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土壤环境管理政策制度分析及发展趋势

2021-09-10郭中豪

科技尚品 2021年4期
关键词:土壤环境发展趋势

郭中豪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土壤污染问题成为社会民生建设中的重点关注问题。现阶段,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影响。文章针对我国土壤环境管理政策制度分析及发展趋势展开分析。

关键词:土壤环境;管理政策;制度分析;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64(2021)04-115-02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04.057

我国十分重视对生态环境与资源能力保护的落实。目前,我国针对土壤环境管理制定的法律有两部,国务院颁布的法律文件有五部,环境保护部门发布规范性文件有五部,土壤污染评估、修复技术规范性文件有十部。同时,各地近年来不断制定更加完善的环境治理框架,并基本确定了我国土地环境管理全过程的管理理念、建设制度内容及细则与职权明确,不断完善企业搬迁改造遗留场地的环境需求、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土壤环境防治工作建议与措施等,不断加快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制度建设的步伐,保证土壤环境的安全性[1]。

1 我国土壤环境管理政策的发展趋势

1.1 规范和完善监管

我国各地对土壤环境管理文件的制定越来越规范和完整,在各地的土壤环境管理政策中,不仅明确了污染場地环境管理的主要类型,还指出了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的重点对象。比如,很多重污染企业关停搬迁后的场地、各地以前曾经用于工业生产用地以及重污染企业规划场地、已经拟好可以开发利用的场地等。同时,对于人们日常饮用水源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曾经发生过污染事故的场地等也属于场地监管重点对象。以上这些污染场地都已经被规划到了我国的土壤环境管理范畴内。

1.2 加强土壤环境治理源头把控

现阶段,我国的土壤环境防治与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难题,法律法规、监管政策以及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不健全,严重制约着土壤污染防治与管理工作的成效,成为最根本、最瓶颈的问题之一。因此,为了有效增强土壤环境管理工作的良好效果,需要重视对根源问题的把控,最大限度地保证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达到“预防为主、环保优先”治理与良好的防控效果。

在此过程中,全国各地区的相关环境管理部门都要将主体功能区域的划分、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等内容作为重点工作,有效保证可利用场地的科学合理化布局,并严格按照产业发展方向与自身条件进行布局安排,最大限度地保障新增加土地资源利用场地的环境质量。通过对严重污染与破坏土壤管理的仪器设备、使用工艺等严格把控,有效减少与规避土壤污染现象加重。

同时,严格按照相关的土壤环境管理法律法规与监管政策内容、标准对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作坊进行依法处理,强制关停企业或责成企业整顿。

1.3 明确环境治理具体职责

根据我国土壤环境管理值得的现状与实际的发展要求,需要明确环境管理制度建设的主要方向,基于风险管理的分级分类的核心思想,注重增强政策制度实际操作性与可行性,最大限度地保证技术标准能够严格遵循精细化与针对性的执行管理标准与原则,增强土壤环境管理的有效性。在土壤环境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保证每一项工作具体内容都有专业的部门团队与专人负责,保证土壤环境管理制度与国家政策法规的内容都落实到实际工作细节中[2]。

一方面,基于风险的分类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土壤污染现状、土壤暴露途径、土壤开发利用重要意义,以及土壤未来的使用价值等多方面因素,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分类实施或者对工程进行修复措施,都能够有效规避项目投资风险,避免因盲目投资产生不良后果。对风险的分类管理还能够强化土壤环境管理有效性。在此过程中,构建我国土壤污染场地环境的管理机制,要加强风险评估与风险管控力度,将其融入土壤环境的全过程管理中。在我国土壤污染场地环境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中,重点需要针对不同场地的污染特点,不同场地的修复治理修复使用工艺以及不同场地的类型等环节的环境风险进行有序、科学地评估,为全面提升我国土壤环境管理的风险评估水平、风险管控能力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

另一方面,针对我国土壤环境管理的现状与土壤可利用场地的应用价值,要制定完善、系统的管理制度,明确规定相关负责人与管理人员的责任、职权与义务,严格遵守“哪里有污染,就由当地的管辖区域部门专项进行治理”的工作原则。在此过程中,可借鉴超级基因的管理与治理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土壤污染场地修复工作的实际效率。

2 提升管理政策的可行性

为了有效保证国家环境管理政策的可操作性,国家应该依据现阶段的土壤防治政策落实现状,强化各区域土壤环境管理单位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提升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的完善性与系统性。面对污染土壤环境管理治理实践中出现的各项问题与重点、难点,以及技术方面的难题,要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环境保护与治理发展现状等因素大胆探索,创新出更加完善且科学有效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壤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制度结构框架与政策导向。

各地区应依据国家制度标准与要求,加快制定各省、各地区土壤污染场地的地方性管理规定与技术规定,形成以国家统筹管理、地方协助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管理模式,有效提升管理政策实践操作的可行性[3]。

就我国目前土壤环境管理政策状来看,很多地区都开始以已经修复好的土壤污染场地为突破口,对于相同行业类型、相同污染场地特征的土壤污染的修复成果进行分析与归类,学习借鉴各地区土壤污染环境管理与治理的成功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土壤污染环境管理与治理综合能力。

另外,各地区在土壤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实践中,如果遇到与政策制度与法理法规统一标准不相符合的地方,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重点加强对发生的不适应区域管理现实与需求方面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制定更具适用性、操作性的区域土壤环境管理制度。

3 提升技术标准的精细化与针对性

就目前我国土壤污染技术标准的实际落实情况来看,地方性的区域土壤技术筛选体系内容与土壤污染修复标准都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且管理经验与治理方案日渐成熟,有效保证了技术标准体系的针对性与精准性。

第一,我国很多省份和地区已经开展了关于技术标准的筛选值实践与土壤污染修复标准相关内容的制定,在借鉴其他城市技术标准制定、执行结果经验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区的土壤污染场地实践调查特点与污染评估等级,从建设用地发展规划、土地利用价值等多方面进行突破。

第二,各省份和地区应该加快土壤污染场地实地调查与实践的细则化建设进程,有效保证土壤污染场地清单的建设程序、规划方案与管理制度都能够符合实际管理与治理要求,进而形成不同等级的区域性土壤污染场地清单。

第三,尽可能地依据本区域的土壤环境管理实际现状,制定相关的土壤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与土壤污染修复项目技术体系,从不同污染物类型、治理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规范标准等方面,加强整个系统的完善性与系统性,最大限度地保障工程技术规范体系的精细化与专业化。借助不同项目技术参数、投资运行成本参数等数据,有效减少土壤污染场地修复项目中对现有能源资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提升土壤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水平,促进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长远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我国土壤污染场地修复项目的技术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现阶段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制定,从国家与地方两个方面探讨了土壤污染管理制度的特点,重点阐述了这些制度体系的应用发展趋势,切实推动土壤环境管理工作按照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艳,万金忠,林玉锁,等.谈我国土壤问题特征及国外土壤环境管理经验借鉴[J].中国环境管理,2016,8(3):95-100.

[2] 王夏晖,李志涛,孟玲珑.提高土壤环境管理成效:推进三大环境要素协同治理[J].中国环境管理,2016,8(5):36-38,95.

[3] 孙宁,马睿,朱文会,等.我国土壤环境管理政策制度分析及发展趋势[J].中国环境管理,2016,8(5):50-56.

猜你喜欢

土壤环境发展趋势
色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