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杉木与楠木、枫香混交生长效应分析*

2021-09-08刘龙耀

林业勘察设计 2021年2期
关键词:枫香纯林楠木

刘龙耀

(福建省武平南坊国有林场,福建 武平 364300)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是南方集体林区重要的速生丰产用材树种,其人工林面积约占我国人工林面积的25%。长期以杉木纯林为主的经营方式导致出现地力衰退、生产力下降、森林生态功能退化等一系列问题[1]。营造杉阔混交林被认为是提高林地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2]。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具有适应性强、耐火、耐干旱瘠薄、材质好、生长潜力大等优点,是福建省重要的乡土阔叶树种,也是亚热带地区的优良速生落叶阔叶树种,其丰富的凋落物有利于改良土壤肥力。楠木(Phoebebournei)具有耐寒、抗旱力强、耐腐蚀性强、树干通直等优点,是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珍贵阔叶用材树种。利用乡土阔叶树种与杉木进行混交改造,探索能够充分发挥杉木人工林生产力、改善林地土壤肥力、提高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加强生物群落稳定性的方式具有重要意义[3]。因此,笔者对比分析了杉木楠木混交林和杉木枫香混交林的混交生长效应,及其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的结构优化和高效培育提供示范。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福建省武平南坊国有林场黄金寨管护站,东经115°55′、北纬25°10′,位于武夷山脉的最南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19.6 ℃,海拔530~640 m,年均降雨量1 450~2 200 mm。实验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长冬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节分明。试验地土壤以黄红壤为主,土层厚度>100 cm,腐殖质层>15 cm,原生植被多为五节芒(Miscanthusfloridulus)、蕨类、茶科(Thea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等草本与杂灌。

2015年在前茬杉木林采伐后,进行林地清杂晾晒,清理剩余物后挖穴整地。2016年3月在杉木纯林采伐迹地上开展杉木与楠木、枫香混交造林,采用行状混交方式,杉木与阔叶树的混交比例均为6︰4,初植密度均为3 000株/hm2。楠木与枫香造林苗木选用生长状况良好的2 a苗龄实生苗;杉木选用本地苗圃内生长状况良好、1 a苗龄的三代实生苗。

两种混交林分及杉木纯林在造林后连续抚育3a,每年抚育2次,分别于4—6月进行块状松土除草,8—9月进行全面松土除草,并在造林当年9月份全面劈草一次。经调查,造林5 a后林分基本郁闭。

2 试验设计和调查方法

2.1 试验设计

2016年3月在黄金寨管护站12大班120、140、200小班进行造林试验,小班面积分别为11.18 hm2、6.77 hm2、2.3 hm2。定点挖穴,穴规格60 cm×50 cm×40 cm。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采取标准地调查法,考虑到试验林分长势不均匀的现状,在标准地选点时对上坡、中坡、下坡3种坡位均匀选点,3个坡位各重复3次。每块试验样地20 m×20 m,共调查9个样地。

2.2 林木与土壤调查

造林后逐年进行每木调查,调查因子有地径、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蓄积量等;3 a后调查保存率。杉木立木材积采用福建省杉木二元立木材积公式V=0.000 058 061 860D1.955 335 1×H0.894 033 04计算;楠木、枫香立木材积采用福建省阔叶树二元立木材积公式V=0.000 052 764 291 D1.882 161 1×H1.009 316 6计算;分别统计样地内楠木、枫香、杉木的立木蓄积量。

试验地随机布设3个实验地开挖土壤剖面,每个剖面分0~20cm、20~40 cm两个土层取土,每个土层取一个环刀,取约500g土样放入自封袋中带回实验室内进行化学性质的测定。土壤的化学性质测定指标包括: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相关测定方法参照文献[4]。

2.3 数据处理及统计

利用SPSSAU数据分析平台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检验处理,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数据统计及图表绘制。

3 结果与分析

3.1 杉木混交林保存率的比较

杉楠混交、杉枫混交以及杉木纯林栽植3 a后,3种林分的林木保存率存在一定差别。从树种组成看,杉楠混交、杉枫混交、杉木纯林的杉木平均保存率分别为90.8%、92.8%、94.1%,杉木纯林略高。经方差分析,三者的保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表1)。但是,虽然杉楠混交和杉枫混交的杉木保存率略低于杉木纯林,但仍保持在90%以上的较高水平,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能达到预期培育目标。

