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安县绿化树种选择策略

2021-09-08陈森杰

林业勘察设计 2021年2期
关键词:城市绿化绿地树种

陈森杰

(华安县林业局,福建 漳州 363800)

城市绿化是城市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美化城市、减轻污染的作用,并且能给居民提供休闲、交往、游憩、娱乐等空间[1]。华安县地处福建省漳州市,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拥有全国第二个以县域命名的国家森林公园,是闽南地区重要的珍稀物种生物基因库和生态屏障,在闽南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华安县大力推行县城公共绿地建设,尤其以九龙江流域河岸景观综合治理工程为重点,着力提升九龙江水系沿线的景观环境与生态效益。与此同时,华安县注重县城山林以及城区周边自然山体的规划建设,在保护原生山林植被环境的基础上,将自然山水与县城绿地串联起来,营造山、水、城、绿共融的生态空间格局,为当地居民创造了优美的生活环境。

1 城市绿化现状

华安县城现状绿地建设主要集中在老城区以及九龙江流域沿岸,形成了以九龙江一线的滨水公园(人口文化园、法制文化园、华特公园等)和南北两侧的平湖南路、大同新街、平湖路、江滨路、靖河路等道路为脉络,靖河公园、单位、居住区等绿地为绿点,真武公山、宫山、虎头山、玛瑙山等绿色屏障为绿楔的城区绿地空间格局。根据调查统计,至2019年底,华安县城建成区面积8.24 km2,绿地率39.54%,森林覆盖率33.50%,乔木占绿地面积比率75%,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43 m2。居住区、机关单位、学校等附属绿地空间相对偏少。公园绿地仅有人口文化园、法制文化园、华特公园、靖河公园等,面积偏小。目前,县城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是毗邻建成区的真武公园(华安县竹类植物园)。

2 存在问题

除地理因素导致的建设空间受限和绿化空间分布不均衡之外,树种问题也是导致城区绿化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首先,绿化树种种类偏少,树种配置较为单一,植物群落结构过于简单。城区周边山体的植被以竹类、桉树类、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杨梅(Myricarubra)、龙眼(Dimocarpuslongan)等为主,林相较为单调;城区行道树多为单排绿化树,部分路段行道树枝下高不足,树干不够挺拔,无法形成整齐的道路景观效果。其次,植物季相景观不够丰富,缺乏层次变化。春季观花、秋季观叶树种少,彩叶树种的搭配不足。再次,植物地域特色不明显,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和配置上没有体现当地特色历史文化。在华安,红锥与桂花拥有较长的种植历史和较深的文化内涵,2016年评选的福建省红锥树王就位于华安县新圩镇境内。2018年,红锥被选为华安县树,桂花被选为华安县花,但是这两种树种在华安绿化中的应用效果不突出。最后,部分绿化树种更新不及时,影响了城市面貌。有些绿化树种因病虫害或土壤变化导致生长不良、观赏效果不佳等,没有得到及时更新。例如在城郊主干道一侧的盆架木、木棉等景观效果较差。

3 树种选择原则

3.1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区域的生长环境会逐渐产生适应性。不同的树种对光照、土壤以及水分等条件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树种选择中,必须充分考虑树木和环境的协调性[2],遵循地带性典型植被分布规律,凸显乡土树种的自然风采,以保证成活率,充分发挥植物的景观效果。

3.2 常落结合,快慢兼顾

常绿树种四季常青,绿化观赏效果好,但一般生长相对缓慢,落叶树种通常生长快,且具有季相变化。因此,合理选择常绿与落叶树种片植或混植,既可以形成季相变化景观,又能兼顾速生与慢生树种的不同特性,一方面满足近期建设的景观效果,也有利于慢生树种形成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树。

3.3 乔灌草搭配,结构稳定

植物多样性丰富有利于群落合理利用有限的绿地空间,增强群落稳定性。实践证明,单一树种会造成植被退化,且易导致病虫害大规模发生。多种树种形成的复杂植物群落则能够较好地降低病虫害的传播速度和感染范围。应以乔木树种为主,构建植物群落的主体骨架,再适当配置灌木、藤本及草坪地被植物等,形成复层混交、相对稳定的植被群落,打造出丰富的植物景观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绿量,充分发挥植物吸碳放氧、滞尘杀菌、减噪增湿等生态效应。

4 绿化树种选择

4.1 基调树种

基调树种指各类绿地均要使用的、数量最大、能形成全城统一基调的树种。应选用本地区适生、分布最广、最能体现地域特色和华安县城景观价值的树种。本文在充分调查华安县绿化树种的基础上,筛选出5种植物作为基调树种(表1)。

表1 基调树种选择

4.2 骨干树种

骨干树种指在对城市影响最大的道路、广场、公园的中心点、边界等地应用的孤赏树、绿荫树及观花树木。骨干树种是城市绿化中的骨架,主要用作行道树和庭院树。因此,本文经综合考量,选择出对华安的自然条件和城市环境适应性强、抗性强、病虫害少、生长健壮、综合功能好的树种,构成华安县城绿化的骨干树种(表2)。

表2 骨干树种选择

5 对策建议

5.1 严控绿化规划设计,拓展城市绿化空间

利用3S技术应用提高城市绿化调查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分析绿化现状并编写调查报告,作为管理层与规划设计单位的参考。严格按照已编制的《华安县城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6—2035)》的要求,做好绿线管控。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形成的空地要优先考虑用于绿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增加老城区的绿地面积,见缝插绿,增绿透绿。还要创新绿化形式,将垂直绿化、立体绿化、拆墙透绿等形式引进来,变平面绿化为立体绿化,进而提高绿量与整体效果,延伸城市绿化空间,改善城市环境[3]。

5.2 丰富绿化植物品种,强化地方植物特色

华安县地跨南亚热带季雨林带和中亚热带阔叶林带,植物资源丰富,维管束植物有236科1 000属2 512种,种类繁多。一是要应充分挖掘地方优势,加大乡土树种栽植力度,特别是县树县花的应用,并适当引种驯化外来树种。二是城市绿化设计要结合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的选择,形成全城统一基调和绿化特色,合理配置乔、灌、草,以及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的应用,从而进一步丰富华安县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增加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打造华安地域植物景观特色。

5.3 推进节约园林建设,完善绿化管理机制

节约型园林绿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城市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华安城市绿化建设中,应注重绿化过程中的节地、节水、节能、节材,采用种植与养护成本低、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降低草坪比例,推广立体绿化,建设节水型养护管护绿地。要找准当前绿化问题,有效解决,精准提升,完善城市绿化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引进绿化专业人才,构建高效建设与管理队伍,提高设计水平。绿地建设过程中还要加强审查,严把质量关,抓好绿化建设和养护工作,打造精品工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绿色空间。

猜你喜欢

城市绿化绿地树种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园林花卉在城市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走进绿地
南京市主城区绿化建设现状浅析
城市绿化中园艺的修剪造型设计分析
新乡学院特有树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