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江口市沧浪洲湿地公园植物资源应用研究

2021-09-07林玉良林知远

湖北林业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丹江口市草本沧浪

左 瑜 林玉良 林知远

(1.丹江口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丹江口 442700;2.丹江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丹江口 442700;3.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1],湖北十堰丹江口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一直以来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核心地位,积极担当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的政治责任,认真践行“两山”理念。作为丹江口市“一江两岸”滨江景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沧浪洲湿地公园自建设以来就被列为永久型保护绿地,成为城市生态建设的重点实践。湿地作为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具有珍贵的自然资源,其植物资源丰富,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和应用价值,是湿地公园的基础与核心[2]。通过实地考察对沧浪洲湿地公园的植物资源应用进行调查和分析,能够更全面了解沧浪洲湿地公园的植物组成情况,归纳总结分析出沧浪洲湿地公园观赏价值较高、适应性较好以及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植物,可以更好地弘扬地方特色,总结出具有较强参考价值的实用资料,为同纬度的其他湿地公园搭建基础性数据平台。以期发现湿地公园在植物资源利用和保护上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当地地形及气候特点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为该地区植物多样性、生境的保护和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具体方法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和影响力,带动城市活力,促进城市与湿地公园的协调发展,对本地区旅游开发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 研究地概况

沧浪洲湿地公园地处于丹江口大坝下游西侧,东临汉江江滩,西靠右岸汉江大道,南水北调施工大桥跨区而过,总规划用地面积634.33 hm2,其中湿地面积403.36 hm2,以河流型湿地为主。公园充分发挥水源地的生态优势,采用简单、经济的人工干扰,营造成以汉江河滩、沼泽及各类小型湖泊为一体的湿地景观。近年来湿地公园完成了九孔桥、景观栈道、儿童活动区、沙石遗址体育公园、各类植物园等景观建设,新植各类树木30万余株,同时增加了鸟类投食点、科研实践基地、科普文化乐园等休憩活动区域,完善景观灯、休闲座椅、停车场、运动场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形成了“湿地被城市环抱”的独特景观。

2 沧浪洲国家湿地公园植物资源应用现状

2.1 植物资源

2.1.1 植物种类

植物种类是植物群落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同时也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结合现有资料和调查结果,得到沧浪洲湿地公园范围内共有维管植物260种,隶属于60科177属,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3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52科172属255种。查阅资料得到湖北省维管植物共有245科1 467属6 183种,全国维管植物共有300科3 434属27 990种,公园内的维管植物占湖北省维管植物的科属种比例分别为24.49%、12.07%、4.21%,各自占全国维管植物总科、总属及总种数的20.00%、5.15%、0.93%。调查得到公园内的野生维管植物共计237种,占种数的91.15%,隶属于54科162属。发现大型水生维管植物22科32属50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3种,单子叶植物11科21属38种,双子叶植物8科8属9种。可见沧浪洲湿地公园以被子植物为主,但总体种类较少,多样性不高,大部分延用了原有的野生植物,引入的植物种类较少。但公园中有大量水生植物,保留了湿地公园的自然野趣。

2.1.2 生活型分析

将整理得到的沧浪洲湿地公园260种维管植物按照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和竹类四种类型划分,具体信息见表1。由表可知公园中的乔木有15科20属22种,灌木11科12属16种,草本31科140属212种,藤本2科2属2种,竹类1科3属8种。各类型植物占总科数的比例分别为乔木25.00%、灌木18.33%、草本51.67%、藤本3.33%、竹类1.67%;各层次植物占总属数的比例分别为乔木11.30%、灌木6.78%、草本79.10%、藤本1.13%、竹类1.69%;各层次植物占总种数的比例分别为乔木8.46%、灌木6.15%、草本81.54%、藤本0.78%、竹类3.08%。此外在38种乔灌木中,有常绿树种13科16属19种,占总种数的7.31%,落叶树种13科17属20种,占总种树的7.69%。

表1 湿地公园植物生活型

沧浪洲湿地公园内植物乔木、灌木、草本的物种数量之比大致为5∶4∶50,仅调查到两种藤本植物,可见公园内各层次植物种类分布不均,差异很大。由于湿地独特的生态环境,公园具有丰富的草本植物,而乔木、灌木和藤本的物种数量很少,不利于植物群落的稳定。园内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比例为1∶1,占总种树比例大致为7.50%,说明公园常绿、落叶树种搭配合理,但总体多样性不高。竹类应用较丰富,种数达到8种,可以形成多样的竹类景观。

2.1.3 优势科、属分析

经调查,沧浪洲湿地公园的优势科为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蓼科Polygonaceae、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和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其中菊科和禾本科的物种数较多,分别为61种和54种,占总种数的23.46%和20.77%,在植物组成上占主要地位。菊科和禾本科的植物以草本和竹类为主,对湿地公园植物群落构建和景观营造起到重要作用。公园内没有明显的优势属,所有属的物种数均小于10,其中眼子菜属的物种数最高为9种,占总数的3.46%。这些优势科和属是丹江口地区野外常见植物,适宜大量运用(表2)。

表2 湿地公园植物优势科、属

2.2 植被类型

根据《中国植被》(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1980年)对中国植被的划分[3],可知沧浪洲湿地公园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的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根据调查结果,本区植被特点,可将沧浪洲湿地公园内的植被类型划分为2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29个群系,详见表3。

