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进化史”

2021-09-05远方

科普童话·学霸日记 2021年4期
关键词:竹片距今竹简

远方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1995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4月23日正式确定为“世界图书与版(bǎn)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

由此可见,人们对书是多么的重视—— 它不但包含了很多知识,还“承(chéng)载”着悠久的历史。你们知道吗?图书自己也有一部“进化史”呢!

写在骨头上的书(距今3100~3400年)

在最开始没有文字的时候,大家只能在绳子上打结,以此来记录发生的事情。其实这样很不方便,过不了几天,就忘记这个“结”代表什么意思了。后来,人们发明了文字,最初级的“书”就在古代的商朝出现了。人们把当时发生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样就能简单而又容易地把事情记录清楚了。写在哪儿好呢?就地取材,直接刻在吃剩下的动物骨头或者背甲上吧,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甲骨文图书”。

写在金属上的书(距今3000~3100年)

总在骨头上刻字太累了,而且“骨头书”也不好看啊。随着技术的发展,到了商朝晚期,人们发现可以把文字刻铸(zhù)在青铜器上,这样既美观,又便于存放,比刻在骨头上好多了。于是,锅啊、碗啊、盘子啊、酒杯啊……只要人们觉得可以刻字的,就都“写”上文字,“青铜铭(míng)文书”就这样诞生了。

写在竹片上的书(距今约3000年)

渐渐地,人们发现把“书”“写”在青铜器上也不方便,谁能看书的时候总扛着一口锅啊?这哪是看书啊,这简直就是“锅碗瓢(piáo)盆狂想曲”!不行,得想个更好的办法。在商周时期,人们把目光聚焦在了竹子上,大家把竹片削成一条条狭长而又平整的小片,不用刀刻,用毛笔就可以在上面写字了。不只是竹片,跟竹片差不多大小的小木条也可以,这样多方便!大家又一股脑儿地开始编辑“竹简书”和“木牍(dú)书”了。

写在丝帛(bó)上的书(距今约2200年)

后来,人们发现“竹子书”也不好,如果一本“书”只有寥(liáo)寥几十个字还好说,要是洋洋洒洒写上几千个字的话,那“书”就成了一大车的竹简,需要好几个人去抬才行,太笨重了。有什么东西又轻巧又方便书写呢?古人们想啊想,低头一看自己身穿的布料,这布料不是正好可以写书吗?于是,在战国时期,有一种用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书——帛书出现了。帛是白色的丝织品,汉代总称丝织品为“帛”或“缯(zēng)”,或合称“缯帛”,所以帛书也叫“缯书”。不过帛的价格太高了,一般人还真用不起,所以“帛书”虽然问世了,却没办法大面积推广,还是不行啊!

写在纸片上的书(距今约1900年)

人们扛着“沉重的竹简书”走进了东汉时期。这时,一位出版界的“大咖”出现了,他改变了人类的历史,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他就是蔡(cài)伦。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改进了造纸术,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zòu)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随着纸张的大量制造,人们逐渐把书“写”在了纸上。纸既轻便又易保存,关键它还比较便宜!所以纸质图书出现后,大量的书籍(jí)被印制出来,知识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可见纸质图书是多么重要!

纸质的图书形式一直被沿用至今。

写在硅(guī)片上的书(距今约23年)

当历史的车轮将要驶入21世纪的时候,早已进入电气时代的人们又“蠢(chǔn)蠢欲动”了,有没有比纸质书更好的图书呢?1998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把文字变成一个个字节,储(chǔ)存在电脑中,于是电子书出现了。电子书的好处简直太多了,它传播快、易检索(suǒ)、易存储、成本低……一共32卷,有4350万字的《不列颠(diān)百科全书》,转换成电子书的话,才占几个G的存储空间,而现在一个普通家用电脑硬盘的存储空间都在几千个G以上,你们想想,一块小小的硬盘能装多少本书?!

现在很多书都出了电子版本,而且大型图书馆等机构也都实现了电子化,人们的阅读需求被越来越容易地满足了。

人们创新的脚步不会停止,相信图书的“进化史”也将继续下去,你们能想象一下以后的图书会是什么样的吗?

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为什么指史册呢?在竹简的制作过程中,要将青竹筒蒸煮过(一说要用火烤),让其“发汗”脱水,称之为“杀青”,防止以后变形,不易被蟲蛀,且便于书写。因此也称竹简为“汗青”,引申为书册、史籍。

图书为什么是分册的?

我们祖先在简上写了字,用绳子、丝线或皮带把一根根简编在一起。这样,就成为一册一册的最原始的书了。“册”是一个象形字,多像是一根绳子把一根根竹简串起来的样子啊。

猜你喜欢

竹片距今竹简
距今1亿年的螃蟹长啥样
韦编三绝
少年的羽毛
过河
韦编三绝
宁波风物志
猪八戒新传之抽数谎破
男妖女妖知多少
韦编三绝
古代一年有多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