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中:毛泽东的“救命菩萨”

2021-09-06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学友陈独秀工人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上海有一名湖南籍青年,常以“钳工”身份在报刊上代表工人发声,他就是李中。

毛泽东的同学

1897年9月26日,李中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石牛山清水塘一个世代书香之家。1913年秋,免收学膳费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创立。招生的消息传来,李中很高兴,便与同乡黄受松,跑到县城报名应考。经过初试和复试,他俩都被录取。

在湖南一师,李中与蔡和森、毛泽东、罗学瓒等关系密切。在这些进步同学的影响下,他不仅刻苦钻研学校所授的各门课程,是全校成绩优秀的学生之一,而且积极参与蔡和森、毛泽东等发起建立的学友会。自1915年冬起至1918年毕业,他每学期都当选为学友会文学部图书组的组长。由于学友会的经费有限,李中所负责的图书组,一方面精打细算,挤出钱来购买当时出版的《新青年》《东方杂志》《太平洋》《科学》《教育研究》等各种进步杂志,另一方面动员师生共享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

1917年11月,学友会在毛泽东主持下,在附近的国民学校内举办了工人夜校。每周二、四、六晚上,李中都坚持到国民学校为工人上课。因此,学校附近一些工厂的工人都熟识他,亲切地称他“李先生”。通过办工人学校,他取得了联系工人的初步经验,同工人阶级建立了最初的感情。

1918年夏,李中从湖南一师毕业后,不久去了上海,在一家古玩商店当帮工。1919年3月中旬,毛泽东为发动驱张运动和筹备赴法勤工俭学,从北京去上海,路过南京浦口时已身无分文,没有钱买车票,自然无法离开浦口。李中由于经常要为店主到浦口、南京一带去收购古董古玩,偶遇毛泽东,便慷慨解囊,为毛泽东解了燃眉之急。

后来,毛泽东在跟斯诺谈话时风趣地说,我遇见了从湖南来的一个老朋友,他成了我的“救命菩萨”。

上海机器工会发起人之一

1920年春,以在五四运动中“煽动学潮”的罪名,教育部强迫北京大学解除了陈独秀的教职。他离京抵沪,将《新青年》杂志社迁至上海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自己的寓所。作为《新青年》的热心读者,李中从多方面打听到陈独秀在上海的住址,常去拜访请教。陈独秀亦逐渐了解这位热忱的青年,常送给他进步书刊。在陈独秀的指引下,他接受了更多的革命思想,将原名李声澥改名李中,离开古董店进入了江南造船厂,一面当钳工,一面通过同乡工友在工人中传播革命思想。1920年8月,李中第一批加入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了工人周刊《劳动界》,李中积极为刊物组稿、撰稿。9月26日,他署名“海军钳工”,发表了《一个工人的宣言》,宣传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观点。

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工人群众的阶级觉悟迅速提高,组织起来的要求十分迫切。李中受陈独秀、杨明斋委托,在江南造船厂发起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人工会——上海机器工会。他与陈独秀共同起草了《机器工会章程》,共6章32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工会章程。

脱离中共回乡办学

上海机器工会成立之后,在社会各界特别在上海工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机器工会的影响下,上海印刷工会、纺织工会等也相继建立,壮大了上海工人运動的力量。当时规模最大的印刷工会,拥有会员千余人,并出版了《友世画报》。为了加强对工人的思想宣传工作,李中倡议工会事务所出版工会自己的刊物《机器工人》。1921年,李中由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中共早期党员。

中共一大召开之时,毛泽东、何叔衡作为湖南代表赴上海开会,开始由李中接待寄居老渔阳里2号。待其他代表到齐之后,他们才移住博文女校。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李中在浙江水产学校被捕,经组织营救获释。因上海的中共组织已转入地下活动,从此他脱离了中共组织,带着孩子回到家乡。为谋生计,他以李声澥的旧名考入长沙邮电局,当了一名报刊分发员。他在省城只呆了两年,便应朋友之邀,回到家乡湘乡县以教书为业。抗战胜利后,李中创办“求是补习中学”,自任校长。由于办学成绩斐然,“所培养的弟子数以千计,人人皆知印霞(李中的字)先生”。

湖南湘乡解放的第二天,李中送儿子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后,他几次写信给毛泽东要求参加工作。毛泽东曾接连三次给他回信,并邀他去北京。不幸的是,1951年7月9日,李中在赴北京途中病逝于南县,时年54岁。(摘自《星火——58名中共早期党员寻踪》 史晴著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学友陈独秀工人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陈独秀之妻:我生君已老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
陈独秀三拒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