表1 不同林分杉木保存率及造林1~3 a生长情况

3.2 未成林混交林及纯杉木林生长状况分析

造林前3 a,不同树种混交造林对杉木的树高和地径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造林后1~2 a,杉楠混交林中杉木树高和地径增长比较缓慢,滞后于杉木纯林,造林3 a后开始逐渐加快,具有较强的后续生长潜力;而杉枫混交林中的杉木则较纯林生长更旺盛(表1)。经方差分析:三种林分中2 a、3 a林龄的杉木树高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杉木与阔叶树混交,在经历1~2 a的适应期后生长逐渐加速,表明合理比例的杉木阔叶树混交有利于杉木的后续生长。

3.3 林分郁闭后杉木混交林生长比较

林分树种结构是制约林木群体后续生长发育过程的重要因素,尤其在林分郁闭后影响程度更大。造林5 a后林分均已郁闭,林木生长进入旺盛期。杉枫混交对杉木的生长促进作用较为显著,与杉木纯林相比,杉枫混交林中的杉木树高增加23.8%,胸径增加28.6%,平均冠幅增加12%,单株材积增加64.9%,单位面积蓄积增加4.1%,林分蓄积增加115%,达到极显著性差异(表2)。与杉楠混交林中的杉木相比,杉枫混交林的杉木树高增加13.0%,胸径增加6.8%,平均冠幅略微降低,单株材积增加5.6%,每公顷蓄积量增加5.6%,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三种造林类型的杉木平均单株材积差异达显著水平,杉木枫香混交对促进林分生长效果最为显著。

表2 不同杉木混交林和纯林的生长状况比较

由此可见,两种混交方式能有效促进杉木的生长,还能促进林分生物量的增加,有效提升林分潜在的生态价值。其中杉木枫香混交对杉木生长的促进效果优于杉木楠木混交,6 a林龄杉木枫香混交林内,两个树种均能充分利用光照、水分和养分,而枫香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力,且生长迅速,丰富的凋落物更有利于培肥地力,促进林木的生长,因此对单位面积蓄积量增加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

3.4 三种林分的土壤化学性质分析

土壤化学性质各项指标的大小体现土壤肥力的高低,特别是有机质和速效营养元素能比较直观地反映土壤养分状况。土壤酸碱度不仅影响土壤养分的转化、存在形态及有效性,还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命活动[5],同时对指导林木合理施肥具有一定意义。与杉木纯林相比,混交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肥力(表3)。林分土壤的PH值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但均为弱酸性,这也是南方土壤的共性特点[6]。混交林内各土壤层的PH值略高于纯林,说明营造混交林对于土壤酸化有改善作用。在0~20 cm土层和20~40 cm土层中,杉木楠木混交林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出15.0%和2.7%,而杉木枫香混交林则比杉木纯林分别高出53.9%和20.8%,可见与枫香混交能更有效地改善土壤肥力。全N、全P、全K、碱解N、速效K含量在各土层中,混交林都高于杉木纯林,说明杉阔混交林林地土壤肥力高于杉木纯林,地力得到充分利用。

表3 不同杉木混交林和纯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中杉楠混交林、杉枫混交林与杉木纯林相比,杉木的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明显增大,说明混交林能够更充分利用林冠层空间,阔叶树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水分的利用效率[7]。三种试验林分中,杉木枫香混交林生长效果较好,杉木生长显著优于杉木纯林。吴载璋等研究也认为,楠木与杉木混交林对林木生长有促进作用[8]。

土壤有机质和N、P、K等大量元素的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本试验中混交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肥力,与王英生等、周秀英研究结果相似[9-10]。两种混交方式均改善了土壤的酸碱度,随着林木年龄增长,对改良土壤的效果会更加明显,但两种混交林分的全N、碱解N、速效P、速效K含量差异不显著。

本试验以生产经营为目的而开展,对环境因素的影响考虑不充分,尚缺少针对其他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的相关分析,今后将开展多点试验,加强对不同外部环境杉木混交林生长状况的调查研究,以期为可持续培育高质量用材林分,提高森林生态防护效能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枫香纯林楠木
枫香叶黑色素提取工艺优化及稳定性
杉木枫香混交造林效果研究
茶盘洲的楠木王
枫香园四季
楠木栽培管理技术探讨
金丝楠木不神奇
心中无戒堕深渊
挪用公款8700万的“一把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
现代红木家具鉴赏
——话说楠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