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视频博客(Vlog)的创作技巧*
——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融媒体中心向建党百年献礼Vlog创作为例

2021-09-01柏,陈

演艺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运动过程

陆 柏,陈 岩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9)

用于记录日常生活的视频形式Vlog(Video和Blog的合称,视频博客),在引入中国的三年中发展迅猛,各大主流媒体、自媒体都纷纷加入了Vlog创作的队伍,拓展传播路径,获得了较好反响。

为了让Vlog的拍摄和制作能够牵动人心,并且有更赏心悦目的收视效果,笔者在Vlog影像叙事的多维审视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前一阶段,就摄制组拍摄、记者上镜的拍摄、制作模式等方面,总结Vlog拍摄的技巧、经验[1]。接下来,笔者进一步探索另一种制作途径,以寻常百姓拍摄的短视频为素材,并进行剪辑制作。这种制作方式在收集使用短视频素材过程中,碰到如何将不同格式、不同风格、不同质量的素材剪辑成具有一致性、完整的Vlog的问题,以及许多素材不能使用的问题。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融媒体中心创办记录不同岗位党员干部职工和群众的生活,向建党百年献礼的Vlog栏目,鼓励群众用手机拍摄视频投稿。笔者在Vlog制作过程中,探索叙事剪辑制作模式,运用运动镜头(简称“运镜”)的拍摄技巧,以及素材拍摄及制作技巧和经验。

1 叙事剪辑制作的叙事模式

相较于2018年Vlog在中国刚刚兴起之时,Vlog的内容、形式有了极大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创作者自拍的视频画面,融合了诸多电影及微视频的元素。尽管内容、形式在不断变化,但Vlog的核心却始终未变,也就是Vlog这一单词的本意——记录生活的视频。为了让该栏目的Vlog达到客观真实、亲切自然记录生活的效果,在对视频素材进行剪辑制作的过程中,根据内容及素材的情况,选择以下不同的串联叙事模式,使最后的Vlog可以形成有机的整体。

(1)文稿串联型

对于上镜经验较少的普通人来说,对着镜头完成三分钟左右的讲述过程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大多会出现台词卡壳、眼神飘忽、语气紧张等问题,大大延长了拍摄时间,且拍摄质量不高。因此,在该Vlog的创作过程中,在详细了解背景故事之后,结合视频素材,和当事人共同完成配音文稿,让当事人自然地朗读出来,配以相应的画面。

通过文稿串联的叙事模式,使原本零散的视频素材更加流畅,更具完整的叙事性,降低了画面拍摄的难度,实现表达主题的目的。

(2)人物访谈型

Vlog的拍摄,通常情况下采取手持自拍的方式,画面构图存在画面抖动、人像不周正、难以拍摄周围环境等问题。因此,针对有主要人物Vlog的拍摄,叙事模式采用让当事人坐在其工作的典型环境中,和拍摄人员围绕栏目主题轻松自然地交谈,通过畅谈工作、抒发工作感想等内容推动Vlog叙事的进行,同时,穿插相应的画面与画外配音。通过这种方式拍摄出的画面质量高、构图稳定、聚焦,画面涵盖了工作场景,有着纪录片式的真实感。同时,还可根据节目拍摄的需要选取多机位拍摄,积累更多不同角度的素材。

这种人物访谈型的叙事模式,相对于背台词、移动镜头的叙事模式,拍摄难度更低,可更准确地抓取人物的神态、语气,如图1所示,使Vlog富有感染力。

图1 人物访谈型的Vlog叙事模式

2 巧妙运用运动镜头

运动镜头是指镜头相对于拍摄对象从近到远、平移推进、旋转推进等位置的变化,通过运动着的镜头呈现拍摄对象的运动状态,行业俗称运镜。运镜是影视作品区别于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最显著的特质。在Vlog的拍摄过程中,根据节目内容,巧妙地加入运动镜头,避免影像的呆板与僵化,增加影片的真实感和动感。那么,Vlog拍摄适合什么样的运动镜头呢?

