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宫廷画院对瘦金体形成的影响

2021-09-06袁庆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赵佶宋徽宗

袁庆龄

摘 要:文章通过阐述宫廷画院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中书画之间的互生关系,论述宫廷画院对瘦金体形成的影响,着重针对宫廷画院变革时期的代表人物对宋徽宗赵佶绘画和艺术思想的影响,结合书画同源的理论,来分析瘦金体在宫廷画风中汲取到的精华以及宫廷画院和瘦金体的形成之间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宫廷画院;瘦金体;赵佶;宋徽宗

艺术肇于自然,是人们用不同的手段对自然生活进行的反映或描述。中国画作为一门传统造型艺术,若按绘画内容区分,涵盖人物、山水和花鸟等不同类别,到五代时期开始有了不同流派,“徐黄异体”便是该时期出现的不同绘画风格的表现。

一、宫廷画院的初兴及其在宋代的发展

宫廷画院这一为宫廷服务的绘画机构初设于五代时期,黄筌是该时期极具代表性的宫廷画家。其画面赋色华丽,线条精细,描绘对象大多是奇珍异兽,整个画面充斥着富贵流丽的气息,反映了宫廷的华贵气象。同时期还有布衣画家徐熙,其画风潇洒淡雅,虽描绘江湖但志节高尚。两人于五代形成了两种不同阶层的绘画风格,此现象被后人称为“徐黄异体”。

因北宋时期特殊的文化政治背景,宫廷画院于北宋时期空前盛大,其地位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宋朝是历史上文化的大发展时期,宋太祖赵匡胤兵变上位后大力倡导文化抑制武权,宋太祖以身带领子民推崇艺术,北宋的文化很快得到了发展。经济政治稳定的北宋初期为文人们的自由思想提供了广袤的空间。宫廷画院由最初的翰林图画局更改为翰林图画院,画院职官逐渐制度化,人数和考核规则得到了一定的规范。《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六》曾提到:“嘉祐五年(1060年)正月,诏省御书院并翰林图画院待诏以下额外所增员。”可表明人数在不断规范并扩大,宫廷画院在不断被壮大。

宫廷画院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宋太祖至宋神宗之间可视为宫廷画院发展的初期。此时期宫廷画家多来自中原民间、西蜀或南唐。五代时黄筌和徐熙两派对宋初宫廷画风影响甚大,虽然其他画家对宫廷画院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黄筌精巧华贵的画风十分符合皇家气派流丽的气象,故黄派富丽的风格甚至被当作宋初宫廷画家的标榜。“……翰林图画院中较艺优劣,必以黄筌父子之笔法为程式”可以证实黄派风格一度成为评判宫廷画家的准尺。

二是宋神宗时期的画风变革阶段。文人们开始追求创新和表达自我情感,黄体在宫廷画院的地位被动摇,其中崔白、吴元瑜是变革黄体的杰出代表。吴与其师崔白在对徐黄两体的继承下进行了变革创新,可从“善画,师崔白,能变世俗之气所谓院体者”中得知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崇尚“院体”的风气,打破了宋初黄筌影响下所形成的固定格局,也影响了诸多院体人。

三是宋徽宗在位期间的鼎盛时期。注重书画收藏的徽宗收集并主持整理编纂了《宣和画谱》《宣和书谱》。《宋会要辑稿·崇儒三》中记载:“朝廷图绘神象,与书一体,令附书学,为之校试约束。谨修成书画学敕令格式一部,冠以崇宁国子监为名。”从中可得知,徽宗规范了宫廷画院的职官制度,且按《宋史·舆服志》里规定的官员朝服颜色来看,画院职官的朝服从八品绿色上升到四品紫色,极大提高了画工的地位待遇。徽宗常自出“踏花归来马蹄香”“乱山藏古寺”等诗句作为考题,要求画工需具备精巧的技术和文人情趣,且于崇宁三年(1104年)设立画学这一专门机构来培养画工。在徽宗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和制度支撑下,宫廷画院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二、宋徽宗赵佶

赵佶,是宋神宗子嗣中年龄稍幼的第十一个儿子,相传神宗梦见南唐后主李煜来谒,随后不久赵佶便出生,传说此事是在暗示赵佶会似李后主一般才华横溢,果不其然,赵佶在艺术上的天资不输李后主。两人皆是风流倜傥的才子亦是亡国之君,故后人常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赵佶的生母是神宗赵顼的宠妃,出生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的赵佶在其刚满岁时便获封爵位,是为宁国公。后神宗逝世后,赵氏江山由赵煦接手,赵煦即位为宋哲宗后便封与其手足情深的赵佶为郡王,后又封其为端王、司空。出生便高居爵位的赵佶,自然养成了生活奢靡倜傥风流的习性,但赵佶并非如其他宗室子弟般声色狗马,昼夜奢靡,而是钟情于书画。加上赵佶从小天资聪颖,在艺术上极具天赋,在其束发时便因其独创的“瘦金体”声名远播。虽赵佶与名妓李师师的故事广为流传,但赵佶素日里大多沉浸于诗词、书画或射御上,一生创作了不少精美的工笔画和书法作品,并在宋朝固有的基础上极大促进了宫廷画院的发展,使画院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故其与李师师的故事也被传为一段风流韵事。

三、宫廷画院与赵佶的联系

虽传赵佶与李后主冥冥间存在联系,但赵佶钟情书画的主要原因源自时代的熏陶。从“杯酒释兵权”后,整个宋朝便开始了文治天下。且宋仁宗、宋神宗等都颇喜书画,在帝王的倡导下,追求书画艺术在皇家成为一种风尚,宋朝成了一片思想自由、艺术氛围浓厚的沃土。故赵佶生长于此般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艺术的渲染,为其艺术成就提供了生长空间。

