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中的音乐

2021-09-10

摄影与摄像 2021年7期
关键词:鲁艺主讲人中央音乐学院

2021年6月19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中国学院奖组织委员会、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主办了“2021百年音乐发展主题论坛”。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赵旻、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季林、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执行会长、文明杂志社总编辑娄晓琪等和首都10所高校以及相关文化机构与公司的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论坛。

本次會议分为三个专题,分别是:“党史中的音乐经典”“党史中的中央音乐学院”“百年奋斗、百年发展——唱英雄”。出席会议的领导、专家、学者与嘉宾共聚一堂,用音乐回顾党的百年历史,述说爱党心声,结合百年来音乐发展的历时性研究成果就我国音乐未来发展趋向、如何用音乐照亮新时代征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安平教授主持开幕式。他首先介绍了具体承办单位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教育委员会和摄影与摄像杂志社所做的筹备工作以及参与此次论坛的领导、嘉宾、专家和学者。随后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论坛的主题与议程。

开幕式上,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季林首先表示了对音乐艺术的崇敬之情:音乐是灵魂与生命真谛之境界的表达,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

他以《诗经》为着眼点,就《诗经》可歌可诵的性质,强调“经典”必与人类发展历史息息相关,才足以支撑人类文明的阶梯。而党的精神谱系皆与音乐有关,正如百年来,《国际歌》《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经典作品为群众广为传唱,激励前行,催人奋进。

他明确表示,“新时代”需要“新歌曲”的传承,中央音乐学院使命光荣,科教电影电视协会愿意配合中央音乐学院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新的贡献,尽心尽力从新时代新音乐与科教影视方面,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幕式上,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赵旻致辞并做了“红色音乐的时代价值”的主旨演讲:

其一,音乐是人类文明构成的重要因子。以音乐考古学为切入点,经对骨笛、编钟、石磬等古乐器,以及《诗经》《乐记》等典籍进行历史梳理,结合先秦时期礼乐制度等内容,对音乐的历史地位及其重要性予以强调,并指出音乐与人的情感、精神密切相关的特质。

其二,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时代特征的思想符号。党史中的音乐蕴含纯正的红色基因,积淀着党和人民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色经典贯穿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可谓我党百年发展历程之缩影,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厚的美学意蕴,与广泛的社会教育功能。

其三,音乐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继而以红色经典时代的价值阐释为题,分别对“红色音乐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红色音乐具有强大的亲和力”“红色音乐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音乐彰显精神意志,文艺体现思想方向”四个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赵旻书记指出,回顾历史,党的文艺思想与方针政策,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艺术生产规律,符合中华美学精神,符合人民群众审美需要。此次研讨是对党史研究的扩展与深化,更是党史研究的反思。我们将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

论坛专题一:党史中的音乐经典

主持人:蒲方教授

专题一为“党史中的音乐经典”,分为四个主题,分别由中央音乐学院蒲方教授、汤琼教授、李淑琴教授、袁耀龙博士发言。

主题一:《国际歌》在中国

主讲人:蒲方教授

蒲方教授以“《国际歌》在中国”为题,分别从“《国际歌》的诞生”“从苏联传到中国”“另一个版本:萧三与陈乔年译词”三个方面,讲述了《国际歌》自诞生至2021年,历经150年之久的历史发展过程。

关于《国际歌》的译词,蒲方教授介绍了不同版本的译配情况。1949年之前,多个版本的《国际歌》在国内共存。诗人兼翻译家萧三与陈独秀次子陈乔年一同译配的《国际歌》(延安版《国际歌》)在我国各地工农运动中广泛传唱,一直传唱至60年代初期。1962年,党中央在《人民日报》重新发表经过修改与订正的歌词。

主题二:延安“鲁艺”的音乐教育

主讲人:汤琼教授

汤琼教授着眼于延安“鲁艺”的音乐教育,就“鲁艺”的创立缘起、教育方针、课程设置、教育计划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最后,汤老师通过例举《黄河大合唱》与《白毛女》等鲁艺师生创作的经典音乐作品,谈了个人的思考和认识:“鲁艺”的办学理念及思想对当下音乐界“创作什么作品”以及“人才培养方向”等方面皆具实际指导意义,其“理论结合实际”的作风,以及创新精神,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楷模。她提出,我们应立足新时代,积极反思当下,培养献身于最高水准的艺术家,树立艺术家给社会带来积极和变革性影响的信仰,努力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奋斗。

主题三:延安“鲁艺”音乐的意义

主讲人:李淑琴教授

李淑琴教授同样以延安“鲁艺”为主题,就“鲁艺”音乐系之意义进行阐述。李老师指出,世界格局的变化包括中国的百年历史巨变,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密切相关。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音乐文化是各界广为关注的重要内容。因而,从文化艺术角度诠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是极为有必要的。换言之,将我党之成就置于历史中进行考察,才能彰显价值,明确得失,使中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不断强大。

