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博:迎接新一轮的挑战

2021-09-10丁云

现代苏州 2021年9期
关键词:特展馆藏藏品

丁云

4月28日打开苏州博物馆的官方微信小程序,“五一”假期的所有参观名额已经一约而空。这不意外,清明假期之后,苏博就在公众号上公布,馆内人流量已恢复到疫前水平。早上8点,最近一次7000张参观票被准时发放出来,半小时之内就被悉数预约满。当天头1个小时官网访问量,就达到了38万次。今年“五一”假期,也是苏博的高峰时段。

提前布局的线上服务

就在一年多前,2020年的1月23日,苏博宣布闭馆。闭馆整整50多天后,初步恢复开放。于2019年12月启幕的《须静观止——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是继“攀古奕世”之后,苏博第二个展示潘氏家族收藏的特展,也是“清代苏州藏家”系列的收官之作。按照惯例,特展的系列讲座通常在次年1至2月进行。这次特展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而在疫情之前,2019年9月至12月的特展《画屏:传统与未来》则进行得非常顺利。策展人是世界著名的中国艺术史专家巫鸿。他不但担任了此次特展的策划人,还多次到苏参加前期、中期的策划会,并且出席、举办了特展揭幕后的研讨会、专题讲座等。这场讲座的现场席位,也在半个钟头之内被一抢而空。博物馆不得不在公众平台上,呼吁观众在线收看。

如此来看,即便没有遇到疫情,苏博也不得不转战线上。据苏博相关人士介绍,2008年博物馆免费开放之前,苏博一年约有五六十万人次的观众量。免费开放之后,苏博的参观人流量越来越大,顶峰时的2018年已达到320万人次观众量。这对苏博而言,已经远超负荷。同时,每当遇到有重量级的讲座,观众们在线上线下“抱怨”无法抢到门票。服务一定要及时跟上、到位,为此,苏博启动了网上参观预约,将每天的观众量限定在7000人,每年稳定保持约220多万人次的观众量。同时,把讲座等内容同步搬到线上,建设、丰富线上的各类观展服务。“因为有这方面的准备,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我们能够以最快速度地将博物馆的服务策略反应、转移到线上。”相关人士表示。

线上服务背后扩展出去的,实际上是苏博思考的发展的一个核心议题:如何更好地满足这200多万到场的观众?同时,能为200多万以外无法亲临现场、却仍青睐于苏博的观众,做些什么?这对博物馆的人力、物力、财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解决这个问题,博物馆也正在尝试与更多的社区、学校、企业、商业机构合作,帮助博物馆做好服务,做更多扩展性的事情。”

灵巧多样、适应性强的馆藏书画系列

近一年多来,苏博有很多基于本身馆藏的展览,比如《苏州博物馆藏明清花鸟主题特展》《江南佳丽——苏州博物馆馆藏仕女画精品展》《梅竹双清——苏州博物馆藏梅花与竹子题材特展》等,看上去是基于疫情的原因,相关人士透露,实情倒也并非如此。

自苏博本馆启用后,就设计有一个系列展《集其大成——苏州博物馆藏明清书画典藏展》,预定每年会拟定一个主题,选择一些书画做展。贝聿铭先生为苏博设计的四大展厅之中,二楼的两个展厅也是专门用于展示吴门书画的。

然而苏州天气较为潮湿,书画不能长期在展厅做展,须不时换展。2013年,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博士潘文协进入苏博工作,担任《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文徵明特展》的内容策划。同时,他也开始为苏博策划并逐年完成了12个小型主题的展览,每年挑选3个,以4年为一个轮回,充分挖掘苏博现有书画馆藏。而这也契合了当下疫情的状况,充分利用馆藏持续展览。

“苏博最有特色的藏品,恰恰就是明清书画及苏作工艺品。”每年春节,展厅布置对联展;春天是布陈花卉展;夏日炎炎时观赏书画中的雪景、青绿山水,顿生清凉;还有古人博古……这些小型主题,让展览的观赏氛围轻松惬意。这些灵巧多样的馆藏书画系列展与疫情实则并无大多关系。

