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路径

2021-09-10司友兵

当代体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体育情境游戏

司友兵

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逐渐深入,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巧妙创设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情境,积极探寻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路径,切实提升体育教学成效。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小学体育高校课堂的有效路径展开分析。

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体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环节压力、提高学生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基于学生的视角对体育学科教学内容进行审视,了解目前学生常接触的一些问题,加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跟随教师的教学步伐对所接触到的知识进行重新审视,以此提高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1 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就现阶段小学体育的教学形式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体育教学手段陈旧,许多体育教师没有能够与时俱进,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频率低,即使使用了也仅仅局限于补充信息单一功能,没有能够将信息化手段与体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二是体育教学模式滞后,习惯于采取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师徒式教学模式,侧重于动作训练,直接对学生进行动作指导,接下来就是学生反复训练,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三是体育教学内容片面,教学中局限于体育教材,和学生思想、情感以及身体素质等相关的一些内容,没有能够及时补充体育活动之中,导致体育教学没有充分结合学生成长需求,内容非常片面,缺乏拓展性。四是体育教学空间狭隘,不少教师在体育活动中满足于课堂教学,对课外活动研究不深,特别是对兴趣小组活动、竞赛活动没有通盘考虑,缺少深入的研究,在教学中没有将课余时间和教学资源充分整合起来。

2 小学体育高校课堂的构建策略

2.1 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提升理论教学趣味性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是在户外进行的。部分体育知识以及理论课程,可能需要在课堂上予以开展。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教师往往采用灌输性的教学方法,试图引导学生来强化认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为打造高效体育课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创設多媒体教学情境,不断提升体育课程内容的趣味性以及实效性。比如在一些体育历史或者体育技巧的展现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视频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来予以呈现,这本身能够调动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相比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内容突出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一边展示体育课程内容,一边给予必要的讲解。特别是在某些难度偏大的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更能够发挥它的作用。依托于多媒体教学,更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效率,也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2.2 构建良好的体育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品读体育知识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大重要因素,只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才会有所改革。否则,如果师生之间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那么部分学生也必定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厌倦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以朋友的身份去接触学生,理解学生常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多交流、多沟通与学生展开探讨,主动落实好“亲其师,信其道”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例如,在教学“双摇跳绳”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师生共同活动的展开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在课下搜集与本次活动参加有关的材料,之后选派一名个子较高的学生负责摇绳,让其他学生在后面排好队,依次进入到大绳中进行跳动。接着,教师可以跟随学生一同进入到跳大绳的活动中,学生看到教师参与到活动后大多显得较为激动,他们也更加愿意参加此项活动。在活动参与完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你们今天玩得开心吗?你们在跳绳中有了怎样的收获?你们觉得跳绳这项运动好不好?学生透过教师的问题就能进行反思,他们也了解到跳绳对于身高的发育是有一定好处的。因此,教师可由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入手去改善紧张的体育教学现状,构建高效体育课堂。

2.3 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明确体育学习方向

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导向,只有制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学生才会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教师应基于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并以此作为依据,让学生按照这些目标去理解教师教学的知识。此外,教师还要了解小学学生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根据学生的问题去调整教学方向,让目标变得更合实际,由此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障碍跑》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教师首先就应该对教学目标进行审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按照学生的身体素养将学生进行分配。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较短的跑道;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安排较长的跑道。通过因材施教教学策略的实施,让教学目标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样一来,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障碍跑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身体,他们的学习自信也变得更强了。又如在教学“蛙跳”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在教学完知识点后必定会准备一个检验环节。在对学生进行检验时,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出不同的评定结果。由于一些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所以他们在蛙跳时也很难跳出理想的成绩。针对这一部分学生,教师要对其付出特别的关怀,重新调整教学目标,适当放低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教学标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尽可能地跳出最理想的成绩。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去调整课堂教学目标,以此推动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

2.4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游戏情境的创设可以营造轻松欢愉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当中,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是他们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因此,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我们要懂得根据体育教学项目合理的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得到身体上的锻炼,从而达到打造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击鼓接力跑时,首先,我带领学生做了热身练习,放松了学生的肌肉,对学生讲解了游戏“长江黄河”的规则,并通过与几名学生合作做了游戏示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游戏兴趣。然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分组游戏,观察了学生的游戏情况,以正确且具有激励性的评价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跑的能力。之后,我以该游戏为依托,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小型的接力竞赛,从竞赛中培养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奔跑能力,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最后,我做了课堂小结,让学生交流了在游戏中得到的收获。这样,我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强烈热情,使学生拥有了愉悦的心情,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环境下得到了身体素质的发展,从而充分达到了打造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目的。

2.5 以问题切入开展体育教学,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引入过程中,若教师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来开始新课讲授,很难在第一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问题来作为教学切入点,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快速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快速调动学生的新课认知兴趣。比如,在投篮技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列举某一个NBA篮球明星的例子,引导学生模仿自己喜爱的NBA球星的技术动作。当学生在进行模仿示范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动作指导,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正确地篮球投篮动作技巧。当学生逐步认知到标准规范化的篮球投篮技巧后,教师再介入新课程内容的讲授,这样更能够提升体育课堂的整体教学成效。再比如,在列队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国庆阅兵为问题切入点,“同学们有没有看过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天安门的画面呢?”通过问题情境的創设将学生带入记忆中的特定环境下,引导他们回顾震撼人心的画面,并自觉模仿解放军战士的队列队形。当学生跃跃欲试时,教师可以巧妙切入内容教学。依托于这样的方法,能够引导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进行学习,继而明确自身的认知缺陷以及不足,带着明确的目的来跟随教师的引导,切实提升小学体育学习的整体质量与成效。

2.6 引入先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生动效果

体育教学体力消耗较大,如果缺乏生动因子,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就会滋生乏味感、枯燥感,这样的消极情感一旦逐步扩大,必将影响学生体育学习投入程度。为了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笔者在工作中将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借助网络技术、多媒体成套教学设备使体育教学更加生动活泼。首先,笔者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补充了学生感兴趣的信息。例如,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明星知识,比较关注的重大体育赛事以及体育常识等,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感兴趣的信息,丰富了体育教学容量,也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了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吸引效果。其次,对于一些枯燥乏味的训练动作或是有难度的体育动作,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化难为易。为三级跳动作为例,这是一个连贯的一气呵成动作,如果单独进行分动作示范很难到位。教师可以用真人动作慢镜头播放的形式,让学生在直观的观察中掌握动作要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应注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关注不同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要求,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体制改革以及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之中释放学生的天性,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及发展,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技巧,真正意识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下原镇下原小学)

猜你喜欢

体育情境游戏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我们的“体育梦”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感悟三角形的高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