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丰’核桃不同采摘期表型性状及种仁风味物质的变化

2021-09-02高文兰巩芳娥虎云青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8期
关键词:元丰青皮色差

高文兰 巩芳娥 虎云青

(1.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油橄榄研究所 甘肃陇南746000;2.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核桃研究所 甘肃陇南746000)

核桃(Juglans regia L.),是四大干果之一。其可利用价值非常高,全身都是宝[1]。核桃的木可以用于生产木质家具;核桃叶的提取物可用于食品的防腐材料[2];核桃壳可以做成基质材料;核桃分心木可以作为中药[1];核桃种仁营养价值高,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长期食用具有一定的医疗及保健功效[3]。

近些年来,我国发展核桃较快,全国核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1]。陇南市地处甘肃东南部,气候温和湿润,雨季长,其地貌形势以山、坡居多,发展粮食作物因为人力和水资源的匮乏,往往不够理想。核桃作物栽培管理较为容易、用途广、且寿命长,被作为陇南市林业类发展的重点产业[4]。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核桃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栽培面积逐年增加,经济收益日渐显现。目前,陇南市核桃栽培面积已经达到410万亩,居全国主产市(州)第二,核桃产量达9.5万t,产值达19亿元[5]。但还存在着诸如采收期不科学、产品质量不高、核桃价格低、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不同的采收期,核桃型性状、含水率、含油率等会发生变化[6-9]。相关文献中也有报道核桃最佳采摘期的研究。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品种,其最佳采摘期也会有所不同。‘元丰’在陇南市表现好,其产量高、果个大、丰产性好。本文作者对不同采摘时期的‘元丰’核桃的表型性状、种仁干基含油率、含水率、青皮及种仁风味物质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为确定‘元丰’核桃较好的采摘时期,同时也为进一步的品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仪器

‘元丰’核桃,采自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黄家坝核桃种质资源圃,于2019年7月24日至9月4日期间,从核桃生长进入油脂积累期开始采摘,每隔7 d采摘1次,共采集样品7次。

PL203型电子天平,数显游标卡尺,IKA A11基本型研磨粉碎机(德国IKA集团),minispec碳氢化合物含氢量测定仪,游标卡尺,NH分光色差仪NS800,PEN 3.5电子鼻恶臭分析仪(德国AIRSENSE)。

1.2 试验方法

1.2.1 表型性状的测定 核桃采摘后,用数显游标卡尺测定青果及剥去青皮后湿果的纵径、横径、侧径[10]。用电子天平测定青果和湿果的鲜重,然后剥去青皮,测定其种仁的鲜重、干重。

式中,X为果形指数,a为青果纵径,b为青果横径,Y为核形指数,c为湿果纵径,d为湿果横径。

1.2.2 含油率的测定 将鲜核桃种仁在50℃下烘干至恒重,采用minispec碳氢化合物含氢量测定仪测定含油率[11]。

1.2.3 含水率的测定 含水率=(鲜果重-干果重)/鲜果重×100%[12]。

1.2.4 出仁率的测定 出仁率=种仁单重/种核单重×100%。

1.2.5 色差的测定 色差 ΔE=[(ΔL)2+(Δa)2+(Δb)2]/2[13]。

1.2.6 电子鼻风味识别与区分 样品气体采集方法:称取鲜碎核仁2 g于顶空进样瓶中,盖上瓶盖,30℃下保温30 min,取瓶内顶空气体进行电子鼻检测。电子鼻实验条件:鲜核桃碎仁样品的采集时间分别为70 s,传感器清洗时间120 s,调零时间5 s,进样准备时间5 s,进样流量300 mL/min,鲜核桃碎仁采用67~69 s数据进行分析[14]。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运用SPSS 20.0开展相应的数据分析,最终获取的数据使用“±S”的方式进行表述,P<0.05具备相应的统计学价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元丰’果实表型性状动态变化

由附表可知,‘元丰’的青果单果重随采摘日期的推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7月24日为(73.35±5.21)g, 上升至最高点8月7日的 (77.73±5.18)g,再下降至8月28日的(62.31±4.64)g;青果横径、纵径无明显变化规律,平均为47.50 mm、53.51 mm;侧径呈现缓慢下降之后上升的趋势,其中7月24日为(50.88±1.83)mm,降至8月7日的(49.25±1.36)mm,之后开始上升,直至9月4日的(51.28±1.76)mm。

