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宫文物修复

2021-09-10

摄影与摄像 2021年7期
关键词:科技部故宫博物院钟表

格物致知 止于至善

——写在《故宫文物修复》开栏时

博大精深的中华词库里,有两个用处颇多而意境深邃的词,一个叫格物致知,一个叫止于至善。二者简要的意译为:专心致志地把某件事情的原理揣深悟透,通过尽心尽力达到或处于最为完美的境界。

说起故宫,无不充盈着皇家气脉和往昔峥嵘的神秘,哪怕是一块砖、一片瓦、一束黄、一抹嫣红等等,都承载着说不清、道不完的故事。提及文物,自带能量的是遗迹、史料、珍宝,绝美的厚重,随眼见一页纸、一幅画、一面钟、一件器物等等,都富含着悟可得、表不尽的智慧。可以想象到,碧波荡漾湛蓝色的护城河、周正四方朱红色的高围墙、满目高贵金黄色的琉璃瓦、庄严冷峻青白色的镇宅物……交相成辉,不知裹掩珍藏着多少人间珍品与精奇啧啧。

本栏目关键词的落脚点是“修复”,即把故宫的文物恢复成原样。此举听似简单,想着深奥,是事理精深处那种非常之奥。换句话说是,匠心独运、神思纠缠成真善美的知行合一、表里如一与始终如一。“智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修复离不开工匠,工匠造就匠心,这是一个对话时空、禅悟唤醒、磨蹉岁月、追梦续灵的守正创新历程。择一事、终一生,难怪世上多用溢美之词形容工匠精神:状元才,自拥天骄态势中的慧根;英雄胆,抱有无畏瞬间下的勇武;巧妇手,练就知行赋能中的达练;菩萨心,修成无我境界下的护念。

古书画、古钟表、青铜器,临摹复制、百宝镶嵌、拾遗补缺……“故宫文物修复”是一幅活生生“中国范儿”的鸿篇巨制——知书明理、自强不息、内敛含蓄、勤劳善良、精益求精、玉汝于成!

万物有所生,独知守其根。文物是人类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文物修复是遗物、遗迹扶阳固本、赓续青春的法宝。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高超技艺问题,而是“格物致知、止于至善”的哲学思考,以至引深到对于揭示人类发展规律,认识并促进未来社会发展的大问题。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鉴往未来,用新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文化生命力,对本刊来说重若千钧!谨此,记录它,就是客观认知历史;树立它,就是敬重大国工匠;传承它,就是弘扬先进文化;宣传它,就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社长、总编辑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是负责院藏180余万件(套)各类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修复和研究的重要业务部门,拥有一百多位从事各类文物保护修复的专业技术人员。文保科技部以传统修复技艺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对各类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和科学研究。

目前,文保科技部拥有以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和古钟表修复技艺四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十余个门类的专业修护队伍,每年修护文物数百件,是中国最大的文物保护机构。同时,文保科技部还拥有中国最大的文物科技实验室,配备近百台处于行业内领先水平的各类分析检测设备,承担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文物预防性保护研究和各类材质文物检测分析的工作。

历史悠久的传统文物修复技艺,加上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古法”和“今术”的结合使文保科技部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有现代科学理念与架构的文物综合性医院。半个多世纪以来,文物被送进“文物医院”,文物医生们使文物延年益寿。

按照职责功能划分,主要包括文物科技实验室、文物修护工作室和文物修护管理与展示宣传三部分。另外,文保科技部还设立了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培训中心、中国-希腊文物激光技术联合实验室、古陶瓷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故宫博物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实验室等国内外文物保护合作项目。

一、文物科技实验室:承担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分析检测、文物科技保护和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通过对文物保存环境的研究、文物霉菌虫害的鉴定与防治研究、文物防震研究、文物本体的分析检测研究、文物劣化产物及其成机理的研究、有机质文物保护研究、无机质文物保护研究、古建科技保护研究等工作,解决故宫博物院可移动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过程中的预防性保护、文物分析检测和科技保护处理的问题。

二、文物修护工作室:承担院藏的书画、木器、漆器、百宝嵌、金属、钟表、陶瓷、石质、织绣、唐卡、壁画、油画、建筑彩画等文物的修护和复制,以及文物囊匣的制作工作。

三、文物保護管理与展示宣传:负责整个部门业务的组织领导及管理协调工作。主要包括文物修护运行管理、文物修护信息与修护档案管理、文物修护材料与文物周转管理、文物修护展示教育等。

历史沿革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设置古物馆并制定相关文物修复规则,组织人员从事文物修复工作。

