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重症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9-08崔炎增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年8期
关键词:唾液酸神经节丁苯

杨 彦,崔炎增

(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郑州 451200)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致残性、致死性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程度日益加深,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ICVD主要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者软化,临床表现以半身不遂、猝然昏倒或者言语智力障碍为主[2-3]。若未能尽早发现并及时选择有效治疗,可能出现认知、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2]。临床既往多选择常规康复方式进行干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效果并不显著,难以快速改善患者认知与运动功能,甚至延长治疗周期[4]。本研究考察了丁苯酞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重症ICVD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重症ICVD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230例重症IC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IRB-2018-289),患者均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n=115

纳入标准:① 脑梗死、脑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其他ICVD发病48 h内入院者。②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者。③ 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中ICVD诊断标准,并确诊为重症者[5]。

排除标准:① 存在精神方面疾病或者交流障碍者。② 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肾疾病、老年痴呆症、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者并发症者。③ 中途因各种原因无法继续接受相关治疗而退出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0.2 g/粒)治疗,空腹口服,2粒/次,ti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哈尔滨医大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601,规格2 ml∶20 mg)治疗,100 mg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加入到2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qd。两组均连续治疗10天。

1.3 观察指标

1.3.1MMSE、NIHSS、FMA评分

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调查。MMSE评分[6]:总分30分。27~30分为正常;21~26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10~20分为中度认知功能障碍;≤9分为重度认知功能障碍。NIHSS评分[7]:0~15分为轻度卒中;16~30分为中度卒中;31~42分为重度卒中。FMA评分[8]:<50分为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为轻度运动障碍;96~100分为运动功能正常。

1.3.2临床疗效

基本痊愈:患者症状消失,NIHSS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临床症状显著改善,NIHSS减少46%~90%;进步:患者症状有所好转,NIHSS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病情无改变,NIHSS评分减少0%~17%;恶化:NIHSS评分增加>18%[9]。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

1.3.3血液流变学指标

治疗前和治疗后,抽取5 ml空腹静脉血,以300 r/min 速率离心处理10 min,分离血清,选用HTSH-2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市元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以及血小板聚集率。

1.3.4QOL评分

采用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10]。该评分包含食欲、精神、睡眠、疲乏、日常生活等项目,总分6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MMSE、NIHSS、FMA评分

治疗前,两组MMSE、NIHSS、FM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MSE、NIHSS、FMA评分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MMSE、NIHSS、FMA评分比较 分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97.39%)高于对照组(87.83%,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115,n(%)

2.3 血液流变学指标

治疗前,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4 QOL评分

治疗前,两组QOL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QOL各项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QOL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近些年,我国ICVD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ICVD多发于45~70岁中老年人群,可增加偏瘫致盲、四肢瘫、脑疝或者昏迷的风险,降低运动及认知能力,甚至导致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或者肾功能障碍等,降低生存质量,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1]。

丁苯酞是一种人工合成药物,能透过血脑屏障,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避免神经元凋亡,进而保护脑神经;对抗氧化酶活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升内皮细胞中一氧化碳水平,控制血管收缩,改善脑组织血液供应状态;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耐受性良好[12]。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是一种糖神经鞘脂类物质,能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有效维持机体神经细胞膜相关酶的活性,对神经的发生、生长、分化过程有重要作用,对损伤后神经修复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13]。

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MMSE、NIHSS、FM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可能原因: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是从猪脑组织细胞膜中提取的,可通过受损血脑屏障,与脑细胞膜结合,促进神经生长与分化,提高局部脑血液循环,加速神经再生,调节神经传导,可阻断并抑制氧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减少细胞凋亡,保护脑神经细胞功能,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能原因: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可刺激细胞膜内钠离子、钾离子及三磷酸腺苷酶,改善氧自由基过度释放所致的氧化应激反应,纠正细胞内外离子水平紊乱。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QOL各项评分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可能原因: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丁苯酞可保护血管结构的完整性,增加缺血区血流量,修复受损脑细胞,重塑神经组织,解除微血管痉挛,减少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受损,从而提升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在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时,要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发生格林-巴利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组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4]。在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后的4~18天可能会出现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机制可能是外源性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诱导体内产生抗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抗体,从而引起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病变。一旦发生格林-巴利综合征,应立即停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并使用免疫球蛋白拮抗、大剂量激素、神经营养药物,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以及康复治疗,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丁苯酞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重症ICVD,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升生存质量,疗效确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唾液酸神经节丁苯
奇神经节介入治疗的应用进展
唾液酸的制备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基于对背根神经节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调控探究华蟾素治疗骨癌痛的机制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效果观察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唾液酸对婴幼儿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唾液酸及在母婴食品中的应用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