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工机械-绪论》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021-09-04杨铁滨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森工林区林业

杨铁滨 孟 春 邢 涛

(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森林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要求森林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在学习森工机械课程的绪论部分掌握森工机械的工作特点和森工生产机械化发展史。课程组教师遵循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原则,在这两节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设计,实现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的思政教学目标。

1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森林工程专业大学三年级本科生。根据课程组教师十余年的授课经验,我们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来自林区,了解林区的生产生活情况。但更多的同学来自城镇和乡村,他们对林区生活和生产没有什么了解。在学习森工机械之前所学的课程中与林业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仅有“森林工程导论”,所以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林区生产生活及相关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国林区生产机械化的过程与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历程相似。目前的学生为90后,有必要让他们了解新中国的成长经历。

2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思路

课程组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综合与对比,最终选择了“森工机械的工作特点与工作要求”和“森工机械发展史”这两个有密切联系的部分作为思政教学的切入点。“森工机械的工作特点与工作要求”部分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理解森工机械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工作对象笨重、工作方式具有临时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并能掌握上述三个特点要求森工机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机动性。在这个教学内容中可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林业生产生活,进行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的教育,进而引申到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森工机械发展史”部分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在上述工作条件下,为了适应社会对森林的需求,森工生产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如何从艰苦的手工劳动逐步发展到现在的机械化生产。从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成长历史,进而引申到国家和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 教学过程

3.1 森工机械的工作特点与工作要求

教师在讲解森工机械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和森工机械的分类后,分析森工机械的工作特点和工作要求中讲述林区生产生活的情境故事,引起同学们的共鸣。然后请来自林区的同学分别讲述林区生产、生活经历,分析林区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期间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传统节日、民间工艺、民风民俗,分享林区生产生活的多媒体资料,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接下来教师从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方式三个方面总结林区工作的特点,并根据森工机械的上述工作特点提出森工机械的工作要求。即森工机械必须是轻量化,便于携带或移动,适应性要强,操作、保养和维修要简易;手提采伐机械的噪音和振动必须达到保健标准;采伐机械必须能保证安全作业,有利于工人的身体健康。从中引导同学们尊重普通劳动者,在设计、制造、管理和维修森工机械中充分考虑劳动者的需求,体现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森工机械工作特点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森工机械工作特点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流程图

3.2 森工机械发展史

首先介绍国内森工生产机械化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除东北林区有简易森林铁路外,没有其他森工机械设备。采伐用伐木斧、弯把锯,集材用牛马套子和人抬肩扛,运材主要靠流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森工机械得到了快速发展。伐木、集材、装车、运材、贮木等工序开始使用机械设备。最初从苏联和东欧引进、仿制油锯等森工机械,后来逐步发展到独立研制和批量生产,实现了森工机械国产化。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少量引进了国外采伐联合机等森工机械,并进行了试制。1998年以后,我国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森工机械的发展逐步走向低谷。但随着人工林的迅速发展和林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森工机械必然会走出低谷,出现更加繁荣的局面。教师通过不同时间段我国森工机械化的发展状态对比,说明党和政府关心林业发展和林业工作人员的生产生活,体现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接下来介绍国外近代森工生产机械化发展过程。20世纪50年代前,欧美国家主要采用手工锯伐木,畜力集材。50年代以后,开始使用链锯伐木;集材也采用传统的畜力集材。60年代后,链锯成为森林伐木的主要工具,并且开始使用适应林业生产的专用集材拖拉机。70年代后,林业工程师开发出了伐木机、打枝机和剥皮机。90年代后,链锯采伐基本被机械化采伐取代,并且形成了与伐木机配套的集材和运输设备。同时,剥皮机械、打枝机械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削片机械开始推广。此后,欧美发达国家基本完成了林业机械化改革,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木材生产全面机械化阶段。

通过相同时间段国内外森工机械发展状况的比较,说明我国在森工机械发展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鼓励学生在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国情下,努力学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为我们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内容体现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图2:森工机械发展史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流程图

3.3 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需要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教学资源包括林区生产生活的情境故事;生产工具、设备和设施照片;林区生活照片;中国传统文化资料等。本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丰富并却容易获取,为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提供了保证。

4 预期教学成效及评价

预期思政教学成效为帮助学生理解森林采伐是困难、危险的工作,能够从情感上珍惜森林采伐的劳动成果;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林业工作者为我国林业发展付出的努力;自觉运用森工机械知识改善林业工作条件,尊重劳动者;具有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

教学评价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课堂理答:教师请学生讲述林区生产生活故事,对学生描述的故事进行评价和总结,通过复述、推断和追问等理答方式使所有学生感受到林区生产生活的特点。(2)作业设计:根据森工机械工作特点与要求和国内外森工机械发展历史,以报告形式写一篇学习体会。要求学生在报告中通过具体的情境故事体现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或在报告中以自身情境故事回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教师对优秀报告进行课上点评作为反馈方式。(3)调查问卷:通过选择性问题和开放式问题,探究学生的情感倾向。即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热爱生活,掌握森工机械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并将森工机械知识运用到森工机械的设计、制造、管理与维修的各个环节,具有保护劳动者、改善林业劳动方式的情感和意识。(4)情感运用:学生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是进行思政教学评价的关键。教师通过《森工机械课程设计报告》了解学生是否能将上述情感运用于森工机械设计中,并给予明确的肯定。

5 结语

为合理地在森林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课程组教师选择在专业知识内容较少、学时相对宽松、教学内容容易与思政教育结合的绪论课中进行。经过上述课程设计,在授课实践中,课程组教师努力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和艺术,有机、自然、贴切地对森林工程专业本科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收到了较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森工林区林业
记游哈林区(节选)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land produces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沙巴大会魅力分享 森工健维盛装起航
家人相约年度庆典 2018与森工同行
森工健维年终庆典盛大召开 全国各地新老家人激情绽放——暨感恩一路有你,森工健维年终盛典表彰大会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森工健维招商会 不怕新人考察和提问
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应处理好“三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