1931年,古物馆设立裱画室,聘用技工,从事书画、钟表、木器修复,以配合院中文物陈列的需要。

1951年,故宫博物院保管部增设修整组,制定了办事细则。

1954年,故宫博物院开始扩充修整组,陆续调入一批修复技术名家,并不断补充年轻力量加入文物修复行列。

1956年底,修整组的修复工种已多达12种,人员近50人。

1957年,故宫博物院成立文物修复委员会,研究文物修复方法,明确文物修复要求,规范修复工作,提升文物修复技术。

1960年初,在原修整组的基础上,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文物修复厂。

1970年代末,故宫博物院成立了外宾服务部,从文物修复厂抽调了一批技术人员,从事文物藏品的复制。

1982年,故宫博物院重建文物保护实验室,重点对青铜器防腐蚀、文物的杀虫灭菌、文物的保存环境及文物检测等进行了探索研究。

1983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文物复制厂,归外宾服务部领导。

1988年,故宫博物院将文物保护实验室、文物修复厂与文物复制厂合并,正式成立“文物保护科学技术部”,简称“科技部”。

1997年,机构改革时,科技部更名为文保科技部。

2016年,文保科技部新址竣工。

铜 器

故宫博物院的传统青铜器修复技艺在全国的同领域内一直是有一定优势的,这与赵振茂师傅的悉心传授和一代代青铜修复人的刻苦学习钻研是分不开的。从赵振茂师傅开始,故宫科技部铜器室修复了大量院内及全国各兄弟单位的青铜重器及重要文物,其中包括马踏飞燕、班簋、莲鹤方壶、齐史祖辛觯、兽面纹马饰、中爯父簋等。在多年的修复工作中,修复师们遇到了残碎程度大、甚至变形严重的各类金属器物,在纷繁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金属类文物修复、保护的宝贵经验。

钟 表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钟表,多数来自欧洲,且有款识。其多以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作为装饰题材,反映了西方人迥与东方的审美情趣。也有一些构思精妙、设计独特的钟表,充分展示了西方艺术的活跃性思维,同时,为了迎合东方人的审美需求,还制造出融中西方艺术与一身的钟表作品。

皇家做钟处消失后,在清朝末期仍有人在宫中担任修复和保护古钟表的工作,经过代代相传,古钟表修复技艺得以传承至今,2014年古钟表修复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这项技艺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这些都归功于故宫博物院四代传承人兢兢业业的传承与奉献,他们将最精湛的技艺和对文物钟表的热爱奉献给古钟表修复技艺的传承事业。

装 裱

故宫博物院的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是以苏帮装裱为基础,结合扬帮及北方装裱的技术特点、环境因素等形成的具有故宫特点的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通过对文物进行洗、揭、补、全等传统修复方法,使珍贵而脆弱的书画文物得到完好的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邀请全国书画修复界名家张耀选、杨文斌、孙承枝等先生对院藏《清明上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等珍贵文物进行了妥善严谨的修复,为打造故宫书画保护团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这门精湛的技艺已在故宫博物院传承了四代。2008年被文化部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19VI-136装裱修复技艺·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

摹 画

古书画人工临摹技艺,即通过勾稿、落墨、着色等一系列绘画过程,对古书画进行复制。鉴于纸张和绫绢等绘画材料的脆弱性及人为和自然的各种破坏因素的影响,书画珍品很难保存至今,所以,临摹复制的副本便成为传承古书画艺术及技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建国后,故宫博物院成立文物修复厂,聘请了金仲鱼、冯忠莲、陈林斋及金禹民诸先生进行古书画人工临摹复制工作,经过三代故宫人的口授心传,已成功复制了上百件古书画珍品,并且多件作品已被列为珍贵文物入库收藏。2011年,古书画人工临摹技艺成功获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 器

故宮博物院木器文物的保护修复技艺源于宫廷造办处的传统保护修复技艺,是在传统木器制作技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技艺。清宫造办处木作一直是修复木器与制作两种技艺并行的专业机构,故宫博物院至今保留的宫廷木器传统保护修复技艺就是其延续。1925年散落在恒利小器作铺子里的木作巧匠高春秀将这套技艺重新带回故宫,成为此项技艺在故宫博物院的第一代传人。上世纪50年代,他又相继聘来胡秀峰、王吉友、王庆华、白锡来、史建春等人加入木器修复组,成为第二代传人。70年代,郭文通、刘国胜、王振英、史连仓等人进入木器组拜师学艺,成为第三代传人。2004年始,第三代传人开始相继收徒,至今此项技艺在故宫已传承了五代。