主题四:新中国初期党的文艺方针与音乐文化建设

主讲人:袁耀龙博士

中央音乐学院袁耀龙博士,对新中国初期党的文艺方针与音乐文化建设进行了历史回顾。

他认为,音乐文化建设取得的经验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其一,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发挥党的“政治领导、思想引领、制度安排”等重要作用;其二,坚持贯彻执行“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

专题二:党史中的中央音乐学院

主持人:汤琼教授

主题一:鲁艺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吕骥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办学思想和实践成就

主讲人:宋学军研究员

宋学军研究员以延安“鲁艺”与中央音乐学院之关系为切入点,指出,中央音乐学院是延安“鲁艺”的重要传承单位之一,与“鲁艺”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脉关系。其中,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吕骥扮演着重要角色。1937年,吕骥赴延安,参加筹建延安“鲁艺”等工作,次年担任“鲁艺”音乐系主任及教务主任。建国后,吕骥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协主席等职务。

主题二:到人民群众中去——中央音乐学院建校初期的社会实践活动

主讲人:王小夕副研究员

王小夕副研究员对中央音乐学院建校初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梳理阐述,并分别讲述了中央民族访问团之西南访问团、治淮文艺工作队、寒暑期实习工作队(辅导训练班、工、农、兵队)的历史背景及艺术实践,进而对中央音乐学院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所作的贡献进行回顾。

主题三:中央音乐学院师生校友创作的红色经典音乐梳理

主讲人:闫宜瑾博士

中央音乐学院闫宜瑾博士对中央音乐学院师生校友创作的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进行了阐述;首先对“党史中的中央音乐学院”,即中央音乐学院原单位组建情况及对创作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师生及校友分布情况进行分类与梳理。继而从“新中国成立/中央音乐学院建院前后的音乐作品、“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音乐作品”“以实现伟大中国梦为主题创作的音乐作品”等方面中央音乐学院师生、校友于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红色经典作品进行了回顾。

主题四:加强音乐文化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主讲人:刘红柱教授

刘红柱教授以“加强音乐文化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题,对中央音乐学院为响应国家号召所做工作及取得成就进行回顾。

互融互鉴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之动力,文化互融互鉴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特点与途径,并对中央音乐学院就“中国音乐文化走出去”的举措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包括中央音乐学院加强与世界顶级音乐学院和机构合作以扩大国际影响力之举措、中央音乐学院在国际舞台推广并传播中国音乐、孔子音乐学院成立、林肯中心举行中国当代音乐新作品音乐会等事项。除此之外,刘红柱教授梳理并阐述了中央音乐学院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建立的“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及相关活动等情况。

专题三:百年奋斗、百年发展——唱英雄

主持人:王易教授

主题一:《中华英雄》歌词创作心路历程

主讲人:王易教授

王易教授阐释了《中华英雄》歌词创作的心路历程。

王易教授分别就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对其所作《中华英雄》一曲的歌词进行释义。以“沧海渡龙舟”隐喻我党的发展,以“龙马奔腾秀,谁主风流”歌颂我党建立初期的千古英雄。以“珠穆朗玛高”歌颂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及诸多科技成果的问世,以“长江黄河万里桥”颂扬我国在高铁与高速公路等领域所取得的瞩目成就,以及通过“太阳东方照”,称颂我国在疫情控制方面于世界所做的杰出贡献。

王易教授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激之情,“天籁声声中华好,中华文明亘古常”。他深情地说道:《中华英雄》这首歌,为中华民族千万英雄而作,为百年英雄而作,更为未来的英雄而作。

主题二:“中华英雄”歌曲创作体会分享

主讲人:王大伦作曲家

《中華英雄》的曲作者是作曲家王大伦,他也讲述了关于《中华英雄》一曲的创作体会。

王大伦表示,《中华英雄》将电影音乐与说唱音乐等多元音乐元素相结合,意图通过具有时代特征的音声表达,传颂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感激与热爱之情。

主题三:抗战歌曲中的英雄塑造与精神礼赞

主讲人:宋一平博士

中央音乐学院宋一平博士对华北抗日根据地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歌曲创作进行梳理。

宋一平博士表明,数以千计的抗战歌曲用经典的旋律塑造出无数令人难以忘怀的英雄形象,传达出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也由此构成中国红色文艺中的独特风貌。

以上专题的发言结束后,专家与学者们还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和热烈的讨论。安平教授最后在发言中表示,“知史以明鉴”,唯有重温历史,方知未来之前路。百年以来,在我党领导下,英雄无处不在。无数英雄为共产主义事业终其一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柱。让我们在音乐经典中追忆历史,致敬英雄!

“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中国音乐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为续写中国共产党伟大历史篇章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鲁艺主讲人中央音乐学院
浅谈当前党课教学的面临问题与完善建议
回望鲁艺初心共谋鲁艺学科发展新向度
新媒体时代音乐图书数字出版的发展路径探索
共享、共建、共荣
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奖名单
由一道测试题所引发的思考
家有八千精英兵 却无一席适才位
延安鲁艺与文化强国
《开讲啦》做正能量的传播者
旧报纸的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