附表 ‘元丰’果实表型特征随生长发育的变化

湿果单果重呈缓慢下降趋势,其中7月24日为(27.45±2.32)g,9月4日为(22.67±2.07)g,平均湿果单果重为23.34 g;湿果横径、纵径、侧径无明显变化趋势,只是在均值上下波动,分别平均为33.47 mm、39.39 mm、34.84 mm;湿果纵径/横径无明显变化规律,平均值为1.18;核仁鲜重呈曲折式增加的趋势,其中7月24日为(8.14±0.83)g,9月4日为(10.4±1.24)g;核仁干重变化趋势与核仁鲜重相似,7月31日最小,为(5.44±0.66)g,9月4日最大,为(8.21±0.80)g。

2.2 ‘元丰’出仁率随生长发育的变化

由图1可知,‘元丰’核桃出仁率最高的是9月4日,高达47.67%;最低的为7月24日,只有30.31%。单考虑出仁率的高低,若延迟采收,果实的产量将会提高,相对其他采收时期有优势。6个不同采收期核桃出仁率的平均值为39.27%。

图1 ‘元丰’不同采摘时期出仁率的动态变化

2.3 ‘元丰’种仁含水率随生长发育的变化

由图2可知,随采摘日期的延长,核桃种仁的含水率呈下降趋势。其中以8月7~28日期间,含水率下降幅度较大,从8月28日至9月4日含水率缓慢增加,这可能是因为采收后期雨水较多所致[15]。

图2 ‘元丰’不同采摘时期含水率的动态变化

2.4 ‘元丰’果实、种皮、种仁色差随生长发育的变化

由图3可知,核桃青皮、种皮、种仁的色差均随采摘时期的延长逐渐增大。其中青皮色差表现为从7月31日至8月21日缓慢增大,8月28日至9月4日剧烈增大。种皮色差变化表现为从7月24日至9月4日逐渐增大。种仁的色差表型为从7月24日至8月7日缓慢增大,8月7日至9月4日增加较为剧烈。

图3 ‘元丰’不同采摘时期色差的动态变化

2.5 ‘元丰’种仁风味物质随生长发育的变化LDA分析

对‘元丰’核桃种仁风味物质测定,通过Winmuster软件对电子鼻的10个传感器获取核桃青皮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数据进行线性判别分析 (图4),LDA1为93.33%,LDA2为5.13%,总贡献率为98.46%,说明2个主成分可代表样本挥发性成分的主要特征。7个不同采摘时间核桃青皮测定的数据均能成团,说明电子鼻数据稳定性、重复性较好。其中 8月28日与8月14日有重叠区域,说明这2个时期的风味物质相似度较高。在线性判别1上9月4日、8月7日与8月21日靠近,说明这3个时期的风味物质相似,同时在线性判别2上面9月4日,7月31日分布接近,风味物质差别不大,7月24日距离其余时期较远。总体说明,7月24日与其余时期的风味物质差别较大,而7月31日至9月4日的种仁风味物质相似。说明种仁风味物质从7月24日之后发生明显变化,从7月31日至9月4日无明显变化。

图4 ‘元丰’种仁风味物质LDA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元丰’核桃表型性状与主要活性成分动态变化分析得出,随着采摘时间的推进,其青果单重、湿果干重、核仁鲜重总体呈上升趋势;果形指数呈减小趋势;含水率呈下降趋势;含油率逐渐增加;青皮、种皮、种仁色差逐渐增大。通过不同采摘期核桃青皮及种仁气体风味物质的测定分析,发现种仁风味物质从7月24日之后发生明显变化,从7月31日至9月4日无明显变化。综合分析可得,为达到‘元丰’核桃较高的含油率,建议采收期为9月4日左右。

果实表型特征的变化与当地环境因素及当年的降雨量、光照、施肥等密切相关。本试验只分析了核桃表型性状及青皮种仁风味物质的变化,但对种仁所含的营养成分等未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元丰青皮色差
CIEDE2000色差公式在彩涂板色差检测上的应用研究
基于机器视觉的布匹色差在线检测系统
直播销售 青皮她园火龙果供不应求
基于脑电波信号的色差评价研究
涂装色差控制工艺分析
研究成果发布 宋代广西造币技术世界领先
梧州元丰监与梧州经济
年少不信邪
年少不信邪
年少不信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