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短跑训练创新的再认识

2021-09-10李涛

当代体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运动量负荷强度

李涛

建国70余年来,短跑项目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创新训练方法不断地被重视。采用文献资料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短跑训练进行分析,旨在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实践中提供指导意义。研究表明:长期大量的低强度训练容易造成疲劳,并且不会对专项形成有效的刺激,不利于专项水平的提高和最佳竞技状态的展现;小周期、短节奏,高质量、高强度、高负荷的新的训练模式对运动员机体的刺激更深,有助于运动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肌肉快速工作的适应性,促进运动员在频繁的赛事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训练体制、训练原则、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在竞技体育发展到进入21世纪后的今天,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训练工作该如何去适应新的要求,该如何去进一步创新,已经成为每一个体育工作者必须去认真关注、认真面对、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自1998年退役以来,一直担任四川省短跑队教练员,通过自身的运动员经历与日常带队训练的总结,对短跑训练有了新的认识与体会。

1 对训练创新的认识

汉典对创新的释义为:创造新的,革新。可以看出,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破旧立新,突破旧的思维定式,旧的常规戒律,是敢想、敢变、敢干,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创新是训练工作的立足之本,是不断提高成绩使运动员立于不败之源。运动训練的创新是突破固化的训练体制、训练原则、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其实质是在训练的过程与不断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地否认自己,接受新的事物,通过借鉴与学习别人先进的方式方法,再结合本项目自身的特点以及专项技术的需要来修正自己原有的训练模式。

2 对训练周期划分的再认识

运动训练的目的是参赛、竞赛,竞赛则是年度训练计划制订的目标,根据年度训练计划的制订可以将训练计划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单周期训练计划、双周期训练计划与多周期训练计划。中国的田径训练在过去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学习和沿袭前苏联的训练体系,即把全年的训练时间划分为准备期、比赛期和调整过渡期等三个时期的双周期训练计划。

准备期主要是指11月到3月的冬训和6到7月的夏训,该时期时间最长;比赛期是以为数不多的几次比赛为主的春秋两季;然后是调整过渡期,即是全年训练、比赛结束以后的休整。传统的大周期训练模式的特点是:冬季与夏季的训练时间实施很长,训练的运动量比较大,但强度比较低。这种训练模式很容易造成运动员的机体和神经疲劳,因而是一种低负荷、低质量的训练。近些年来,国内外大大小小的赛事建立如雨后春笋,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机会愈来愈多,从二月初到十月底的大部分时间段里都有比赛可以参加。赛事的增多与时间线的延长要求教练员与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工作中,必须把比赛融入到整个过程当中去,要把比赛作为训练的一个部分或者是一种延伸来考虑。因此,我们在训练过程当中就必须抛弃过去那种长时间、大运动量、低质量、低负荷的大周期训练方式,应该积极采用小周期、短节奏,高质量、高强度、高负荷的新的训练模式。新的训练模式的最大好处是运动员全年的训练水平和训练质量都比较高,整体波动幅度小,不会像传统训练周期一样大起大落。

3 对训练负荷的再认识

训练负荷是训练频率、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总称。赛事的增加与时间线的延长致使训练模式发生改变,参赛也逐步成为日常训练的一部分,新的训练模式的选择也导致训练负荷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是质的变化。这里所谈的训练负荷的变化,主要是体现在训练的强度变化上,而不是单纯的运动量的变化。“三从一大”是指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坚持大运动量训练的原则,笔者在不断的训练实践与总结中认为:“三从一大”中的“大”,并不是简单地指“大运动量”训练,而是指“大负荷”训练。对短跑运动而言,高强度、高质量的训练就是“大负荷”训练。

3.1 长期大量低强度训练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在运动训练实践中,中低负荷的训练可能会导致训练适应的部分或全部损失。在短跑的训练实践中,长期大量的低强度训练容易造成疲劳,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疲劳。李庆认为,人体运动的实质是神经支配下的肌肉活动,神经-肌肉系统的兴奋性越高,发放神经冲动的频率就会越快,募集的运动单位就会越多,肌肉的收缩速度就会越快,最大速度训练的效果也就会越好。因此,长期大量低强度训练造成的神经系统和机体的疲劳会导致整个训练质量的下降,并阻碍运动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

3.2 低强度训练对专项能力的影响

通过笔者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发现,低强度的训练不能符合比赛的需要。运动员神经系统的兴奋度、肌肉系统的紧张度和内分泌的浓度在比赛中是最高的,如果在平时的训练中,多采用低强度训练,对运动员神经系统、肌肉系统没有足够的刺激,那么到了比赛的时候怎么可能表现出好的状态?在日常的训练中,因为没有大负荷锻炼和积累,运动员不可能在比赛中突然达到比赛需要的兴奋性和紧张度,无法根据比赛的需要去完成比赛任务。因此,这种低强度、低负荷、低质量的训练,对提高我们短跑项目所需要的专项能力和专项水平没有多大帮助的,低强度的训练不会对专项形成有效的刺激。

同时,长期处于这种低强度的大运动量训练状态中,运动员的肌肉会产生适应性,运动员原有的快肌纤维会慢慢地向慢肌纤维方面靠拢。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肌肉比例的变化,不仅完全与我们短跑项目所需的肌肉类型背道而驰,而且还会给我们的训练造成很大的麻烦和负效应。在训练实践中,运动员不仅需要把原有的快肌练起来,而且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已经转向慢肌的那部分肌肉再练回来,否则这部分肌肉就变成了阻力,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另外,经过长期的低强度大运动量训练以后,在向高强度训练转化的时候,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伤病。由于运动员的肌肉已经适应了慢性收缩、拉长的训练强度,而我们的项目特点所需要的却是高强度的快速收缩与拉长,因此,低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不利于专项水平的提高。

3.3 低强度训练对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影响

短跑项目属于极限强度的运动,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跑完规定距离,其运动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过程、反应速度、肌肉类型、短跑技术及神经-肌肉之间的精密协调等能力。如果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过多地以中、低负荷的强度要求来安排训练,则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运动单位的募集能力起不到促进作用,身体各机能和专项素质、专项水平以及心理状态就难以调整到能够承受比赛的各种要求和需要,因此对比赛强度的适应能力就差,自然也就难以让运动员在大赛当中去表现出自己的最佳竞技状态。由此,训练负荷过低不利于运动员在比赛当中展现最佳竞技状态。

4 结语

介于对训练周期划分与训练负荷的再认识,笔者认为广大教练员与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工作中,自始至终都应该紧紧围绕着“质量”这个核心来抓训练,训练计划展现的运动量跟传统训练相比较小,整个训练的负荷却是不减反增。这种小周期、短节奏,高质量、高强度、高负荷的新的训练模式对运动员机体的刺激更深,有助于运动员形成符合比赛要求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和肌肉快速工作的适应性,同时也可以增强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能力,能够促进运动员在频繁的赛事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作者单位:四川体育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运动量负荷强度
大树的日常
运动量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生如夏花
商业用电负荷特性分析
计算电场强度常用的几种方法
电场强度叠加问题的求解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求电场强度的新方法お
怎样掌握最佳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