表3 湿地公园植被类型

湿地公园内典型的落叶灌丛主要为构树灌丛,常绿阔叶灌丛主要为枸杞灌丛,灌草丛植被有5个群系,沼泽植被有11个群系,水生植被有11个群戏,可见湿地公园以沼泽和水生植被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湿地公园地处河流下游,水体流速缓慢,理化性质较为稳定,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和分布。同时水生植被对水质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也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良好的食物来源和生存场所,需要着重关注与保护[4]。

2.3 植物观赏特性

不同种类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因而呈现除不同的观赏特性。根据植物的观赏部位不同,对沧浪洲湿地公园的植物进行观赏型分类,选取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分为观形、观叶、观花和观果四大类,部分植物分属于多个类型,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园林应用价值(表4)。

表4 湿地公园植物观赏特性

由表4可知,沧浪洲湿地公园的观形植物共有26种,占总种数的10.00%,其中乔木15种,灌木3种,竹类8种;观叶植物共有29种,占总种数的11.15%,其中乔木8种,灌木6种,草本13种,藤本2种;观花植物共有52种,占总种数的20.00%,其中乔木6种,灌木3种,草本43种;观果植物共有7种,占总种数的2.69%,其中乔木1种,灌木5种,草本1种。公园总体以野生植物为主,观赏植物较少,观花植物占有较大比例,但以草本为主,缺少观赏价值高的乔木和灌木,虽然保留了原始的自然野趣,但整体的观赏性不高,缺乏人工规划的植物景观。

通过对沧浪洲湿地公园植物的观赏特性分析,总结出当地生长较好且具有较高观赏性和园林应用价值的植物,可以更好的弘扬地方特色,对丹江口市及其周边湿地公园植物群落景观的构建具有借鉴作用[5](表5)。

表5 湿地公园观赏植物名录

3 结论与建议

对植物组成进行分析得到沧浪洲湿地公园范围内共有维管植物260种,隶属于60科177属,优势科为菊科、禾本科、莎草科、眼子菜科、蓼科、水鳖科、伞形科和玄参科,其中菊科和禾本科的优势明显,没有明显的优势属。对植被类型进行调查分析得到公园内的植被类型划分可为2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和29个群系。对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得到公园的观形植物26种,观叶植物29种,观花植物52种,观果植物7种,同时总结了园中应用较好的观赏植物。根据调研和分析结果给出如下建议:

(1)增加植物种类,维持群落稳定。丹江口市沧浪洲湿地公园植物种类应用不足,总体物种丰富度不高,植物群落多以草本为主,缺少乔木和灌木植被,不利于湿地的保护与发展。可以根据丹江口市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遵循物种乡土化的原则,将大量本地乡土灌木引入公园,使植物群落结构更加完整,维持群落稳定。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考虑到公园的地理位置和湿地环境的独特性,应当适量引入适宜消落带和湿地生长的植物,打造富有特色的湿地景观[6]。同时湿地也是大量鱼类、蝶类、鸟类等动物的栖息地,在选择时增加开花和结实的植物,不仅有利于观赏,还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增加公园的物种多样性。

(2)合理配置,打造竹林景观。调研时不难发现,丹江口市沧浪洲湿地公园具有大量的乔木林和灌草丛,有丰富的草本和竹类植物资源,但整体景观层次较为单一。在适量引入乔木和灌木的基础上,对景观的营造还要注意合理配置。利用乔木、灌木植物所具有的独特色彩、形态、季相变化等搭配草本植物的不同的特性和视觉效果,营造出丰富的植物景观[7],不仅使植物群落结构更加分明,更有层次感,也更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湿地保护,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竹林是湿地景观的一大特色,搭配建筑、小品不仅可以营造静谧的环境,还可以为白鹭等鸟类提供栖息地。沧浪洲湿地公园中的竹类大多散生,只作为景观点缀镶嵌其中,并没有很好的成片成林。可以将竹类资源进行整合成林栽植,打造竹林景观,建立小型的生态保护区。

(3)人工与自然相结合,注重水岸处理。丹江口市沧浪洲湿地公园中保留了大量的自然植物群落,如公园中成片分布的意杨林和水边零星生长的芦苇丛。虽然保留了原始野趣,但未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显得杂乱无章,景观效果不佳,尤其在秋冬季节,枯野遍地,满目荒凉。经过长期自然演替形成的自然群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人工群落通过精心挑选树种和合理搭配植物,可以形成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植物群落。由于湿地公园中具有大量的自然植物群落,无法达到高度的人工化并进行养护管理。因此,应当将人工与自然相结合,在模仿自然群落的同时构建人工群落结构,有利于植物群落达到自然的平衡状态,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稳定生态林。同时,在调研时发现公园水岸边多铺以碎石,缺少地被覆盖和乔灌点缀,可以结合公园的地理特征,利用植物处理水岸,构建疏林草地,丰富公园景观。

(4)加强宣传,丰富人与自然互动体验。丹江口市沧浪洲湿地公园以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化的景观资源为基础,需要具有湿地保护、科普教育、研究实践、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社会公益性功能[8]。目前公园建设有各类植物园、儿童活动区、科研实践基地、科普教育廊道、鸟类投食点、亲子菜园等区域,丰富了人与自然的互动体验,但总体游憩休闲的人气不高,参与度不够,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同时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如果蔬采摘、植物认种认养等,既节约公园管护成本,也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更好的发挥湿地公园的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丹江口市草本沧浪
草本心
丁酉端午前重读《渔父》吊屈原
丹江口市:公开选拔名师后备人才
岁末感怀
丹江口市柑桔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丹江口市动物防疫职业化改革的做法及成效浅谈
丹江口市林地质量评价与经营保护建议
只见沧浪不闻君
草本双子叶植物表型多样性研究进展
水电站渣场松散堆积物边坡植物措施防止灌草种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