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艺的传承—云南鹤庆新华村银器的考察研究

2021-09-10刘思妤周逸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7期
关键词:考察银器

刘思妤 周逸

摘要:近几年,民间文化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地处云南大理鹤庆县新华村的银器手工艺已具有较好的发展势头。本文以云南鹤庆新华村为例,通过走街串巷的考察、学习银器敲打的亲身感受,探寻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力争让文化保护这条路走得更加长远。

关键词:云南鹤庆;银器;考察

传承手工艺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和智慧的沉淀。没有民间文化的发展,就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地方的民族特色便渐渐显现了出来,新华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一、独特的地理优势

云南是一个民族文化很有自己特色的省份,大理白族自治州更是别具魅力,鹤庆县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鹤庆县属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辖县,地处滇西北,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之一。在鹤庆县城以北分布着秀邑、沙登、南邑、北邑、纲常河等村落,这些村子很多人家是做银铜加工手艺的,尤其以南邑村产业化程度最高、最为著名,即外界闻名的云南新华民族工艺村。新华村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西北部的一个镇里,距县城 7 公里,离丽江机场10公里,开车大约二三十分钟就能抵达,交通便利,沿途风景十分美丽。由于主要从事银器工艺品生产,因而又被称为银匠村,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银器加工方式,纯手工打制出的产品精美绝伦,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唯一性。

二、走街串巷的考察

来到新华村,我特意去街上走访了各户门店,做了一个大致的调查。

从经营模式来看,十分灵活,多以家庭作坊或者师徒组成的工坊为主要经营模式,每一个家庭院落都是一个生产作坊。新华村近几年主要从事银壶、茶漏等茶具的加工生产。这两年新华村的银器已在全国市场打响名声,发展十分迅速。不仅本土品牌崛起,很多外地商家也纷纷找上门来成批订购,有的将银饰的电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养活了大大小小劳作人民的家庭。

从制作材料来看,他们制作银器的材料和工具在本村就可购买,这里有着各型号的银、铜材料,以及工艺品加工的工具及耗材,有的甚至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锻造产品需求打造适合自己的工具。他们也接受各大艺术院校的学习工具教材的批量订购,由快递寄出。这也是相比其他银器产地的一大便利之处。

从工艺品种来看,因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和各个银匠的工艺差异,新华村的银器市场已经形成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数百个银茶壶品种。有纯手工壶、半手工半机械壶、全机械壶。按壶身的成型方式可分为一体型茶壶和组装型茶壶;按照使用方式可以分为提梁壶和带壶,把手材质分为木质、竹编等;按照装饰方式可以分为锤目纹壶、做旧壶、錾花壶和素面抛光壶。

三、切身投入的学习经历

来到鹤庆县新华村,我跟着当地的一名年轻的银匠传承人李耀锋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手艺学习。李老师打小便跟着自家父亲在西藏学习手艺,后来回到新华村便自己创办了独立的工作室,边敲银壶边接单,一直坚持到现在。李老师还有一个弟弟,弟弟的手艺活是由哥哥传授的。如今,两兄弟在自家庭院的工作室里以手艺为生,合作干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倒也默契。

李耀锋不仅是本地银匠,也是银器工艺的非遗传承人,还是多所高校的兼职教师。他对于手艺的传承有自己的理解,在实践上让人感叹年轻手艺人的精细与创新。他最擅长做银壶,对于壶的外形、材料、表面处理、工艺品质上都有着严格的自我要求;在弟弟的协助下,效率高、做出的产品品质好、获得了很多商家客户的信任。在这里考察的半个月,我从白天学到晚上,一日三餐都跟着李老师解决,除了手艺,更多的是学到手艺人身上一种顽强的精神。

在制作茶漏时,一片看似简单的树叶形状的茶漏,实际上要经过绘图、剪形、在金属底座上打出纹理、在木凹槽底座敲打成弧度、反复褪火再敲打、画纹路、戳针眼、打磨、卷枝干、浸泡、清洗这几个繁复的步骤才能完成,每一个步骤都不容马虎。后面几天,我又跟老师学做包银的酒杯。手艺活大多都相互关联,前几天练的茶漏也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样的绘图、剪形、敲打弧度,包括制作茶壶,所有的工艺产品,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才逐渐成型。

四、产业链背后的反思

现如今,手艺人对精神追求普遍高于商业利益的追求。在新华村,手艺活最先注重的是做工的精细与好坏,其次是外表的创新,放在最后的才是文化内涵。这也是新华村银器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但品牌效应相对较弱的问题所在。当地银器的品质好、生产效率极高、数量庞大,这些生产设备、加工手艺等一系列硬实力虽得到外地商家的一致认可,但依然掩盖不了本民族与地区特色文化内涵的软实力的弊端,由于缺乏文化内涵的思考导致产品创新力不足,很多店面为迎合消费市场和经济利益而趋同模仿、除开品质产品相对同一化,显得有些许单调;再加上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大规模的旅游开发进程中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忽视等。这种严重依赖市场的发展思路虽然尚可维持目前新华村银器行业的运转,但如果这个发展方向无法及时扭转,很有可能沦为其他原创银器、银饰产品的代工基地。从长远来看,一个地区的特色产业,要想走得更远,就必须得更深层次的挖掘到其文化内涵,从品牌上讲故事,因而新华村在后续发展中却又不得不面对商业现实。成功的文化产业不一定必然导致成功的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任重道远,这也给年轻一带的新生银匠们带来了莫大的挑战与考验。

结语

通过这次调研考察,我看到了手艺人自力更生的强大,倾佩他们潜心干活的专注,学习到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每一件手工艺品,都来自手的创造与心灵的构思,这两点集合在一起,造就了中华劳动人民艺术与智慧的结晶。在非遗传承人李老师的帮助下我收获颇多,这半个月的学习生活无疑为我接下来的专业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历与经验。

参考文献:

[1]罗振春.云南鹤庆白族银铜工艺的现状与特色[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2]郑海、王菁、林巧、子涵、王佳、杨波、广逵.云南民族傳统手工艺品—美丽背后的困惑[J].今日民族,2012.

作者简介: 刘思妤(1994-),女,汉族人,重庆巫山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间美术;周逸(1995-),女,汉族,湖北宜昌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间美术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猜你喜欢

考察银器
俄罗斯银器有多少种装饰手法
湘西苗族银器的动物图案美学特征
四川博物院藏宋代银器赏析
百色起义期间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组织的系统考察
艺术设计考察与创作课的探索与思考
解析南顿故城
拓展国际视野提振创新精神
银器一试,鸡蛋猕猴桃有毒?
陕甘苹果生产考察及发展启示
白银之美 曲水流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