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时评的用例说理

2021-08-31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巨变画卷论据

范本呈现

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

李浩燃

“拔掉穷根把花栽,美得哟,沙漠变花海……”前不久,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热播,故事取材于福建与宁夏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实践。如同荧屏所呈现的那般,宁夏闽宁镇已由昔日“干沙滩”,蝶变成今日“金沙滩”。

闽宁镇的“沧海桑田”,正是脱贫攻坚伟大斗争的一个生动缩影。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赞叹:“脱贫地区处处呈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岁月为证,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青山不老,换了人间。在四川大凉山,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阿土列尔村村民走下新修的2556级钢梯,搬进了漂亮的新房子;在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族有了公路、通了隧道、住进安居房,实现整族脱贫、“一跃千年”;在西北塬上乡村,依靠云计算管控,“活”的水网不断延伸,农民不再担忧“十种九不收,麻雀渴得喝柴油”……历经脱贫攻坚战,曾经贫瘠的一方方土地,旧貌换新颜,色彩更斑斓。观察卫星图像,8年来,广袤大地上的绿色在增长,道路在延伸,产业在发展,乡村在变迁。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

从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中,我们看见“人”的力量。“新愚公”李保国,35年扎根太行山,用科技为荒山带来苍翠;“燃灯校长”张桂梅,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把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他们千方百计“拔穷根”,付出真情,带来感动,唤起“同心干”的心劲儿。也正因如此,在反贫困的史诗画卷中,亿万中国人都堪称“编外”扶贫干部。无数滴汗水,凝结成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数字;一双双手臂,托举起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从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中,我们读懂百年大党的初心。云贵川交界处,有个远近闻名的“鸡鸣三省村”,村民申昭时在通户路路口处竖起一块石碑:“感谢共产党”。这是普通群众发自内心的表达。8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用行动践行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矢志消灭贫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可谓扶贫的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人以超常的坚毅和非凡的实绩证明,就是要同贫困作坚决斗争,就是要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天问一号”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在建的川藏铁路穿越崇山峻岭,5G信号加速覆盖广阔城乡……今天,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神州大地舒展着更新更美的图画,跃动着蓬勃生机与活力。脱贫的乡亲们盘算着更红火的日子,阔步前行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国家发展的荣光。奋进新征程,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接续奋斗,我们就没有什么险峰不能攀登,没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3月22日)

技法提炼

1.善于选择论据。

善于选择论据,就是选择那些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为论点服务的论据。每一个材料用来论证的观点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角度的。我们在选择论据时,要把握好材料的中心,弄清它的含义。很多材料看起来能够论证同一观点,可细细体会,就会发现它们的侧重点大相径庭。因此,必须对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论据是为论证文章中心观点服务的,必须从属于中心观点,二者之间必须有本质的必然联系。

2.善于分析论据。

分析就是把一件事情,一个问题,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组成部分和因素,理出它们之间的本质、属性和关系。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揭示问题的本质和核心,使论据更好地服务于论点。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有其内在与外在的原因,任何现象的背后都隐藏着本质。举出事例后,应分析其原因和实质,以此来增强文章的论证力量。分析论证时,可以由所举事例联想到与之相关或相反的方面,这样既生动形象,又充满理性,更能增强文章说服力。需要注意的是,在举出典型事例后,要紧扣观点联系实际,分析事例的现实意义。

思路导航

佳作展示

农村美,中国才美

邱翎怡

城市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璀璨的霓虹灯诉说着中国城市之美。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农村人,也不甘示弱,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投入农村美的建设中去。是啊,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农村美根植于我们的血脉之中,有多少文人墨客用诗词赞之,用歌赋颂之,用丹青绘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是一千多年前的孟浩然对农村之美的描写。在他眼中,青山横卧,绿树绕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一幅美丽的乡村图。如今,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也掩盖不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雨天‘水泥路,环境脏乱差”等现象。农村不美,中国又怎会美?

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中,我不禁想念白居易见过的乡村夜色:“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月华似水,照着满地荞麦花,好似白雪铺地。在这诗人看到的是穿透现实的花朵与未来的果实。这就是视觉与丰收并存的农村之美啊!

是啊,农村从来都是哺育生灵、孕育未来的圣地。所以,只有农村美丽了,中国人民才有健康的生活环境,国家才有持续发展的底气!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乡村就是中国的根。中国人民是扎根在土里的,农村更是寄托乡愁、收纳灵魂的不二之地。“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身处异乡,一声熟悉的鸟鸣又如何不让人回归魂牵梦萦的故乡?又如何不让他乡异客潸然泪下?若是农村的美消失殆尽,哪里还能寄托游子的乡情,哪里还能安置那漂泊的灵魂?所以,农村绝不能成为荒土的代称,绝不能淌满留守的泪水,绝不能成为虚幻的美好回憶。农村美的建设刻不容缓!

当然,农村美不是复制传统之美,也不是搬运城市之美,而是从传统中汲取当地特色,在保留美的风土人情与自然风光中,融合新时代的文明成果。这样,才能让农村在视觉上美,在精神上美,在文化上美!

中国之美,在于农村;农村美,中国才美!

【湖南新化县第一中学,指导老师:高星云】

◆点评

本文观点明确,用丰富的材料论证了只有农村美,中国才会美的中心论点。全文说理透彻,条理清晰,文中恰到好处地引用了较多诗句,不仅给内容增色,而且使得全文论据充分,说服力强。文中还多处运用了对比、反问等手法,自然而不做作,语言灵动且有诗意,既能让人遐思,又能给人以美感。

猜你喜欢

巨变画卷论据
侗乡巨变呀啰耶
2022 在巨变的时代中
中国画卷
罗米的画卷
恰当使用论据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马鞍山村巨变
星光村巨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论据选择“四要”