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原则的“老班长”

2021-09-05李蕙君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1年8期
关键词:战争

李蕙君

“老父亲腰板挺直、目不转睛,当看到空中梯队飞越过天安门上空、仪仗队昂首阔步,父亲情不自禁,热泪盈眶,用力鼓掌。”这是张文振老人的二儿子张新捷向记者描述的父亲观看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时的情形。

忆往昔 见证百年峥嵘

在张新捷的成长岁月中,父亲给他留下最深刻记忆是扛着铁锹下地的身影。父亲种过地,烧过锅炉,当过杂工,他小时候根本没把父亲跟战斗英雄联系在一起。张新捷说,直到父亲晚年需要他帮着办各种手续,查档案时他才知道,父亲原来是著名剿匪英雄杨子荣的战友。

张文振老人生于1921年,今年正好百岁高龄,亲身见证了建党百年来中华大地的世纪变迁。1946年,25岁的张文振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在牡丹江独立二团参加剿匪。1948年四平战役期间,身为班长的张文振被子弹打中腰部,形成腰部贯穿伤。受伤后的张文振被送到荣军学校,一边学习一边养伤。1949年,张文振光荣入党。朝鲜战争爆发后,1951年,张文振报名加入了志愿军,直到1956年,最后一批回国。张新捷说,父亲本身就不爱多说话,偶尔提起曾经经历过的战争就会说:“太惨烈了,眼看着那么多战友牺牲,不爱多说。”但张新捷多多少少还是能从父亲那里听到一些战斗故事,他不无感慨地对记者说:“只有身边陪伴着经过战争的亲人,你才能真正感受到那些看过的战争电影是真实的,父亲的腰伤也在时刻讲述着战争的残酷!所以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先辈的鲜血换来的,是多么的真实贴切。”

看今朝 珍惜和美生活

“总算熬过来了!过去的日子多苦啊,從一穷二白到国富民强,太不容易了!”张文振老人对记者说,他的年龄跟中国共产党同龄,他的党龄跟新中国同龄,中国曾一度贫弱,他也经历过动乱年代的浩劫,但回首百年,如今感受到更多的是对当下美好生活的满足和喜悦。

张文振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自从老伴去世后,三个儿女分工合作,大儿子晚上陪着,二儿子白天陪着,女儿在外地,但也时常回来,从来没让他身边没人陪伴过。提起这三个儿女,张文振老人倍感骄傲,他说:“女儿是党员,儿子当过兵,不指望他们有什么大作为,只要都为国家做贡献,就好!”张新捷告诉记者,他们这个家庭最让左邻右舍羡慕的就是和睦,兄妹三人、三个家庭的关系特别好,这可能跟父母感情好、家庭氛围温馨有关。在他小时候,看到很多同学家里父母不和,但他的母亲对父亲一直不离不弃。张新捷回忆,他们小时候基本上都是母亲管,父亲不多说话,但会给他们制定很多规矩,让他们严格执行。张新捷半开玩笑地说,这可能跟父亲转业后做政工干部有关,坚持原则坚持到家了。

话长寿 小事也守原则

如今已经100岁的张文振老人行动自如,每天还坚持看报学习,除了关心一些国家大事外,最喜欢的就是学习一些健康知识。“吃饭、上厕所、什么时候吃什么药,都是父亲自己处理,就连工资卡都自己管着,一点也不糊涂。”张新捷说,父亲在1980年的时候摔过一次,医生说由于陈旧枪伤使肌肉对肾脏保护不力,不得已摘除了一个肾。现在父亲虽然可以完全自理,但做饭和洗澡他们必须帮着,害怕万一有闪失。

说起父亲的长寿“秘诀”,张新捷告诉记者,父亲除了心里豁达“不存事”外,对饮食也很讲究“原则”。他说,父亲的饮食有几个特点还是很突出的:一是吃八分饱,从来不吃饱。二是无论水果还是蔬菜,都不吃生的,都要蒸熟。三是只吃蒸菜,茄子、土豆、南瓜、胡萝卜,蒸熟,配上小米粥,再加个牛肉包子,就是最常见的一顿饭。四是爱吃肉但只吃瘦肉,而且定量,绝不多吃一块。

匆匆一面,记者感受到张文振老人根植于心底的爱国之情。经历过战争洗礼的人,更能看淡得失。张新捷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纪念奖章就是父亲最骄傲的宝贝,当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名册中也查到有自己的名字时,父亲更是高兴得像个孩子。老人说,这些奖章就是他的无价之宝!

猜你喜欢

战争
那一场战争
吟词引发的战争
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象牙战争
体内的战争
奶奶说“战争”
战争催生的武器
猪毛里发生的战争
战争
战争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