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将“问题式教学”带进高中化学课堂

2021-09-10彭桂廉

中学生学习报·教师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问题情景问题式教学实验

彭桂廉

摘要: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问题式教学”巧妙的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问题情景;递进性;实验

袁振国教授曾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是问题教学的精髓。” 因为,科学起源于惊疑,历史上很多发明或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毋宁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

在化学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现代化学教育,已经不能一成不变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教师在课堂上全身心的扮演“演员”的角色,而学生在下面充当“观众”的角色,这样的课堂,表面上气氛很活跃,学生反应和积极,师生互动活跃,可是课后,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的知识却不多,因此课堂效率大大降低。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体现高效的课堂,真正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角色由“演员”到“导演”的转变,如何让学生更好、更多、主动地参与课堂,本文就以如何将“问题式教学”带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进行浅显的分析。

一、巧设问题情景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巧设问题情境,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处于振奋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章节的内容缺乏趣味性,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教师教起来也干瘪无力,针对这些内容,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如何巧设问题情景,巧妙利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联系生活的例子,平时注重搜集一些资料,同时可以多留意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新闻报道,如在讲述《钠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先引入一段新闻报道:

若干神秘“水雷”惊现珠江

2002年7月7日,在珠江石溪附近,前前后后共飘着七个白色的来历不明的金属桶。突然,从飘在水面上的一个金属桶内冒起一股白烟,窜起亮黄色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这个铁桶接着又连续爆炸了多次,爆炸腾起的白色烟雾有近十米高,还有许多未燃尽的白烟飘进旁边的公司内,这些灰白色的物体一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有时甚至还突然着火。

据悉,其中另有一铁桶被过往船只发现,并将其打捞上船,打算清洗后使用,但当船员把盖子打开后,桶内冒起浓浓白烟,一接触桶内物质,双手立即感到剧烈地疼痛,于是他们又将其推入江里,一遇水,这个桶就又爆炸了。所幸该船只迅速逃离,伤亡不大。

珠江水面上尚有五个一触即发的“水雷”漂浮着,消防队员、民警及广州化工集团的化学品专家赶来凑在一起,紧张地调查爆炸物的性质及研究“水雷”的處置对策。

可以说,引用以上的新闻片段,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求知欲,对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学生也会迫不及待的想得到解决,这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上的新闻逐个进行引导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创设递进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能力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avidP. Ausubel)认为将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观念联结起来,可使新知识具有稳定性,防止其他知识插入,利于提取新知识。[2]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知识的逻辑性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关系,合理的采用循序渐进的问题式情境,可以使教学流畅自然,一气呵成。比如,在《盐的水解》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阶梯性问题:(1)NaAc、NH4Cl的水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写出其电离方程式。(2)NaAc、NH4Cl的水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平衡?(3)NaAc的水溶液为何呈碱性,NH4Cl的水溶液为何呈酸性?(4)KCl、NaNO3的水溶液酸碱性如何?(5)什么是盐的水解?它的实质是什么?(6)各类型盐水解后酸碱性是如何确定的?这类问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逐步加深,思维向纵深发展。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扮演“导演”的作用,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同学之间进行探讨。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问题式驱动,再经过同学之间的思考和讨论,课堂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在实验课中开展问题式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可以充分利用化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在实验课堂中展开问题式教学,化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3]实验的开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的能力。因此,可利用实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获得的感性信息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探究化学规律,将原本相对枯燥的化学知识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得到很好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组织《氯气与水的作用》的教学时,可先做一个演示实验:出示一瓶黄绿色的氯水,将红色试纸放入氯水中,发现红色试纸慢慢褪色,由此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有的学生说氯气有漂白作用,有的说氯水有漂白作用。接着进行下面的实验:将红色试纸放入一瓶干燥氯气中,观察现象,然后将红色试纸的一端浸湿再放入同一氯气瓶中,再观察现象。由两种不同的实验现象,学生不难得出结论。再进一步提问:为何氯气无漂白作用而氯水有漂白作用?学生推测:氯气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接下来,教师介绍氯气与水的反应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问题式教学”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传统格局,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局面。“问题式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可以说这一教学模式的转变,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达到师生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淑儿,王存宽,沈兆良;试论化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J];化学教学;2002年03期

[2]杭州教育《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2002年3月1日

[3]林建成.化学课堂教学中把握最佳的教的时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3).

猜你喜欢

问题情景问题式教学实验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方法
试论语文课堂上的问题教学法
浅谈“问题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问题式教学, 串起化学课堂的精彩
巧妙提问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研究
最酷的太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