更多样的策展模式,永恒的江南中心

中国艺术史专家巫鸿是学术界权威。相关人士透露,《画屏:传统与未来》的构想是巫鸿主动提及的。他认为在他有关于画屏的著作中,大量屏风里的实物都能在苏州园林里一一找到对应,因而在苏州做这样一个展览再合适不过。“这种由全球知名的学术权威来策划展览的形式,对苏博是一种非常好的模式。”

而能够让大艺术史专家将他的艺术理论通过实地展览体现出来,对普通观众而言,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这种模式对博物馆的学术研究、艺术史研究包括展览教育,都是非常好的互动。”相关人士说。以苏博举办一个展览,至少有約三四十万人次的观众量估算,只要有1%的人认真阅读著作,去看这个诞生于这部著作的展览,就会对受众的整个艺术审美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此外,这种模式更贴合苏博的现实处境。苏博现有藏品2万余件。虽然对博物馆来说,2万、20万、200万件展品区别很大,但能一次呈现给观众的,是固定数量的展品,基本陈列一般的展示数量有1500件左右,特展的展品数量会更少。更考验博物馆的,是策展展陈能力和给予观众的舒适体验。

数万件藏品,收藏是一回事,展示是另一回事,并不一定是每一件藏品都适合做长期的陈列展示:比如有些青铜器的残件,更多的是作为藏品而非展品;再比如同类型的一组钱币,每1个都要被算作1件藏品,但展示时只会用到1到2个。如何梳理这些藏品,有很高的专业要求。在研究历史、研究书画或研究古籍的专家学者的视角中,有着不同的策展思路、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以独到的叙事方式来讲述里面的故事。

2020年,苏博举办《黄金为尚》的特展,策展人是苏博理事会理事、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中国古代金银器研究的权威许晓东,由她来策划核心内容,列出核心展品,再由苏博团队去借展,做展陈设计。“除去基本陈列,不断地策划主题展览,从外馆借展的模式,显然更适合苏博。”相关人士说。

苏博策展所有主题的核心,仍然与苏州、江南和吴门相关,外借是诠释的手段。今年下半年,苏博的特展之一将围绕元代江南。“这其实也沿袭自明四家系列展,回溯他们的艺术之源。同时,把元代、明代、清代的江南做成更完整的一个系列。”

刚刚结束的《海棠独香——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传承》则是基于博物馆之间的互动交流,出发点是为苏州本地观众更好地了解国内其他地域的文化。

迎接未来的挑战

当们逐渐把参观博物馆当作日常的生活方式和深入了解城市的有效途径时,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博物馆为社区服务的意义就愈发凸显。苏博为此提出目标“构建一个文化交流的空间,让每个人能够在其中表达自己”,而这也是博物馆的未来发展趋势。

如果按照观众的年龄区分,成人观众和青少年观众是博物馆最主要的两个观众群。对于前者,苏博有一系列专业讲座包括成人课程,而后者则是博物馆未来的观众主体,苏博也有专门针对青少年开发的课程。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群体,比如残障儿童,不同职业和行业的观众,苏博会制作相应课程内容。

与博物馆界“新贵”苏博相匹配的,还有它的志愿者服务,以热情、专业著称。疫后的2020年9月,苏博恢复志愿者的讲解服务。担当复馆后的首场讲解服务的志愿者,是经考核合格后方才上岗的。“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现在已经达到200多人,有着较为完善的运营机制和管理体系。”相关人士介绍说,能够有效地将志愿者的热情能量释放、转化出来的,反而是“严进宽出”制。“志愿者入选门槛很高,之后至少3个月的岗前培训,见习期,年年年检考核,不合格就要离开队伍。再加上每年定期培训、特展培训。14年来,很多志愿者坚持服务到现在。”

苏博新建设的西馆将在2021年9月开馆。有别于本馆主要针对外地游客、单次参观的游客,预计西馆将迎来更多本地观众,对于休闲、学习的体验要求更高。而西馆的场馆面积也将达到本馆的3倍之多。无论是对于志愿者服务,更甚是整个苏博的运营,都将迎来全新一轮的挑战。

猜你喜欢

特展馆藏藏品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特展的现在和未来
特展的草莽时代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1991—2005年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与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量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