自己的忠诚,因此在儒家文化传入朝鲜之后,这也在思想上影响了朝鲜,因此在朝鲜王朝时期在行动上表现了自己的事大主义与其心态。

结语

尊周思想产生于我国的春秋时期,实质是在于维护正统。朝鲜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加之此时宋明理学传入朝鲜,因此尊周思想得以贯穿朝鲜王朝时期;不仅如此,还有思想基础为传统的华夷观,认为明朝灭亡以后,自身当为继承中华,而清朝为夷狄之后,不能代替中华正统,因此朝鲜王朝在心上更多的是鄙夷之心,更为重要产生尊周思明思想的原因便是朝鲜的感恩之心,认为明朝对朝鲜有三大恩,明太祖的赐国号;明神宗的出兵朝鲜;救援被皇太极围于南汉山城,这便提醒后世国王不可忽视明朝之恩情,这便成为了思明思想的来源。

参考文献:

[1]方勇校.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郭丹、程小青、李彬源校.左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2

[3]朝鲜王朝实录[Z].首尔:国史编纂委员会, 1981

[4](清)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3

[5](韩)朴趾源.《热河日记》[M].汉城:庆熙出版社,1969

[6]孙卫国.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7]朱云影.《中国文化对日韩越文化的影响》[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作者简介:王利军(1997年——),男,民族:汉,籍贯:山西长治,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方向:中朝关系史

猜你喜欢

正统
正“入春”
论杨维桢《鸿门会》显现的文学思想
北魏政权正统之争研究
北魏政权正统之争研究
《论语》诠释与儒学演进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正统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