宫廷画院促进了赵佶艺术风格的形成,反之赵佶也推动了宫廷画院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宫廷画院对赵佶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其精致写实观深刻影响了赵佶。自画院初设,从黄筌到崔白都秉承师法自然、精巧写生的观念,后吴元瑜虽对黄体进行变革,但仍是在继承精致的基础上抒发胸臆,故精巧的画风充盈于徽宗艺术画面上。徽宗遵循“与天为徒”的原则,《可斋续稿》前卷四中记载:“大观盛时,天子临御多暇,游戏翰墨,一羽毛,一卉木,皆精妙过人,至后犹有散落人间者。”

艺术本相通,徽宗绘画上的气息在书法中展现得不遗余力。徽宗深受道家文艺观的影响,其绘画的主体以鹤为主。徽宗在《瑞鹤图》中运用以“超现实”的“写实”手法描绘了多只形态各异的瑞鹤,鹤或盘旋于天际,或伫立在房檐,其中,立在殿脊右侧的仙鹤,作引项状,似与其他飞鹤在呼应。察其鹤脚,微曲状,细直有力,与《楷书千字文》的“月”“号”等字的撇画起笔和横折处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且字形间洋溢着飞鹤高雅潇洒的气韵。其传世作品《池塘秋晚图》,一只白鹭立于水中,细看其鹭膝(图1),与瘦金体楷书中横画结尾转折处的方折具有相似之处,楷书横画由粗到細而后顿笔处骨力中带有圆转,似鹭膝关节处强硬中不失血肉之气。

其次,徽宗师承的吴元瑜对其有一定的影响。《铁围山丛谈·卷一》曾记:“【祐陵】时亦就端邸内知客吴元瑜弄丹青。元瑜者,画学崔白、书学薛稷而清出于蓝者也。”虽未从《宣和画谱》中找到详细记载,但可从赵佶《柳鸦芦雁图》中找寻到崔、吴的痕迹。元瑜作为北宋后期宫廷画院风潮的领军人物,构图和笔画上打破“黄体”的局限,更灵动肆意。徐邦达在《宋徽宗赵佶亲笔画与代笔画的考辨》中提出赵佶的绘画作品中笔画风格简朴生拙的更占多数,可见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武将吴元瑜的影响。赵佶师承元瑜,将元瑜画面上的豪放与精巧相结合,且将薛稷瘦劲的书风也一并吸收。另外,从书写的实用性来看,瘦金体整体的风格偏向成长于宫廷精巧的画风下。书写除却记录日常外,作为题跋亦十分重要。题跋与绘画互相成就,且能增加整体气韵。例如,徽宗的《独鹤图》画风精致逼真,画面上徽宗亲书的题跋与画面统一,劲挺的瘦金体与写实的画面相得益彰,整体充斥着清冷典雅的韵味。故赵佶自身的画风也助长了瘦金体的成熟。

最后,完善的宫廷画院制度下培养的画师对瘦金体有一定的影响。古时多有因个人或地位原因而产生部分代笔情况,吴元瑜晚年时求取其丹青者仍絡绎不绝,但元瑜年老而不胜,后作品多为其弟子代笔,因是模写而成故仍能见元瑜风采。且据徐邦达先生考证,徽宗部分作品是由他人代笔而成,虽传达的是徽宗本人的审美意趣,但其中脱离不开和宫廷画院职官的关联。其《大观圣作之碑》是徽宗敕令画师雕刻的,虽源自赵佶的墨迹,但最终效果也融入了画师的技巧和智慧。

书画本同源,具有独创性的瘦金体开张潇洒的字形结构和点画转折间无不体现出精巧写实的特点,其间离不开与宫廷画院的关联。大观四年(1110年)徽宗所书《闺中秋月诗帖》(图2)特征明显,笔意遒劲,细看其点画撇捺间带有工笔画的韵味。其中“初”字的撇画和“胜”字捺画的尾部和国画中兰叶的画法如出一辙。故可知宫廷画院的产生奠定了瘦金体形成的基调,其发展与成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瘦金体的发展与成熟,画师将墨迹转刻为碑,也提高了瘦金体的保存度。任何艺术形式不可能脱离时代单独存在,宫廷画院和瘦金体的发展呈现出了相互成就、共同繁荣的景象。

参考文献:

[1]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2]蒋珊.宋徽宗传[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

[3]武庆新.重读宋徽宗[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6.

[4]邓白.中国历代画家大观丛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5]谢大伟.论北宋宫廷画院[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4):66-71.

[6]樊莉.两宋宫廷工笔花鸟画的形成及其风格特色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1(12):167-169.

[7]侯苑岳.“天下一人”:试论宋徽宗赵佶的艺术贡献[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8]王海.宋明宫廷画院职官待遇对画院水平的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3):268-272.

[9]徐邦达.宋徽宗赵佶亲笔画与代笔画的考辨[J].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1):62-67.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赵佶宋徽宗
宋徽宗:“天下第一”还是“斜杠青年”
宋徽宗的纨绔生活
皇帝的小礼物
《瑞鹤图》传说
《清明上河图》:皇帝的小礼物
《清明上河图》:皇帝的小礼物
《瑞鹤图》传说
皇帝的小礼物
孔雀升墩哪只脚在前
赐你一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