漆 器

故宫博物院的传统漆器修复技艺始于1925年建院之初,在陈列部下设有修整组。50年代初,经由王世襄先生介绍,原清宫造办处老艺人的传人多宝臣、郭德龄、胡增瑞等被征调进入故宫博物院,成为职业的漆器修复师,继而通过师父带徒弟的形式,至今已经培养了五代漆器修复师。漆器修复技艺一代代传延到现在,形成了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修复团队。经过五代漆器修复师的共同努力,故宫博物院利用传统漆器修复技艺修复了包括太和殿金漆宝座、倦勤斋斑竹彩绘与漆饰构件、符望阁漆饰构件、乾隆御稿箱、古琴大圣遗音、万壑松涛等千余件漆器文物,不仅有效地保护了珍贵的漆文化遗产,同时也使漆器修复这项技艺得到保存和延续。这项传统修复技艺是研究我国古代漆器髹饰工艺,实现传统工艺传承与振兴,以及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形式。

陶 瓷

故宫博物院陶瓷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室于2010年筹建,2011年正式成立,隶属于故宫文保科技部金石钟表科,后改为金属陶瓷修复组。现有工作人员5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4人。陶瓷修复室主要服务于故宫博物院院藏可移动的陶质、瓷质、玻璃质和石质文物的日常维护和修复任务,负责故宫工程的抢救性修复保护任务,以及故宫考古发掘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该修复室与浙江省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宝丰汝窑博物馆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承接全国各大文博和考古机构单位委托的修复任务。作为陶瓷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陶瓷标本采集、病害检测、陶瓷保护材料研究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参与故宫陶瓷研究所、故宫考古研究所、故宫文物保护科技研究所的研究项目。成员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和院课题,担任国家文物局举办培训活动教师,致力于陶瓷修复技术、工艺研究、保护历史、修复技术规范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镶 嵌

故宫博物院镶嵌修复技艺是在研究百宝镶嵌、花丝镶嵌、珠宝点翠、盆景花插等古法制作的基础上,融合各种雕刻技艺、装饰技法、传统美学的修复技艺。经过清代宫廷到故宫博物院时期5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有效的修复体系。该技艺包含修补、加固、封护、养护、清洁等11类35项手工操作技法、传统工具的制作和传统胶粘剂的熬制方法,通过综合分析、适度干预、可逆操作等手法,延长了文物的寿命。镶嵌修复技艺是镶嵌文物生命的保障,是保护中华艺术品、传承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技术力量。

织 绣

故宫博物院院藏织绣类文物17万余件套,包含服饰类、材料类、陈设用织绣品和织绣书画等类别。文保科技部,织绣文物修复工作室负责故宫博物院院藏织绣类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

现有织绣文物修复人员5名,其中正研究馆员1人、副研究馆员1人、馆员3人。

原状陈设织绣文物的保护修复是故宫博物院区别于其他博物馆的一大特点,所以故宫织绣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分为预防性保护和干预性保护两种类型,预防性保护主要包括利用环境控制技术营造适宜纺织品文物保存的小环境,采用稳定耐久的包装材料制作纺织品文物包装,制作结构稳定的支撑和固定装置提升纺织品文物在展览过程中的稳定性。干预性保护主要包括利用除尘清洗技术、除霉杀菌技术、加固封护处理技术,以及利用传统针线法对文物残损部位做衬护、支撑、加固等工作。

囊 匣

宫廷传统囊匣制作技艺起源于清宫造办处,并以故宫博物院为中心流布于国内各大博物馆。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代表性项目。宫廷囊匣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且独有的包装制作技艺,囊匣内囊充实饱满、外盒坚硬,软硬结合、相得益彰。其历史可追溯至清朝雍正时期造办处中的匣作,匠人可根据文物器型与保管需求设计巧妙的结构,挑选与文物材质、色彩、内涵相匹配的宋锦纹样。囊匣在保护文物的同时具有古朴雅致的艺术观赏效果,是每一代匠人智慧及创造力的体现,一匣衬一物,别具匠心。

材料整理:蔡雨龙、刘思麟、葛聪、韩童

故宫文物修复摄影作品欣赏

按姓氏首字母正序排列

艾立群 摄影作品

成为东 摄影作品

田野 摄影作品

谢竹安 摄影作品

猜你喜欢

科技部故宫博物院钟表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上)
丽娜认钟表
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藏起来的钟表
奇怪的钟表
科技部去年"三公"支出1962万元 较预算数减少近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