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亚热带山地与滨海地区引种贝壳杉效果初探

2021-09-08陈瑞祥

林业勘察设计 2021年2期
关键词:红壤沙土滨海

陈瑞祥

(福建省永春碧卿国有林场 福建泉州 362606)

贝壳杉(Agathisdammara)属南洋杉科(Araucariaceae)贝壳杉属(Agathis)常绿乔木,在原产地马来半岛和菲律宾可达高38 m、胸径45 cm以上。木材是优质的建筑用材,树干含有丰富的达麦拉树脂,在工业及医药上有广泛用途[1]。贝壳杉树体高大、侧枝细小、冠幅窄,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厦门、福州等地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将其作为庭园树进行引种栽培。贝壳杉在我国栽培数量很少,在福建省尚无成片造林。福建省永春碧卿国有林场1972年引种5株,种植于云峰工区,现最大胸径82 cm,最大树高35 m,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由于引种数量太少,且目前有关贝壳杉栽培相关研究极少,因此,在闽南泉州地区开展不同土质(山地红壤、滨海沙土)和土壤紧实度对贝壳杉生长影响的研究,可为贝壳杉的栽培推广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1.1 永春碧卿国有林场

永春碧卿国有林场处于东经118°21″、北纬25°18″,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 7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75 %,年平均气温19.5 ℃,最高气温37 ℃,最低气温-1 ℃,年无霜期270 d,>10 ℃的年积温5 600 ℃,年均日照时数约2 000 h。土壤为山地红壤,土层较厚,成土母质为花岗盐堆积母质[3]。主要树种有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木荷(Schimasuperba)、醉香含笑(Micheliamacclurei)、山乌桕(Triadicacochinchinensis)、鹅掌材(Scheffleraoctophylla)、福建青冈(Cyclobalanopsischungii)、闽粤栲(Castanopsisfissa)、黄瑞木(Adinandramillettii)等。

1.2 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

福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位于惠安县崇武半岛,地理位置东经118°55′、北纬24°35′。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多台风,秋冬盛行东北风。年均气温19.8 ℃,最高气温36.6 ℃,最低气温3.6 ℃,年均日照时数约2 200 h。年平均降水量1 029 mm,降雨量年际变化很大;年均蒸发量约2 056.7 mm。土壤以红壤为底的风沙土为主,靠近海边为流沙沉积地,下层土层深厚。上层风沙土土壤肥力低,立地条件差。主要乔木树种有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台湾相思(Acaciaconfusa)、柠檬桉(Eucalyptuscitriodora)等;灌木有牡荆(Vitexnegundovar.cannabifolia)、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黄桅子(Gardeniajasminoides)等;草本植物有茅莓(Rubusparvifolius)、月苋草(Oenotheraodorata)、老鼠刺(Ilexpernyi)等[2]。

2 材料与方法

2.1 苗木来源

2013年从广东省湛江市购入贝壳杉苗木,美植袋苗,苗高70~90 cm,地径1~2 cm,苗木生长健壮。苗木运至造林点后放在附近进行适应性炼苗30 d以上,并做好水分、遮荫管理。

2.2 造林与抚育

2013年春季2—3月份栽植,采用挖大穴,施基肥,穴规格80 cm×80 cm×60 cm,每穴结合回土施m(N)︰m(P)︰m(K)=15︰15︰15的复合肥1 kg。回土至穴深的一半,复合肥要混土搅拌均匀。栽植当年6月、9月全面除草抚育各一次,6月除草抚育后追施复合肥,每株施m(N)︰m(P)︰m(K)=15︰15︰15的复合肥100 g。以后每年中耕除草1~2次,实施3 a。

2.3 试验方法

在永春碧卿林场为结合生产性造林,选择容易判定的土壤紧实度作为试验因子设立试验地,分为疏松(取土刀能轻松插入土层)、紧密(取土刀稍用力能插入土层)、较硬(取土刀用力较大才能插入土层)三个梯度。试验小区20 m×20 m,株行距3.5 m×3.5 m,每小区种植30株,3次重复,共9个小区。同时在惠安赤湖林场设立滨海沙土试验地进行不同土质对比试验,设立三个试验小区,设立方法同上。

造林当年11月调查成活率、树高、地径;2020年11月调查保存率、树高、胸径(表1)。

表1 贝壳杉造林当年及造林7 a后生长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造林当年生长对比

贝壳杉造林当年,不同土质中山地红壤造林成活率高于滨海沙土,但滨海沙土的树高和地径生长指标略高于山区(表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山地红壤不同紧实度间平均成活率、树高、地径之间没有差异(表2)。

表2 造林当年贝壳杉山地红壤不同紧实度生长情况方差分析

3.2 造林7 a后生长对比

造林7 a后山地红壤贝壳杉的平均保存率为73 %。造成保存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造林后第二年遭遇极端低温,部分幼树被冻死。造林7 a后滨海沙土的贝壳杉平均保存率为69 %,主要原因是连续多年遇到长时间干旱,造成部分幼树缺水死亡。从生长情况来看,滨海沙土种植的贝壳杉,胸径和树高生长都明显高于山区。山地红壤三种紧实度生长指标呈现疏松>紧密>较硬。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树高和胸径F值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土壤的紧实度是影响山地贝壳杉生长的主要因子(表3)。综上所述,由于贝壳杉属于阳性速生树种,在滨海地区沙质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有利于生长,而山区的土壤属红壤土,土质较硬结实,较不利于生长。

表3 造林7 a后贝壳杉山地红壤不同紧实度生长情况方差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贝壳杉属于阳性速生树种,造林地选择土壤疏松、土层深厚的地块有利于其早期生长。本试验中在滨海沙土上贝壳杉的生长情况好于山地红壤,但由于滨海沙土肥力瘠薄,因此还需进行后续的生长观察。

在南亚热带地区,山区与滨海地区种植贝壳杉都可以成功。苗木宜用两年生美植袋大苗,滨海地区沙地要适当深栽。贝壳杉的侧枝细、冠幅小,但生长速度快,栽培密度要适当增大。种植后要浇足定根水。贝壳杉幼苗怕曝晒,定植后要遮阴,遇干旱时要及时浇水保墒。

本次试验从广东湛江引种的苗木在碧卿林场山区气温-2 ℃时就出现冻害,可见贝壳杉较不耐低温,在大面积造林时要充分考虑极端低温的影响,否则可能在造林经营时遭受较大损失。此外,从该林场1972年引种的母树上采种培育的苗木在相同地段栽培却没有出现冻害,这可能是由于该林场的贝壳杉母树经40多年生长已较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而从广东引种的苗木还不适应当地低温环境所致。

猜你喜欢

红壤沙土滨海
基于热脉冲方法的南方红壤蒸发原位监测
水泥对红壤pH值及植物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
硅基膜材缓控释肥在红壤中的氮素释放特征研究
人生路
初探热脱附技术在有机污染红壤修复的应用
滨海白首乌
江苏滨海:让农民工吃下定“薪”丸
差别最大的字母
滨海顶层公寓
山东90后小伙卖黄河沙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