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延龙:祁连草原的“牧读”故事

2021-09-02

新阅读 2021年9期
关键词:马背大浪牧民

仲春时节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野牛沟草原,依旧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021年4月中旬,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我们随同新华社、青海日报、青海卫视、青海新闻网等媒体记者走进了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野牛沟乡。在黑河河畔的油胡芦沟寻访普通而平凡的“牧读”故事的主人公——沈延龙。

1978年出生的沈延龙,虽然只有43岁,饱经岁月风雨的脸上闪耀着对生活的热爱,热情的话语蕴含了草原牧民的忠厚与善良。有16年党龄的沈延龙只有高中学历,2005年12月入党,曾经是一名普通牧民,如今担任大浪村委支委委员,还是大浪村一社社长。

沈延龙是一位普通牧民,年少时由于牧区交通通信不便,读完高中后,为了帮助父母解决一家人的温饱,回乡放牧。没有走进大学成为心中的遗憾和不舍,但回乡后的他,几十年读书梦不破,并没有放弃任何读书的机会。2018年11月,由青海省图书馆、祁连县图书馆共同建设的“马背图书流动阅读推广活动”项目在野牛沟乡大浪村正式启动并开始运行,“马背流动图书馆”点燃了广大牧民群众祈盼知识、渴求致富信息的梦想之光。“马背图书流动阅读推广活动”项目成为远近牧民的知识加油站,传承民族文化,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周围牧民的思想觀念,引领着牧民群众的新风尚、新追求。

“改变牧民的思想观念很重要,只有思想解放了,致富道路才不会太远。如今,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草原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畜牧业发展项目越来越多,生活富裕了,精神上不能空虚,牧民群众需要的不单是物质帮助,更需要转变思想,用书籍开启智慧,让智慧点亮人生。”沈延龙说这是他在实际工作中听到得最多的牧民心声。

“马背图书流动阅读推广活动”项目是为进一步提升青海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效能作用,加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力度,在青海省文化新闻出版厅的安排部署下,青海省图书馆深入祁连牧区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后,选择野牛沟乡大浪村作为马背图书流动点的首个示范点。“马背图书流动阅读推广活动”项目筹措资金两万元购置图书和设备,采用马匹驮运的传统运输工具来丰富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把党的声音和文化惠民的温暖实实在在地送到基层牧民手里,解决藏区牧民看书难的问题而进行的一项社会公益性帮扶项目。这一项目的实施,是青海省图书馆文化延伸服务的又一项创新举措,在推动青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起到了突出的示范效应。

初春的祁连大草原虽是寒意料峭,轻柔的微风中弥漫着草香,涌动的牛羊,犹如盛开在草原上的斑斓花朵,与牧民朝夕相伴。地处祁连县西北方向的野牛沟乡大浪村一社油胡芦沟牧场,山大沟深较为偏僻,且交通不便,牧户居住分散、信息不畅,文化设施较少,牧民们的业余生活十分单调。沈延龙在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让“马背流动图书馆”书香草原,传播知识,播撒文明的种子,弘扬时代新风尚,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党的好声音,传递正能量默默付出,挥洒辛勤的汗水。

沈延龙省吃俭用,利用各种机会收藏图书报刊。每年,县文化馆会在有限的财力中,通过其他渠道和措施,千方百计为沈延龙的“马背流动图书馆”购买各类图书、报纸、杂志,以及设施的维护。沈延龙自己也筹措资金更新书柜、桌椅,增添订购一批图书报刊,使“马背流动图书馆”从只供阅览图书的单一功能转变为集图书阅览、文化讲堂、民族文化藏品展览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服务场所。

“马背图书”一次最多能装40本书,每天配送3~5户牧民人家,每次骑行路程1~15公里。“马当步、牛驮垛、住帐篷、酥油灯……”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雪雾迷蒙,沈延龙坚定而自信地行走在广袤的草原上,从未退却过。每到夏季,沈延龙便利用牧民赛马会、运动会不定期举行新书推介会、诗歌朗诵、歌咏比赛等内容充实、形式活泼的活动,丰富牧民群众的业余生活,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幸福新家园团结奋斗,开拓进取,草原上的人民都亲切地叫他“传播文化的使者”。

今天的“马背流动图书馆”不仅走出了原有的20万亩草场,在更大范围内成为周边邻近牧民的知识“加油站”“充电宝”,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周围牧民的思想观念,引领着牧民群众的新风尚、新追求,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忘初心,砥砺前进!

猜你喜欢

马背大浪牧民
卢辉的诗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对牧民的影响探析
商人买马
马背女郎
一个地名:马背梁
“马背”上的温江
心理寓言到大浪中去
小水珠和大浪
游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