在该Vlog的拍摄、素材的收集和制作过程中,对于运用运动镜头方面发现两种不恰当的做法。

其一,受传统节目影响,只拍摄固定镜头。在新闻节目拍摄过程中,摄影师大多会使用固定镜头,减少运动镜头的使用,将画面内容集中在新闻对象上,这种拍摄方法是由新闻类节目的特点决定的。而在Vlog视频中,素材经过筛选和剪辑,单个视频素材往往小于4 s,整体长度不超过5 min,叙事节奏紧凑,适合加入运动镜头。运动镜头除了增加动感之外,还可以较好地模仿人类的真实体验,比固定镜头更加具有真实性,能够更好地满足Vlog栏目对于记录生活真实性的要求。

其二,运动镜头过快、幅度过大。尽管被叫做运镜,实际上这种运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剧烈。在收集Vlog素材的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没有拍摄经验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运动镜头快的问题:由于有太多内容想拍摄,有的人急于在不同对象之间转换,镜头在拍摄对象上停留1 s~2 s即转向下一个对象;有的人想到了推拉摇移甚至是环绕等运动方式,然而速度过快;还有的人甚至模仿主观视点晃动镜头等。这些不恰当的运动镜头导致素材缺乏画面中心、时长不够、抖动大、有眩晕感,因而难以使用。

因此,在此次Vlog的制作过程中,借鉴了电影拍摄中广泛选用微运动技巧。所谓微运动是指速度极慢,几乎无法察觉的推、拉、摇、移等镜头运动。微运动拍摄,一方面能够通过镜头的运动增加画面透视上的变化,为场景增加动感;另一方面在素材中采用几秒钟时长的微运动拍摄,镜头整体运动幅度很小,不影响画面内容的展示,在不引起观众注意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让画面摆脱画框的束缚,更加生动丰富,如图2所示。

图2 用微运动镜头配合人物动作

3 运用手机拍摄的技巧

现在手机拍摄功能不断增强、拍摄方法不断简化,甚至新闻采访、拍电影都可以用手机替代,但在此次Vlog制作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当前手机拍照中存在的不足。

(1)手机镜头选择的问题

如今手机上配置的镜头数量越来越多,多数新机型镜头数量能多达4~5个,包括提供微距拍摄、长焦、广角、慢动作等拍摄模式。尽管这些拍摄模式可以提供不同的拍摄模式,丰富构图的多样性,然而不同的镜头配置的镜头像素和传感器的指标不同,主摄像头拍出的画面要比其他镜头拍出的画面的综合素质要高,清晰度、噪点等指标也会好一些。也就是说,多数手机机型在拍摄1080P视频素材的时候,只能使用主摄像头拍摄,要避免使用其他镜头。

(2)手机镜头变焦问题

在用手机拍摄Vlog素材的过程中,许多人为了调整构图或是拍摄远处细节,将拍摄画面直接放大。实际上,通过数字变焦的方式只是对原有视频的一部分放大,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对细节的拍摄,从而导致画面模糊。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在指导素材拍摄或素材收集时明确提出拍摄要求,原则上只使用手机主摄像头拍摄,并且通过改变拍摄位置或者光学变焦的方式改变画面构图,不要使用手机的数字变焦功能,如图3为按上述要求拍摄的换面效果。对于特殊情况,如拍摄难以到达的远处物体或是用广角才能展示的场景时,采取在后期制作中进行处理的方式,通过软件将较不清晰的素材缩小做成相框或分屏动画的效果展示,以确保Vlog栏目的画面质量。

图3 手机拍摄的画面效果

4 结语

在向建党百年献礼Vlog的创作过程中,摸索出一套Vlog剪辑制作的叙事模式,运用运动镜头的拍摄技巧,以及素材拍摄和后期制作的技巧,形成了群众参与、特色鲜明的Vlog作品,以现实主义的视角记录党员干部群众的生活。随着Vlog不断拓展,使其成为主流媒体传播路径的一种补充。

猜你喜欢

运动过程
血脑屏障损伤在正常衰老过程中的作用
享受真实,享受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不正经运动范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